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种花种草“种幸福” “绿色扎囊”不一般

2019-09-11 18:26:0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王博雅 韩雪 邢明):扎囊县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谷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然而,扎囊却是西藏山南市过去最贫困的县之一。除了贫穷,扎囊县的百姓们还需要忍受“白马”年复一年的侵袭。扎囊县扶贫办主任贡布次仁告诉我们,“之前春季或者秋末的时候,扎囊风沙就起来了,老百姓经常这么说,‘扎囊白马’又过来了,这个风沙就像白马一样到处跑。”

风沙的袭扰并不像它被叫做“白马”那样富有诗意,风卷黄沙、土地贫瘠、出行不便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里的发展,扎囊县政府决心用生态带动扶贫,自2016年开始,筹措引进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项目(以下简称藏草项目),投资3亿元。项目引进一年多之后,“扎囊白马”几乎绝迹,不仅如此,生态带动扶贫,如今扎囊县已经实现了全部脱贫。据了解,藏草项目完全建成后,预计每年能带动贫困户200人长期就业,按月工资2500元计算,年务工8个月,年人均收入能够达到2万元,实现贫困户收入达到400万元。

在基地工作的村民 央视网记者 韩雪摄

阿扎乡章达村村民措姆,兴致勃勃地指给记者看院子里的花,她说,之前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出售菜籽油和外出打工,现在在藏草项目这边工作,不仅就近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学到了一点技术,收入也变多了,这院子里的花草就是用自己学到的技术种的。措姆夫妇都在藏草基地工作,二儿子在别处打工,再拿到耕地补贴、草奖补贴等各类补贴之后,去年一年的总收入达到了4万元。

措姆和她的二儿子 央视网记者 韩雪摄

据贡布次仁主任介绍,以前村民主要靠外出打零工和务农来维持生计。章达村以前交通不便,外出打工的村民由于缺乏技术,只能找到一些临时的非技术工种岗位,不仅收入很低,稳定性也差。“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增收”,自从扎囊县政府引进万亩藏草项目以来,该项目务工人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120户,累计增收195万元。

对村民来说,就近就业不仅意味着增加收入,还能兼顾对老人小孩的照顾、对牲畜的喂养,得以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现在学一些技术,园牧管理、移栽之类的,他们基本一辈子都在做这个,学起来也很好学,老百姓更愿意到这个地方来。” 贡布次仁说道。

基地内景 央视网记者 韩雪摄

在致富的同时,政府还坚持要尽可能地修复、保持当地的生态环境。为此,扎囊县政府不仅多次赴内蒙古考察学习,还与多地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在西藏地区展开科研工作。藏草项目秉承“先科研、后修复”的蒙草理念,始终坚持“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坚持通过引种驯化乡土植物来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搜集西藏的“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生态关键因素指标数据,一方面收集野生多土植物引种驯化,另一方面筛选适宜西藏生长蒙草植物,丰富植物种类,科学规划,推动绿色发展。自2016年项目建设至今,已栽植常绿乔木、落叶乔木、果树、花灌木及热带苗木等共221.74万株。贡布次仁介绍,“离这里很近的地方有一个桑耶寺,有一句谚语是‘桑耶寺就坐落在沙漠上’,以前扎囊风沙很大,经过这几年,尤其是在引进这些企业后,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样老百姓出行也方便,家里打扫卫生容易了,老百姓逐渐也有这个意识。这些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扶贫效益都很好,所以老百姓都很拥护。”

在整体脱贫目标达成之后,扎囊县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要 “弱鸟飞翔”。不仅要帮助剩下0.64%的贫困户顺利脱贫,还要与乡村振兴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壮大这些企业,把“母鸡”养好了,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鸡蛋”,孵出更多的“小鸡”。

措姆的家 央视网记者 韩雪摄

而今的扎囊土地上,雪松、油松昂然挺立,梨树、桃树茁壮生长。鲜花在措姆的院子里开得正好,她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上大学的大儿子能够顺利找到工作,报答党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