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敦煌10月11日电 (张婧)“近年来,敦煌坚持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知识普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地质科研科普工作。”甘肃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陈炎人10日作如上表示。
10日至11日,2019年度中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在敦煌举行。会议通过现场观摩和经验分享的方式,围绕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进行交流互动。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以此为契机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普及科普教育,以及健全旅游产品体系,以开放的视野将地质公园建设好、管理好。
甘肃敦煌地质公园于2015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被授予“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据了解,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敦煌市境内,由雅丹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以及自然景观游览区和文化遗址游览区组成,面积2180.75平方公里。公园内发育了雅丹、戈壁、沙漠、湿地、绿洲等多种地貌类型,区域内有地貌遗迹、构造地质遗迹、沉积构造遗迹、地层遗迹等各类地质遗迹。
图为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鸣沙山景区。 张婧 摄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新民说,他们多次开展野外地质遗迹调查,补充地质遗迹、文化遗址点共19处,按照“科学保护、依法管理、加强培训”的要求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景区重要地质遗迹点采取隔离保护措施,增设人行通道、护栏和警示牌等设施。
同时,当地还建成“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和鸣沙山—月牙泉科普活动厅,完善地质公园主、副碑,设计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标徽,雅丹景区新建饮用水工程和电力工程,改善旅游环境,公园新修32公里环线道路和22公里游步道,拓宽改造北线道路,满足游客从不同方向观赏雅丹的需求。
李新民介绍说,2016年9月至今,敦煌已成功举办四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既为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也为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开放发展提供机遇。敦煌将公园的资源和机遇组合映射到文博会平台上,以“融合文化遗产,发展地学旅游”为宗旨,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地质公园的发展,塑造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品牌。
“如何发挥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巡视员柳源表示,地质旅游重在地质科普,讲出地学知识不难,关键要说得通俗,讲得有趣。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万千景色,过去我们总说‘这个东西像什么’,现在我们要告诉大家‘这个东西是什么’,并且还要说出为什么。”柳源解释说,关于地学科普,应该把当今的神话旅游变成科学旅游。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中雅丹地貌典型而稀有,加上鸣沙山月牙泉这一神奇的地貌组合,以及莫高窟赋存地层,公园特色鲜明。柳源说:“我们要像讲故事一样将不同地貌的形成过程给人们说清楚,通过讲解地学故事,增加地学旅游的吸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