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药厂“以缺逼涨”行为将被曝光 国家卫健委:严查原料药垄断

2019-08-23 18:26:33来源:北京晚报

药厂“以缺逼涨”行为将被曝光   国家卫健委:严查原料药垄断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介绍了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和稳定价格的措施有关情况。记者获悉,针对个别药品价格涨幅较大、短期局部药品短缺等问题,有关部门将通过公开曝光、成本调查、监测预警、严肃查处原料药垄断等手段进行干预。

公开曝光药厂“以缺逼涨”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说,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70%的常用药价格降低或持平,抗癌药等高价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18%。30%左右常用药的价格有所上涨,个别品种涨幅较大。

有关部门调查了3200多种常用药品,只有200多种涨幅较大,集中在部分短缺药、急(抢)救药和少数非处方药等。这200多个品种有几个特点:一是在药店销售的药和非处方药;二是日均治疗费用比较低的药,65%的涨价药品日均治疗费用在3元钱以内。

从药品涨价的原因来看:一是市场调节的机制还不充分。涨价药品多数具有市场容量小、竞争不充分的特点,往往临床必需,缺少替代,容易出现“以缺逼涨”的态势;二是上游原料药垄断涨价;三是客观的成本因素。

针对目前突出的问题,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努力保障临床用药的供应稳定和价格合理。一是积极应对当前药价过快上涨,对于不合理的涨价将约谈敦促企业主动纠正,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措施,直至依法依规实施处罚;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综合运用监测预警、成本调查、函询约谈、信用评价、信息披露、暂停挂网、违法处罚等措施,引导企业合理定价,自觉规范企业的行为;三是着眼于治本之策深化改革,包括深化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建立价格和招标采购的信用评价和激励惩戒措施,促进形成公平健康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

完善药品短缺监测预警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今年以来,各级部门共牵头应对处置2万余条医疗机构上报的短缺药品信息。积极推动有关方面于7月10日恢复耐多药结核病药氯法齐明生产和投放市场,积极协调国内企业扩大阿糖胞苷产能,应对国外停产造成的短缺,指导地方解决硝酸甘油生产难题。制定第三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和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清单。去年医保局组织17种抗癌药谈判,最终达成了比较好的采购价格,有15种今年上半年采购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9种药品是2018年全年采购量的5倍以上,伊布替尼是2018年全年采购量的18倍。

从目前多部门调研的情况来看,随着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短缺药品矛盾有所缓解。大范围、长期性短缺不是主流,主要表现是短期的、局部的短缺情况。

国家卫健委已经建立了公立医疗机构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但是原料制剂的生产、采购、使用等环节的信息还没有实行联通共享,药品的停产报告制度,还未能及时收集到信息。另外,短缺药品采购和储备政策也需要完善。一些地方在采购中过多强调价格因素,以历史价格或者周边地区最低价格来限价采购,导致企业不能保障合理利润,不愿意供应。偏远地区用量小,配送路途远,成本很高,企业不愿意配送;而且短缺的药品多为急(抢)救药等用量小的药品,保供经济成本并不高,但是社会效益极大,所以在市场机制失灵时需要发挥政府的储备作用,常态性的储备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陈金甫说,下一步保障药品供应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完善药品短缺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二是完善短缺药品采购政策,推动解决企业不愿意供应等问题,以合理价格保证企业配送,特别是偏远地区配送,让企业要有合理利润;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原料药垄断、操控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

本报记者 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