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正在逐渐扩大车企朋友圈。
近日的北京车展上,边缘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推出车载AI芯片征程3,并分别与广汽研究院和广汽资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布广汽版征程3。与此同时,广汽资本总经理袁锋在发布会上宣布广汽资本通过旗下福沃德基金投资地平线。
据了解,征程3采用16纳米工艺,基于地平线自主研发的BPU2.0架构,AI算力达到5 TOPS,典型功耗2.5W,能够支持高级别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自动泊车辅助、高级别自动驾驶及众包高精地图定位等多种应用场景。
“征程3支持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检测、分类、像素级分割等功能,也支持对H.264和H.265视频格式的高效编码。”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据介绍称。
与传统芯片厂商不同的是,地平线能够为中国主机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余凯认为,同质化正在扼杀竞争,地平线应该为不同的合作伙伴提供差异化产品。“我们与主机厂联合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不是‘我有什么就给你什么’的交付模式,而是在产品定义阶段就采用与其联合开发的模式。”
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补充称,这是一个高效协同创造差异化的过程,地平线不会针对每个主机厂做差异化,而是赋能主机厂完成差异化。
以广汽版征程3为例,该芯片基于广汽集团采用的深度学习网络进行深度软硬件联合优化,并针对广汽量产车型的功能开发需求进行功能模块调优,试图最大化优化征程3性能和成本,将在未来的车型中量产搭载。余凯透露,地平线专门为广汽打造了广汽版的编译器,能针对广汽自主的神经网络做高效加速。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平线的“天工开物”AI开发平台(Horizon OpenExplorer™️)。该平台由模型仓库、AI芯片工具链及AI应用开发中间件三大功能模块构成,包含面向实际场景进行AI算法和应用开发的全套工具,能依据合作伙伴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产品交付和服务,支持客户快速构建场景应用。
本届车展上,地平线也推出升级版的“天工开物”AI开发平台2.0,新加入完整的数据闭环系统方案,能为合作伙伴提供从数据采集标注、模型训练优化、仿真评测,到模型OTA部署,端到端的数据迭代闭环。
在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的征程2车规级AI芯片已实现L2+级自动驾驶,并签下两位数的量产定点车型。公司层面,其已与奥迪、一汽红旗、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长城汽车等多家主机厂达成合作,助力后者打造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而面向L3-L4级高等级自动驾驶领域,地平线即将推出征程5,单芯片达96 TOPS的AI算力,支持16路摄像头,支持16路摄像头,组成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具备192-384 TOPS算力,现已斩获车型定点。
Q:征程3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
张玉峰:一是制程从28纳米到台积电的16纳米,在功耗没有怎么提升的前提下,算力(BPU的AI加速算力)至少提升20%。按照SOC中的通用计算,算力提升了一倍。二是周边丰富了很多,从接入4路提升至6路,可以通过鱼眼环视感知、前视ADAS、后视、AMS实现驾驶监控。三是芯片SOC里增加了codec,更易实现ADAS。
中国市场的APA自动泊车需求很广泛,市场主要方案是在车窗下一个单独盒子做前视,另外的域控制器做环视。征程3则能帮助Tier1主机厂将分布式计算和域控制器合成一个,节省至少1000元。
Q:征程3和Mobileye芯片有哪些差别?
余凯:征程3可以做环视自动泊车,也可以做前视ADAS,在高速上自动驾驶。同时,它也可以做Cortex、前装行车记录仪。这些都是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做的。国内泊车的使用场景相对复杂,空间也不大,但中国以城市生活为主,消费者有自主泊车需求。
此外,Mobileye只做前视感知,它的算法固定和芯片在一起,不可编程。我们是一个开放的、通用的计算平台,上面可以写丰富的软件。我们在单位功耗上面处理的帧率也有优势,能让软件更高效。
Q:未来地平线用在ADAS和座舱领域的芯片大概是什么样的比例?
张玉峰:今明两年,座舱还是略多于ADAS。后年,ADAS的量会上得非常快,这背后也有CNCAP等法律法规强力的驱动。我们也认为,未来三年ADAS的上升速度会快于智能座舱。
Q:征程5能够支持L4吗?
张玉峰:多片的话,支持L4是没问题,单片的话支持L3,看是什么样的场景。现在大家讲L3、L4、L2是越来越场景化了,整个驾驶的场景分几十类,比如高速、城区、限定区域。我们通常讲L3、L4还是限制比较少的区域,特定场景下的。
Q:在L4上,地平线有没有一些新的进展可以分享?
张玉峰:我们在美国有一个新公布的合作客户叫COAST,是一家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疫情期间远程合作,他们非常满意。和新石器L4级的合作,他们用我们芯片直接赋能它的感知。最近我们也在和其他公司谈征程5的相关合作,包括北美的物流小车和的自动驾驶车队,量产时间预计在2022年。
余凯:我们后续还会公布跟一个世界级的Tier1的合作,还请期待后续官方的官宣。
Q:地平线和广汽研究院、广汽资本合作,是否有排他协议?
余凯:广汽并不是第一家投资我们的主机厂,还有很多主机厂正在投资我们的路上。中国智能汽车时代,芯片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能够摊大饼,撒芝麻一样雨露均沾。
Q:地平线为广汽做定制开发有哪些差异化特点?
余凯:我们在征程3代芯片上面,专门为广汽打造了广汽版的编译器,这个编译器会专门针对广汽自主的神经网络做高效的加速。这种针对某一客户的定制版编译器是其他几家主流芯片厂做不到的。
张玉峰:核心是对广汽自己选择的,或者自主设计的神经网络在编译器和底层软件层面做了对于包括算法这块优化的相关定制化的优化,为了让它能够更好的使用单芯片。
Q:地平线是如何为主机厂提供高度定制化产品的?
余凯:中国主机厂最大的痛点是芯片等核心技术都来自国外供应商。他们产品是基于欧美市场开发的,也更加重视欧美主机厂,他们根本不愿意给中国主机厂做定制化。这制约中国主机厂做创新。
同质化在扼杀竞争,地平线不希望我们不同合作伙伴推出的产品是一样的。我们和主机厂联合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不是“我有什么就给你什么”的交付模式,而是大家在产品定义阶段共同探讨,联合开发的模式。智能汽车芯片厂商和整车厂的协同方式是新进展,为市场提供多样化选择,才不会伤害生态。
张玉峰:核心是我们赋能主机厂完成核心差异,而不是地平线去针对每一个主机厂做差异化。这是一个非常高度协同的去共同创造差异性的过程。
Q:征程2已经量产,我们和主机厂的合作情况是怎样的?
余凯:现在绝大部分自主品牌我们都覆盖了,自主品牌的问题不是特别大。下面一步主要是合资品牌,他们在中国的量也比较大。
张玉峰:上汽、广汽、红旗,我们今年签约了一汽红旗,还有跟一汽相关的中汽创智,也是今年8月份签约的正式官宣的,这是一家三家央企支持的企业。现在定点的20家车型量,都是数百万级,以征程2代为主,也包括刚推出的征程3。
Q:主机厂现在对AI芯片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和之前比有什么变化?
余凯:对我们的需求显然在加剧。以前都觉得车跟芯片没有很大关系,但现在如地平线、Mobileye、英伟达等芯片厂家,跟主机厂之间有了非常强的连接感。
从功能角度来讲,自动驾驶比肩特斯拉是大家一致的需求,在座舱体验方面则要超过特斯拉。这是中国智能驾驶的路径。与国外不同,中国用户很注重驾驶体验。
Q:地平线和传统芯片厂商有哪些差别?
余凯:芯片企业主要是设计芯片,但人工智能芯片是为人工智能软件服务的。地平线强调从软件中来到软件中去,基于目前和未来的软件设计芯片架构。软件在上面跑的效率和质量,决定了人工智能芯片的效率。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人工智能软件,就无法实现高效。
Q:与国外厂商相比,地平线芯片现在处于什么水平?面临怎样的挑战?
余凯:目前,我们的竞争主要来自Mobileye和英伟达。Mobileye成立21年了,地平线只有5年。我们推出了赶上Mobileye EyeQ4的征程2,用4年时间追上他们20年的时间。征程3做的环视自主泊车的芯片,是Mobileye没有的。我们想在未来两到三年超越他们。
目前的挑战不在于我们的技术能力,而是在于国外领先的厂家有长期积累的品牌力和号召力。这需要愚公移山。征程2芯片推出来以后,跟主机厂签约非常快,没出来的时候,很难去签。而国外成熟的芯片厂商,拿期货出来就可以跟主机厂签。我们要通过更多的落地和展示,把品牌力做起来。
张玉峰:比较大的挑战和障碍,是行业和人们的认知。我们是比较新的中国本土企业,大家对芯片到底能不能媲美海外的芯片,是心存疑虑的,我们需要时间。
Q:与国际芯片厂商相比,您认为中国自主芯片企业有哪些优势?
张玉峰:从车规级AI芯片来讲,整个AI行业中国就没有落后,都是在一几年起步,也有人才、数据、市场的优势。随着自动驾驶级别越来越高,它系统复杂度、软件复杂度会急剧提升,这时更需要芯片原厂为整车厂提供近距离贴身的支持服务。国外厂商在中国要么没有技术团队,要么没有技术支持服务,地平线和主机厂的物理距离更近。
征程2今年年初正式量产,虽然在发布会上提了10万+,但我觉得完成15万还是很有信心的。明年50万+,冲击70万。速度很快。主机厂也发现本土品牌反应速度快,服务力很强。传统供应商可能两个月或三周才给反馈,我们就半个小时。
Q:您如何看待车企自主研发芯片?
余凯:百年来只有特斯拉自己自研芯片。主机厂不是没有想法,但设计芯片的复杂度堪比造车,甚至更高。车规芯片对安全、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整个系统的测试、开发、验证需要很久,从项目立项开始到挣一分钱最起码要五年时间。
智能手机时代,每个人都想学苹果,但没办法成为苹果。车厂一边要推出消费者更喜欢的智能汽车产品,一边又要推出更高性能的智能汽车芯片。大部分还是需要地平线这样的企业和他们高效协同。
Q:您如何看待L3级自动驾驶?
余凯:L3并没有减速,特斯拉为智能汽车指了一个清晰可见可行的发展路线——不要纠结责任归属问题。我认为责任归属让它停留L2,自动驾驶性能从L2、L3、L4一直发展,让我们把很多纠结的内容,全都放一边。未来应该会不断推动L3、L4的免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