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随雪龙号出征 这个国产巨无霸“充电宝”将入驻南极

2019-10-20 15:25:01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随“雪龙”号出征! 这个国产巨无霸“充电宝”将入驻南极!

看起来很像未来世界的UFO

又像是“手脚灵活”的“机器人”

……

这个冰天雪地里的“红灯笼"

就是中国在南极的科考“老四”

——泰山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

中山站、昆仑站之后

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听听泰山这个名字

就知道有多“稳当”了

好消息!泰山站将装上”中国芯“

泰山站的一期主体建筑“中国红灯笼”建成后,于2014年2月正式开站。

2019年年初,在泰山站主体建筑附近,雪下的“能源栋”工程也基本完工,作为设备先进的“小老弟”,泰山站已经“全副武装”准备好为科学家们“服务”啦!

不过由于泰山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海拔高度2621米,常年被暴风雪“独宠”。

目前,每年只有夏季科考人员才能入驻,在40天左右的适宜天气下进行维护、采集数据等工作。

为了让泰山站在无人状态下,也能够全天候稳定“工作”,做好科考观测和收集信息等工作,东南大学的3名科学家们带着最新一代的“无人值守能源系统”,随同第36次南极科考队登上“雪龙号”,要为“小红侠”安装“无人值守能源模块”了。

有了这个堪称巨无霸“充电宝”的能源系统,即使在零下60摄氏度的极寒无人区,泰山站也可以勤快地“干活”了。

巨无霸“充电宝”的背后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魏海坤介绍,这套名为“东大极能”的无人值守能源系统,可在极地酷寒环境下,即使无人值守,也能为泰山站科考设备供电并通过卫星远程监控泰山站的运行情况。

这套系统由仪器舱和发电舱两个部分组成,还带有自动供油的油箱。整套系统被安置在特别“加厚”的保温保湿集装箱内。

“泰山站位于南极大陆腹地,冬季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60摄氏度,且常年处于暴风雪中心。”此次南极科考队队员之一、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方仕雄老师介绍,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东大极能”将主要使用燃油发电,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综合利用太阳能,满足泰山站站区内设备一年的用电需求,并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魏海坤告诉记者,过去中国极地科考所使用的能源模块大部分由外国制造,今天,中国人自主研发的第一套极地环境使用能源模块终于能够投入使用,凝聚了一代代科学家们无数不辞辛苦、不顾生命的奉献。

其中,曾任东南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郝英立教授,于2010年在西藏羊八井,就为了“东大极能”的前一代设备的实地调试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郝英立

2009年,东南大学与紫金山天文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制开发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及提供能源、数据、通讯等综合保障的“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也就是“东大极能”的前身。

该项目需要在诸如西藏羊八井这样与南极昆仑站具有相似纬度的高海拔地区进行观测分析,郝英立受命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也成为了这个项目的奠基人。

项目成立后,郝英立两次亲自前往西藏,对安放在当地的设备进行细心的调试。在第二次前往西藏时,本可以坐镇南京指挥的郝英立,在行前立下了“军令状”:“我是共产党员,是项目负责人,必须去!”

没想到,这一次,因为高原反应和超负荷工作,郝英立牺牲在了西藏高原上。

全程参与西藏羊八井测试的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葛健老师,继承了郝教授的遗志,继续为这个项目奋斗。

葛健告诉记者,去年他就带着“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的升级版——“东大极能”能源块的测试箱出征南极。

“不久的将来,这个能源块可以作为移动电源,在南极很多没有建设科考站但是非常适合做科学研究的地方,直接装在检测设备上供电,无需建站。”

在此次东南大学南极科考队出发前,尽管不能同行,葛健依然在为设备的最后一次行前检测忙碌着。

“想到我们的科考站马上就能用上“中国芯”,就觉得很激动。为了郝教授,为了所有为之倾注了所有心血的同行们,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极地能源供给综合产品,希望此次安装能够一举成功。”

向科研工作者致敬!

向中国力量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