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直击科创丨营收“过山车”、核心技术来源不明,上海拓璞止步科创板

2019-12-11 10:05:01来源:亿欧

12月5日,国产大飞机装备供应商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止步科创板。12月5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上海拓璞的审核进程显示终止。根据上交所披露的公告,2019年12月3日,保荐人招商证券向上交所提交《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申请撤回上海拓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

在终止审核前,上海拓璞曾因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上交所一度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至9月29日,上交所恢复对其发行上市审核。12月5日,上海拓璞主动撤回材料,选择终止科创板,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直接服务航空航天,优质客户依旧难救主营业务

成立于2007年5月的上海拓璞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领域提供智能制造装备和工艺解决方案,公司业务覆盖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装备及其工艺方案设计、研发、生产、安装、服务的完整过程。该公司产品包括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航空航天部/总装智能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三大类,其中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飞机蒙皮和结构件、火箭贮箱结构件、发动机叶轮和叶片等高复杂度零件的主要加工手段,公司产品已应用于长征系列火箭、探月工程、国产大飞机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项目,有效提高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行业内其他公司的产品则广泛应用于汽车、机车、航空航天、船舶、机械、电力、模具、柴油机等行业,客户相对较为分散,上海拓璞的产品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其客户包括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的下属企业,因此具有较高的集中度。 据了解,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了成飞、西飞、上飞、首都航天等大型优质客户资源。

手握优质客户资源,上海拓璞的主营业务收入却没有体现出来。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可知,从2016年度-2019年1-6月,上海拓璞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66.25万元、799.02万元、22250.53万元、8370.23万元。这组数字如同过山车一般,2017年度降至799.02万元,2018年度达到22250.53万元。

为此,上交所针对上海拓璞主营产品收入的合理性提出质疑。10月9日,上海拓璞在问询回复中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收入在2018年爆发式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设备生产周期较长,2018年以前的订单集中在2018年交付。另一方面,2016年以前订单数相对较少,以及四川华龙项目订单(总价2529万元)的两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未能交付。而航空航天部/总装智能装备销售收入大幅波动的原因:一是上海拓璞刚进航空领域市场,新签订单少;二是航天领域的钻铆装备市场小,订单具有周期性。”

这个回复存在一定合理性,但是并不排除上海拓璞为了上市而冲业绩的可能性。根据《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 2.1.2 条第(二)款规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15 亿元。而上海拓璞2018 年度营业收入为 22,820.94 万元,不低于规定的 2 亿元营业收入,恰好符合上市条件。

核心技术来源受质疑,持续盈利能力堪忧

上海拓璞业务覆盖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装备及其工艺方案设计、研发、生产、安装、服务的完整过程。其业务覆盖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装备及其工艺方案设计、研发、生产、安装、服务的完整过程,其产品主要加工工艺涵盖铣削、钻铆及焊接三大方向。

在招股书中,上海拓璞表示:“上海拓璞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各类五轴联动数控加工装备在复杂性加工过程中的高精度、高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智能化、柔性化。基于核心技术发展的航空航天部/总装生产线和智能化生产线产品则进一步辅以网络化与智能化技术,进一步增加了技术复杂度,提高了学习门槛。”

其中,数控机床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数控系统则是数控机床的灵魂和大脑,负责完成数控装备的运动控制功能,人机交互功能,数据管理功能和相关的辅助控制功能,是数控装备功能实现和性能保证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开发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只有通过反复实践经验,开发人员才能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营业收入占比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2016年度-2018年度,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收入占比分别是18.57%、24.60%、43.17%。主要营业收入从航空航天部/总装智能设备转移成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可惜的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收入比重大幅提高且超过航空航天部/总装智能设备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上海拓璞多年的技术积累,而是2017年12月收购EEW的61%股份股权的结果。

上海拓璞表示:“EEW 的碳纤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已成为发行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系列产品的一个细分品类,通过收购 EEW61%的股份,拓展了高跨度高档数控机床市场,丰富了产品序列,巩固了客户合作关系。 ”虽然上海拓璞持有EEW61%股权,但是作为联营企业核算,上海拓璞并没有对其的绝对控制权,因此即便技术实力强也不能成为上海拓璞的核心优势。

如果没有扎实和核心技术做支撑,加之为了符合上市标准而猛冲业绩的话,即便是上市也难以经受资本市场的考验。

智能制造上升战略地位,智能制造装备“国产替代”市场前景广阔

营收不稳定,核心技术实力不够强,确实是上海拓璞是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也是中国的智能制造装备面临的问题。不得不承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历史积累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公司毛利率

通过分析该行业内公司的毛利率情况,便可以略知一二。其中,斯特拉格集团是制造高精度机床的知名企业,2018 年实现 营业收入 3.89 亿瑞士法郎。 而海天精工、日发精机、沈阳机床、秦川机床等公司均为国内较为优秀的企业。通过上表可知,从2016年度到2018年,斯特拉格集团的毛利率分别为55.18%、54.32%、57.21%,远远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

根据前瞻经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7 年我国中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为60%,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仅大约在 6%左右,基本依赖进口。因此,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领域,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以国际厂商为主。

在与国际厂商竞争中,核心零部件成为国产智能制造设备商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高档数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比如决定机床运动精度的丝杠和伺服电机,以及数控系统、传感器等,对制造装备的精度、效率、可靠度及维护成本影响较大。目前,部分核心部件仍需要依赖进口,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中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

面对当前的市场发展局面,“进口替代”将会成为国内设备厂商的机遇。以航空航天设备为例,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飞机市场,根据民航资源网数据,截至 2018 年底国内民用客机数量为 3,615 架,近十年来年增长率维持在 10%左右;在航天发展领域,2012 年至 2016 年,中国共计发射运载火箭 91次,发射次数稳居世界第二名,2018 年发射次数为世界第一名。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高端市场的需求量将会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数控机床以及设备所需的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中国设备厂商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上海拓璞暴露的问题不仅仅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智能制造设备产业存在的问题,还让国产设备厂商“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智能制造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在“国产替代”浪潮下,拥有技术实力的公司将会抢占这波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