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去年11月1日中国院正式进驻陈塘自创区以来,已组建团队约30余人,6名北京员工落户成为‘新天津人’。”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院第二总部)的常务副总经理董晶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实现设计业务合同金额2000万元,待签约业务合同额近2000万元。”
河西区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以陈塘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创新思路和举措,深入挖掘和培育发展新优势,加强政策支持,精准、错位、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倾力打造“北方设计之都”核心区。截至2019年6月,陈塘自创区全部企事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218.21亿元,增速44.06%;实现全口径税收11.94亿元,增速37.4%;实现留区税收3.76亿元,增速46.3%。新增工商注册企业792家,先后引进注册资金超5000万元的企业共计19家。
着力打造产业优势。河西区依托区域内的工程和设计企业、科研院所众多、集聚的优势,倾力打造“北方设计之都”核心区。创建的“北方设计联盟”成员单位已达到147家,拥有5名院士、32位国家级大师和超过1万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成员单位资质等级已达到365项,众多盟内企业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明专利达4797项。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构建“技术链—产业链—服务链”的设计工程产业生态闭环,为联盟企业提供咨询、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着力构建“北方设计联盟”平台,密切设计、工程行业上下游企业及跨行业、跨地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拓宽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天津地方的设计、工程企业越来越多地嵌入到过去专属于央企的产业链条,两者之间的乘数效应,使联盟内的各类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成功落户河西区的中国院第二总部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成功承揽乌兰察布山水文园北区住宅、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等大型项目,还把北京的3个住房项目的设计拿到了天津。董晶涛表示:“未来将中国院第二总部打造为中国院‘住宅类设计业务’核心基地,将中国院装配式内装、适老建筑的部分研发团队引进、并入到河西区,目前正在筹备成立的室内装配式新公司也有望落户陈塘自创区。”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继中国交建京津冀区域总部落户后,2019年3月27日,中交集团投资组建的全资二级子公司中交智运有限公司在陈塘科技商务区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将吸引2000名—5000名高端人才到河西区发展,预计未来5年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800亿元。5月29日,由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牵头,中国交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256.02亿元。结合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落户,该项目公司中交天津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目前选址在中交一航院原址,并已启动项目公司注册工作,注册资金50亿元。
河西区以引进领军企业为抓手,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领军企业项目推动机制,针对领军企业的发展需求,引进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实现从引进项目向引进产业转变。河西区成功引进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将带动金融、投资、科研、基建、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在河西区发展,并逐步引入中交系内二、三级子公司,吸引工程设计产业上下游企业进驻天津,实现引进一个企业总部,带动一批企业落户的效果。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在中交智运筹备期间,总部对全国不少城市进行了考察调研,经过综合比选,我们最终选择在陈塘设立全国总部,一方面是被天津的地理优势和河西区优越的营商环境所吸引,”中交智运负责人赖熊清告诉记者,“另一方面,河西区各级工作人员为企业出谋划策,积极主动协调帮助企业与天津市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各领导部门给予企业各项扶持政策,力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些细节中所展现出来的高质量服务,让我们深受感动!”
在综合考量企业增长率和贡献率的前提下,河西区根据企业增速快慢和产业发展方向分档次进行扶持,对增速快、效益好、综合贡献率高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奖励扶持政策,对引进的技术研发平台、区域总部等项目,给予现金奖励或租金补贴;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奖励扶持政策,明确人才类型,奖励等级,对应给予资金、发放安置费等奖励;实施创新驱动奖励扶持政策,分档给予现金奖励。
为积极对接首都资源,陈塘管委会还设立了专门工作组,通过设立中交系列项目引进专项组、京冀招商专项组2个专项组,由专人负责、专人对接。中交系列项目引进专项组强化“一对一”定制化服务,做好中交系列新项目引进和落地项目跟踪;京冀招商专项组对接央企、总部型企业,积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标雄安新区建设,积极吸引符合商务区产业定位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不断地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几年来,河西区成功引进了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和中交智运有限公司2个二级总部、中交京津冀投资发展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总部等大项目好项目,使该区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程设计和相关产业链重要承载地的地位不断夯实,影响力不断扩大。(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