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6年投资280家硬科技企业,中科创星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2020-01-04 10:04:33来源:亿欧

1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指导,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中科创星举办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暨硬科技媒体行”在北京中关村壹号举办,亿欧受邀参加。

中科创星是全球首家专注于“硬科技”的投资机构,是专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创业投资"的一站式硬科技创业投资孵化平台。本次活动集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部分成绩,探讨硬科技生态建设等议题,并有10家来自中科院的产业化企业代表到场交流,生动地展现了科研技术从“书架”到“货架”的过程。

硬科技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硬科技是中国强大起来的必经之路,科技创业是未来三十年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在活动现场,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博士、“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如此说道。

米磊博士于2010年率先提出“硬科技”概念,并将“硬科技”定义为以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

人类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硬科技发展史。米磊认为,从机械化时代到电气化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每次时代更迭都由科技而生,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临,人类社会向智能化时代迈进,以光子集成、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脑科学等技术为代表的硬科技将深深影响社会发展。

硬科技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米磊表示:“人类社会每个新阶段,都缘起于新的知识系统出现,从而带动经济系统发展,再推动社会系统运转,然后社会系统又会反推知识系统更新,三者如车轮一般循环转动,带领时代进步。”

目前,中国的科研投入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这导致科技创新无法很好地转化为经济增长引擎。中国科研创新的主力军还是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的主体还不是企业。中科创星打通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连接,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驱动效力。

据介绍,目前,中科创星已经与中科院27家院所的77家企业进行了产业化合作,并与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科创星构建的“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孵化服务+创业培训”特色鲜明的科技创业体系,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硬科技投资要看得准、投得进、帮得上、耐得住

中科创星于2013年发起成立了国内第一支专门针对硬科技的天使投资基金,目前管理10支基金,总规模突破53亿元,投资280多家硬科技企业,投资领域覆盖光电芯片及光学领域、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生物医疗、先进制造、商业航天等,已形成光电芯片、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成立6年来,中科创星深耕硬科技领域投资,通过股权投资和孵化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指导,为科技创业者保驾护航。

在硬科技投资的各个阶段,早期投资显得尤为重要。米磊表示,硬科技早期投资的考验在于专业和耐心。

专业,体现在需要对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双重判断,同时更需要在经营管理层面为科技企业赋能;耐心,则是由科技创新的“指数型增长”规律导致的,硬科技企业前期投入大、增长慢,突破成长节点后则会迅速成长,耐心在这过程中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硬科技投资需要看得准、投得进、帮得上、耐得住。”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硬科技企业的投资链条逐步完善起来。米磊认为,硬科技是骨头,实体经济是肌肉,虚拟经济是脂肪,金融是血液。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核心在于强肌壮骨,避免脱实向虚,而金融作为血液是国家经济强肌壮骨的重要基础。设立科创板就是从宏观建构上将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统筹起来。

中科闻歌

中科闻歌工作人员在现场介绍公司泛媒体大数据产品

在活动现场进行分享的企业中,有专注于高端激光微孔加工装备研发生产的中科微精,有专注于军民两用高可靠光纤通信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的国科天讯,有面向泛媒体大数据和内容安全领域的中科闻歌,有擅长卫星整星研制及在轨交付服务的九天微星,也有率先实现单晶硅微针给药产业化的中科微针。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均是科创板的重点关注对象。

尽管当前国内硬科技初创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离上市尚且存在一段距离,但米磊表示,“硬科技虽然周期长一点,但是只要投得准,稳定性很好。前面回报慢后面回报快,硬科技赚的是长钱慢钱,最终是大钱。”

科创板“试验田”生机勃发,注册制为“硬科技”打通了资本关口,带动了新一轮科技投资的热潮。在科创板的带动下,资本到技术的转化通道有望进一步疏通,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转换成核心科技,最终推动中国向资本强国和科技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