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旭然
编辑 | 张帆
“保罗明确阐释了知识在推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当经济每年都有几个百分点的增长并且保持数十年,人们的生活将随之发生剧变。过去的宏观经济研究已经强调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并没有说明经济决策和市场条件如何作用于新技术的产生。保罗的研究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向世人明确地呈现了经济力量/因素是如何影响甚至支配公司的创新与创造的。
——2018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莫颁奖词”
在物质世界中,任何企业、人都无法摆脱两个“宿命”:收益递减,稀缺。
所谓收益递减,指的是在一件事情上进行不断的投入,最终无法换来收益的不断增加,而是在一定阶段后,就陷入到收入增长与投入之间不对等的尴尬之中。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断言,人们耕种土地获得的产量,并不随资本和劳动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在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追加的收益会依次递减。
稀缺,则是另外一个难以避免的规律。商品的生产虽然在不断推陈出新,但相比人们不断膨胀的欲望始终不足,最终的结果,是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与财富,需要不断的投资、生产,以为更多人提供商品。
两者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稀缺在驱动着人们不断生产,但最终的结果,是生产带来的经济增长效果,却越来越低。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究竟是什么在维持着经济的增长?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用几十年的研究,就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个答案,也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全球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
七十年代的美国,被认为是其历史上最艰难、最动荡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能力发展到了顶峰,但经济却陷入“滞涨”之中,通货膨胀的同时,经济却陷入下滑。
到80年代早中期,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个人电脑等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停滞已久的经济开始逐渐复苏,以IBM、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型科技企业崭露头角,全球科技产业蓬勃兴盛的肇始,就是在这一时期。
新经济萌动的发展进程,被保罗·罗默敏锐地察觉到。1983年,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论文《动态竞争分析中的外部性和收益递增》中提出了经济学史中最经典的问题之一:在以收益递减和稀缺为特征的物质世界中,是什么维持经济的增长?
这篇论文,就成了内生增长理论兴起的起点。在此基础上,罗默于1986年写下了另外一篇著名的论文《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在这篇文章中,罗默打造了第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特殊知识、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经济之所以能够克服收益递减和稀缺的作用,保持增长,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就在于知识与专业人才在经济活动中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专业化知识的作用下,资本、各类生产要素产生递增收益。这一点虽然现在看来并不难以理解——甚至是已经称为共识,但是在上世纪80年经济学刚刚兴起不久的时候,这是相当大胆并具备创新意义的思想。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郑联盛曾经撰文,概括罗默的这一内生增长模型:
罗默排除了外生技术进步、国家差别、偏好甚至是人口规模等变量,强调知识为资本主要形式,构造出一个内生技术进步的均衡模型,其中长期增长主要由生产者的知识积累所推动。一定时间内研究投资加倍并不能使生产的新知识加倍,即新知识生产具有边际递减效应,但是,新知识的研发投资具有自然的外部性,企业的新知识亦对其他企业有着正外部性,而且知识是生产过程中具有边际递增效应的要素。
科技研发、来源于实验室与产业的各种新知识、专业人才的储备与成长,最终都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因素,并对其他企业、产业产生外部性——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可以帮助其他人变得越来越好。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晶体管、集成电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个人电脑开始走进家庭和各行各业。创造出巨大“增量市场”的同时,也帮助各行各业提升了生产效率、管理能力。
政府部门、大企业都意识到PC、信息化对于管理的重大意义,以甲骨文(Oracle)为代表的功能性软件公司崛起,营业收入达到数百亿美元级别。
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肇始于二战时期的各类早期计算机,与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几十年知识、技术、专业人才的积累,才最终汇集成一个时代发展的洪流。
20世纪90年代,全球科技产业继续迅猛发展。
19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SAP、甲骨文为代表的软件公司继续蓬勃发展,成为与PC相匹配的软件应用最成功的企业,与此同时,互联网相关的产业与应用悄然兴起。
1990年,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Cisco)上市,并在两年后进入中国市场;1994年,贝佐斯开始创业,打造亚马逊的早期业务网络书店;同一年,杨致远创办门户网站雅虎。到1996年,雅虎(Yahoo!)上市,1997年,亚马逊上市。
几乎同一时期,中国早期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当当等企业也开始了创业之旅。
企业家精神、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在80年代后这一波科技产业早期发展的浪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罗默的第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知识与专业技能全面参与进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彻底冲破了美国70年代经济的滞涨与沉闷。
1990年,罗默发布了《内生技术进步》一文。在这片巨著中,他提出了其第二个内生增长模型。
这个模型有三个基本前提假定:
第一,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第二,大部分的技术进步源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的投资行为,即技术是内生的;
第三,创新能使知识成为商品;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技术进步源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的投资行为”,其中的“投资”,不仅应该看做是简单的金钱、资本的投入,也包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从业选择方面的投入,这种“选择资本”甚至比金钱更加宝贵。
例如,小马看到了90年代早期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决定想方设法进入到这个领域,为此他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研究和学习,这个过程中,真正的“资本投入”其实并不多,但一个个小马的出现,就已经足够对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在罗默新的模型中,经济的发展需要四种投入要素:
有形资本;
非熟练劳动力;
人力资本;
技术水平。
在这里面,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占到了非常重要的比重——考虑到有形资本、非熟练劳动力在大多数时候的非稀缺性——基本上是决定性因素。
罗默所得到的最终结论是,经济规模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力资本的规模才是最重要的。在如今的科创时代,这个结论正在被不断印证与强化。
艰深的经济学研究,得出了一个如今看似稀松平常的结论。这本身就足以说明这个研究的成功——它成为了如今全社会的共识。
罗默的研究成功,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意义,因为人才与知识的积累需要相对长的投入时间,并且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也就是说,会导致很多不尊重知识产权个人与企业的搭便车,甚至是侵权行为。
因此,政府必须通过政策的制定,来支持全社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累积,包括对各类早期研究项目制定补贴政策,对创新型科技企业进行补贴,对专家型人才进行住房、必要生活养老开销的保证等等。
在产业层面,则需要动用政策与金融工具——这一点在过去的日韩、目前的中国尤其明显,去扶植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让他们积累到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更强大生产技能。
这也许是保罗·罗默所没有想到的:他在多年前的研究成功,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认可,并成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的助力因素。
保罗·罗默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保持高度关注,2013-2014年之间在上海纽约大学任教,并多次前往中国参加论坛,在多个城市进行访问调研。
罗默过去对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非常关注,他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进程,“新加坡用50年的时间,深圳可能只需要5年”。
但正如他最著名的理论所表达的,仅有资产的堆砌是不够的,他希望人们能够不断的学习,累积知识,这样才能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例如,他在2017年新浪财经的一次活动中强调,一份工作应该具有“双重利益”,不仅可以提供收入,还应该为就业者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
罗默举例道,外科医生并不是靠书本来学习做手术,他们会先看书,再观察别人怎么做手术,之后再有人指导他们亲自做。
“很多工作也是这样,重要的学习都在工作中完成,因此重要的不是就业本身,而是保证工作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亿欧EqualOcean主办的2020世界创新者年会,很荣幸地邀请到了罗默先生参与到今年12月9日的大会当中,来分享他的内生增长理论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启示。相信能够在这个不确定性剧增的年份,带给全世界的科技创新者们一些确定性——对于知识和技术进步、对于科技创新的笃定。
WIM大会内容
2020年12月9-11日,「科创连动世界」WIM2020世界创新者年会·线上大会诚挚邀请您参加!
点击【链接】即刻报名注册,你就可以获得:
【全球趋势】连续3天,主篇章+3大海外篇章+7大行业篇章,国内外各行业最新见解全掌握
【大咖对话】与120名全球优质演讲者互动,在线答疑,倾听他们的独特感悟
【创新社群】加入万人专业社群,参与讨论与社群活动,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
【商务互助】参会人1对1社交权益,发现潜在商业伙伴,有效对接商务需求
【权威报告】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科技领袖TOP榜单&报告,直接交付到您的注册邮箱
报名通道现已开启,免费票、贵宾票、专享票满足你的不同需求;还有预售票优惠别错过!
加入WIM2020,成为世界创新者社群的一员,足不出户参与一场连动世界的科创狂欢,为不平凡的2020年画上特殊的句号!
想要成为/推荐演讲嘉宾、商谈市场合作、作为媒体参会、申报WIA奖项、申请成为志愿者等,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WIM2020合作表单,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