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隆冬季节。中关村软件园。
二度雪花之后,园区寒风清冽。这一天,一轮红火的太阳冉冉腾空升起,遍撒一片温暖。
下午3点,中关村软件园的标志性建筑“大圆盘”广场内,一辆装扮一新的路演车,引人驻足。随着一片欢呼与掌声,这辆路演车徐徐启航,第8季“创新之源”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1】神秘的“创业专车”,启动预路演大赛
这辆车神秘吗?其实未必如此。对于科创企业来说,这辆车即是科创精神的化身,也是创业动力的象征。
此刻,这辆梦幻般的“创业专车”正在进行一场新使命——车内迎来了一批新IT创业者、私募投资机构,一场关于BP融资路演的大赛正在热情激昂地上演。他们带着梦想,从中关村软件园出发,准备破茧而飞冲向世界。
按照预演大赛要求,在这辆“创业专车”上,将完成一场由创投各方现场评审参赛企业的融资BP预路演。专车的行进路线是围绕中关村软件园跑一圈,用时5分钟。参赛创业者需要在这300秒之内展现技术优势,以吸引投资人的目光,实现创业路上的融资需求。
用这种新颖形式来进行供需双方的融资交流,直观地体现了新一代信息产业的移动化、智能化,其背后是大赛平台、创业者、投资者之间的高密度协同不断升级。
科技企业孵化一直是中关村软件园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园区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源自中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2014年,“创新之源”活动始发于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这一活动为在孵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有效对接资金、市场、媒体等搭建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伴随着中关村软件园内孵化器数量的不断增加,为有效配置科技服务资源,聚合力助孵化,园区成立了中关村软件园孵化网络体系。“创新之源”活动作为孵化板块的特色投融资活动之一也随之敞开怀抱,将创新的资金“源头”引入到每一家创新企业当中,实现中关村软件园孵化网络体系与科技金融服务零距离。
今年的“创新之源”大赛到底能提供哪些新价值?又能从哪些细节影响一批创业者的前途与命运?记者采访了前来参赛的北京智锐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MO康朋瑞。
他是一位乐观的IT人。他说,创业公司参加此次预路演,通过园区对接去拿融资,并不是找“救命稻草”,更应该是找到一副“催化剂”,因为“资源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同等重要”。在他看来,中关村软件园具有深厚的IT资源储备,实力引领国际一流科创园区。基于此,参赛项目本身对于投资人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中关村软件园有关负责人则表示,这个活动的初衷是通过金融这盆活水,让企业真正活起来、转起来,既解企业眼前之“渴”,更谋企业长远之策。这的确是“创新之源”系列活动的初心和目标。
02)报名破纪录:创新孵化的“新火力”
本期“创新之源”大赛,从报名情况来看,短短几天数百家小微企业报名,如此热情出乎主办方的意料。
很多人都说,现在是创业寒冬,也是资本寒冬。但项目初期评审嘉宾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姜欣却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他说,随着大数据、5G,特别是AI在社会各领域、各个赛道全面发力,参与科技创业的机构与人才大有人在。与此对应,资本方也是一片火热,对于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创新都很关注,希望从中发现有潜力的好苗子。
“从报名情况来看,总体呈现两个特点:一是AI项目报名数量多,软件园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品牌背书,对大家形成吸引力;二是大学生创业者、女性创业者所占比例有明显提升。”姜欣说。
往事历历在目,回望即将过去的2019年,中关村软件园在创新孵化方面做了几个动作。
其一,落地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展示交流中心。
大学生双创大赛是国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广的高校双创的赛事,经过前四年的发展,今年“全国2856所高校”百分之百的参与,报名项目数达109万个,这其中教授与学生合作的“师生共创”的优质项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性。
软件园承接了大赛交流中心的运营工作,负责大赛项目的产业化和国际化对接,不断联合社会力量、区域力量,将其打造为战略性产业承接地、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地、前沿技术成果对接地和优秀项目成果培育地。第四届大赛项目“枭龙科技AR智能眼镜”,就与园区企业联想形成合作,实现批量应用。
其二,在中关村软件园孵化网络体系的基础上,软件园今年又推出面向年轻创业者的Z-one新势力。通过院士专家园区行、培训沙龙、中关村软件园大讲堂、下午茶、文体活动等多样形式,带动年轻创业者聚拢聚合,形成新的动力源,成为园区大信息产业孵化板块的新力量。
其三,中关村软件园充分发挥园区联盟协会灵活性、保障性作用,助力企业发展。比如软件园牵头成立的园区人力资源联盟,在优化园区人才发展环境、实现人力服务资源共享、协助政府应对企业业务人员调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年5月甲骨文人事风波中,中关村软件园人力资源联盟应对迅速、及时,连续组织了多场面向甲骨文员工为主的专场招聘会,缓解外企人员焦虑,同时精准对接,有效实现人才转移,对在园其他企业进行人才补充。
03)敢于解决“卡脖子”难题
作为三维地图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数字绿土”也报名参加了今年的“创新之源”。
2012年初,美国加州大学的郭庆华教授回国在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创立了数字绿土,主攻激光雷达这一关键核心技术。
经过技术研发,数字绿土率先以激光雷达在林业中的应用为突破口,研发了全球首套激光雷达林业应用软件LiForest和国内首套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LiAir和背包激光雷系统LiBackpack,目前,产品已经走出国门,遍布欧美日澳等60多个国家,改变了中国制造低端形象。
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创新技术,是应对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不二法宝。
数字绿土CTO赵宝林在路演过程中说,随着站基、星载、机载、低空、地面移动测量设备的普及,LiDAR、影像多传感器融合,三维数据量暴增,数字绿土3D空间信息+AI驱动的新一代数据处理平台,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数字绿土希望通过创新之源对接会,拿到融资,继续集中力量完善核心产品,对于电网、农林行业予以深耕,完美解决技术+应用,此外,也可考虑对于技术互补团队进行收购,为后续上市做准备。
实际上,数字绿土的融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先后获得包括启赋、朗玛峰创投、北极光、顺丰、国科总额超亿元的融资。但即便如此,公司还是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露脸的机会。这几年,通过创投对接,数字绿土业务得到持续拓展,不断夯实技术、打磨产品。
同样,参赛的北京展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段泳旭,也是类似的看法。他说,科技创业公司普遍的情况就是“轻资产”。要取得投资者的信赖、拿到政府补助、建立用户关系,企业必须要做到“重技术”、“重产品”,只有这样用户才可能有舒适轻松的体验,企业也才能真正长大。
创业是一个梦想,更是一场真刀真枪的资源比拼。这种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设备、经验、渠道等方方面面。每位创业者想要在资源之战中获胜,技术之力尤为关键。
04)做AI的,“真的都赢了”!
从概念到落地,今年活动中报名企业对于AI赛道的重视非常明显。
李振国,百宜科技CEO,是一名从新加坡归国创业的博士。他带来的项目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排水管道实时监测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两个基本功能,一是针对排水管道功能性缺陷和结构性缺陷进行实时监测;二是对排水管道内部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实时监测。在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大型石化领域均有不小的市场。
他谈到,AI最大的好处是敏捷感触管道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服务,通过他的平台,可以进行及时、精准反应。以前做管道监测基本是依靠人工经验、依靠大额指标数值的变化,而现在不同了,可以让AI来助力,进行微雕、微绣,切实解决跑冒滴漏、毒气生成等各类难题。
作为大学生创业者的代表,北京安普诺公司在网络安全领域已是小有名气,本次参赛的项目是悬镜灵脉AI-IAST渗透测试平台。该平台创新地以AI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IAST为产品基本架构,解决了以往人工渗透测试成本高、专业要求高、检测效率低等固有问题,同时又弥补了传统漏洞扫描产品误报率高、无法检测业务逻辑漏洞、无法做漏洞利用验证等缺陷。
安普诺公司COO董毅认为,AI前景非常好,以网络安全为例,在IoT安全、5G安全、区块链安全等方面,都将大有可为。灵脉AI-IAST结合了漏洞扫描产品和专家渗透测试的优势,使系统具备全面智适应能力,为用户带来高附加值。
本次预路演中,在交通、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也都有AI的身影。以至于参与评审的巢山资本创始人兼CEO郑灵辉向记者感叹,做AI的,“真的都赢了”。
创业大潮下,任何人都不能忽略技术升级换代所带来的庞大能量。这种能量是技术为先、场景搭台、企业唱戏的智慧,也是聚拢产学研各个创新要素的集合,更是推动创新企业“扶上马、送一程”的齐心合力。
在中关村软件园搭建的“创新之源”竞技场上,所有人是参与者,也都是获胜者。
随着最后一位创业者完成“创业专车”预路演,夜幕即将降临。“大圆盘”穹顶亮起五色彩灯,星光闪烁,斑斓夺目。
新一年的春天,一定会到来这里。期待2020年,一片片绿叶、一朵朵鲜花再度攀上软件园的枝头。
那个时候,除了拂面的春风,还有更多的阳光、温暖、勇气。随之而来的,还有“创新之源”带来的无数创业梦想。这一切将照亮更多参与者的内心,引领他们从蓝图步入实践,从憧憬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