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人物志: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我们要和中国一道共赢未来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我们要和中国一道共赢未来
作者 夏宾 徐晨
1985年,英特尔进入中国,在北京的民族饭店设立代表处;1986年,在美国读书的杨旭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了英特尔。
30多年过去,杨旭成为了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用他的话来说,英特尔在中国的发展,是同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我们是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同时也是一个贡献者。”
资料图: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导者,英特尔是真正的全球性企业:80%的业务都在美国以外,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
自中国改革开放之始,英特尔就积极在中国广泛布局。至今,英特尔在中国协议总投入已达约130亿美元,实现了多个里程碑。
2003年,英特尔成都工厂设立,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2007年,英特尔大连工厂破土动工,是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家晶圆制造厂(生产300毫米晶圆);2014年,英特尔宣布在未来15年向成都工厂进一步投资16亿美元,并引入英特尔全球先进的高端测试技术(ATT),使其成为英特尔在美国境外唯一的ATT工厂;2015年,英特尔宣布投资55亿美元将大连工厂升级为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制造工厂,采用英特尔最先进的96层3DNAND存储芯片制造技术,2018年9月已投产。
长期耕耘中国,英特尔对中国的改变感触颇深。杨旭直言:“最显著的变化,是我们见证了从中国市场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不断升级。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智能创新中心之一。中国创新的实力、速度和力度世界瞩目。”
杨旭认为,中国产业学习能力特别强,进步速度特别快,“像海绵吸水一样”。中国还具备规模化经济优势,通过快速设计、低成本制造、快速响应,在多个领域具备很强颠覆性。中国在过去二三十年走过的路,比其他国家很多产业快得多,走在一条加速的“快车道”上。
“我们今天看到中国创新产业不仅和世界接轨了,而且在多领域已经有世界数一数二的市场规模,对未来技术的走向和需求有主导作用。现在,中国产业不是简单的跟随者了,已经从跟随者向引导者过渡。”杨旭说。
英特尔如何规划中国市场的未来?杨旭表示,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要做好判断和计划,但不管怎么做,必须要有对中国市场长远的、战略性的分析和承诺。以多年和中国产业深度合作的基础,英特尔就是要植根中国,服务中国,和中国一道共赢未来。
他还告诉记者:“今年初,英特尔新上任的CEO司睿博告诉我,必须要更扎根中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要更好地耕耘,要针对中国的市场需求深挖。”
杨旭说,“深挖”代表了英特尔对中国市场会有量身定做的战略规划,尤其是有代表性的行业、规模经济型的特定领域。例如在“智能+”行业这个特定的市场领域,必须要有当地化的方案,不能只是简单复制全球化的方案。“英特尔要准确把握中国宏观的经济发展、国家的产业政策、未来整个技术走向,以及到需求侧,更好地定义我们的产品,真正做到深耕中国市场。”
谈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杨旭称,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潜能,对产业的方方面面有巨大影响,会为整个生态链创造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机遇,中国正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增长极,人工智能也成为中国的创新标签。
杨旭强调,英特尔推动全面计算创新,在全球范围内与合作伙伴一起加速战略转折性技术的突破。作为科技企业的一员,英特尔也会在“智能+”的方向下,利用这些转折性技术,和产业生态伙伴携手开发数据红利,壮大数字经济,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