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018年度,全国社会捐赠总额超过900亿元。截至目前,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7500个,净资产合计约1600亿元,设立慈善信托204笔,信托合同规模约22.48亿元。
然而,有不少犯罪分子打着社会组织的名义如“中华民族爱心基金会”“中华民族扶贫基金会”等,通过伪造政府公文、证件、印章,编造“民族大业”“精准扶贫”“慈善富民”等所谓公益慈善项目实施诈骗。对此,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以慈善之名行不法之实的情况很多,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慈善的感召力,喊着“爱心公益、慈善互助、精准扶贫”等口号,以慈善之名欺诈敛财,非常具有迷惑性。
“保护好公民的仁爱之心、济困之举,有利于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民政部日前设立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有利于加强慈善社工工作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以形成更加完备、更加成熟的慈善社工制度,有利于激发和保护社会力量参与热情,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慈善社工事业。”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慈善事业借助“互联网+”迅速发展,互联网慈善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上,2018年全年累计有84.6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慈善,一些基金会的网络募捐已经占到捐赠总收入的80%以上。
但是,互联网慈善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慈善,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在慈善组织认定登记、公开募捐管理、慈善信托管理、慈善活动支出、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慈善财产保值增值、公开募捐违法案件管辖等方面出台了14项配套政策措施,还与40个部门联合签署了慈善捐赠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基本构建起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制度体系。同时,建立了慈善组织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将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年度工作情况主动向社会公布;建设了全国慈善信息统一平台——“慈善中国”,通过网络对慈善组织开展的公开募捐活动进行备案,持续动态公开慈善募捐和慈善活动进展情况;并指定了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的网络募捐行为。
“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成立后,对‘慈善中国’全国慈善信息平台进行升级,推动实现慈善信息全国‘一网可查’。此外,通过慈善领域数据信息的归集、交换、共享,实施大数据治理。依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对违法违规慈善组织实行‘黑名单’管理。”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说。(记者 任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