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建东就中国药物如何走出原创之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数理化、天地生等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西方人建立的框架,中国唯一能有所突破的便是医学——中医和中药。”
对于如何研究古方、中药,特别是用现代的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去研究,长期以来,学界一直是各抒几见。暨青蒿素之后,桑枝生物碱的上市,给这个问题再次提供了新的参考答案。
2020年9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以下简称“药物所”)所承担的“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发布新药研发成果——桑枝生物碱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植物有效组分降血糖原创天然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据悉,“桑枝生物碱有效部位”项目立项于1999年。药物所前后经历21年,对在桑枝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组多羟基生物碱进行联合攻关,随后通过随机双盲上千例大样本临床研究表明,桑枝总生物碱单独使用,可实现中高强度的降糖化血红蛋白和降血糖效果,并兼具调节脂质代谢、控制体重,副作用小的特点。
“为什么花了21年不止,过去主要还是经费问题和临床实验问题。另外,中间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科学问题。化学药、生物药的研发都是在西方的理论框架下内形成,我们只有中药,但人家并不承认。从中药里面提取出有效物质,进行物质组成及质量控制等,做起来是比较复杂。”蒋建东说道。在他看来,桑枝生物碱治疗慢病比单靶点的药物靠谱,因为很多单靶点药物都出现了负作用。
“中国的天然药物——不只是青蒿素,还有麻黄素、三氧化二砷都在世界上有了很大的名气。以前业内常有人说中国没有原创药,我是不同意的。哈佛大学有个教授讲到first in class是指化学结构新,靶点新,对于上半句是我认同的,但下半句我却不这么认为。这个词对西方的单靶点药物可能适用,但是对于具有更复杂体系的药物可能并不适用,例如阿司匹林,到现在就不知道靶点是什么。”蒋建东说道。
他在最后表示,药物研究方面,西方的技术是很好,但从哲学上,他更同意中医治疗的哲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们的大智慧”,而唯有如此,才能探索出中国的原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