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国产OS的死亡魔咒,华为鸿蒙“难逃此劫”?

2019-08-16 10:04:01来源:亿欧

主笔/周文猛,协作人/李腾、夏一哲

东莞松山湖,为期三天,华为刚结束一场声势浩大的开发者生态大会。这场备受各界瞩目的大会上,华为先后发布鸿蒙OS、智慧屏、Cyberverse等产品、技术以及开发者服务计划。

鸿蒙OS自然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瞩目的焦点,从今年5月传出风声到8月9日正式确认发布,有关鸿蒙OS的议论从未停过。

自2012年开始筹谋酝酿,鸿蒙一直于无声处不断叠加新的功能以及技术,持续进化以及演变,蓄谋强大。发展多年,鸿蒙确实也已具备部分超越同行业竞对的“超能力”。

在技术层面,鸿蒙考虑到生态兼容的问题,在内核上保留能够兼容安卓生态的Linux内核,以及面向物联网的LiteOS系统,这使得其具备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运用空间。采用的微内核技术区别于谷歌Android/chrome OS等主要基于宏内核系统开发的系统,性能上有着天然优势。而分布式系统设计也更是其独有的创新。

但具备优点的同时,鸿蒙OS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鸿蒙第一款正式落地的产品——荣耀智慧屏刚刚推向市面,后续运行情况有待观察;而在另一方面,在物联网操作系统领域硬件与系统高度耦合,应用开发难的问题一直为行业通病,而智能手机OS市场也已存在Android/ios这一类强劲的对手。

虽出生便已经根基不凡,但鸿蒙距离成为一款可全面面向商用的国产OS仍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既然背负了前行的使命,便纵有千险万难鸿蒙也得启程上路。

而在这样的关头,鸿蒙系统是否“长命”的话题也已成为大众没有点破但已经默默思考的问题。

做出定论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操作系统“七雄争霸”的历史故事和国产操作系统屡次败北的不争事实。

七雄争霸,被杀红的移动OS战场

作为曾经全球第三的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早就被微软放弃了,并且微软宣布,将会在2019年12月10日停止更新,并且停止相关技术支持,比尔盖茨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做手机系统是他做的最错误的一个决定,如果当年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打败谷歌,那么如今微软肯定天下无敌,不过比尔盖茨后来也表达了对Android的认可,甚至觉得成功的不会是iOS,而是Android。

现在提起手机系统无非是iOS或Android,看得见的,现在一片祥和的操作系统两家争霸,看不见的是背后的鲜血淋漓、杀声四起的过去,iOS和Android的脚下,踩着无数移动操作系统的白骨。现在为众人所看到的操作系统,都是移动终端“七雄争霸”的最后胜利者。

十几年前,手机、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还是几种不同的数码产品,手机也还没出现操作系统的概念,彼时的移动办公领域三分天下的是微软、黑莓和Palm。

Palm是移动史上最重要的角色,连微软都不能与其相提并论,它把PDA,移动办公,掌上电脑的概念普及到当时的白领办公族们。Palm完全为商务办公而生,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就是同步功能,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同步更新通讯录、日历、待办事项等等,是很好用的个人助理类工具。

2009年,Palm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操作系统webOS,但为时已晚,iOS和Android已初露锋芒。当时能媲美Palm的是黑莓BlackBerry,1996年黑莓推出第一款移动商务终端手机,后来黑莓推出的手机收到商务精英的青睐,因为黑莓的电子邮件通讯采用加密协议,不易被监听或破解。

2013年以前,黑莓自研手机操作系统BlackBerry OS广受欢迎,设备使用量在2013年达到巅峰,全球8500万用户。也是在同年,黑莓受到iOS或Android的巨大压力,转而研发智能移动OS,推出新的操作系统,不过现在看来也是一场徒劳之战。

三分天下最惨的是微软,它称霸于PC端,却在移动OS领域一败涂地,2000年微软退出Windows CE,经常被叫做“Palm掌上电脑”,与它而言非常耻辱,后来在2003年推出移动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甚至还有Windows Mobile Phone与iOS和Android抗衡,但最终市场占有率的微不足道让微软忍痛断腕。

移动操作系统领域开始天下剧变。Windows Mobile系统难以逆转乾坤,曾经的统治者Palm和黑莓更经历了重组、转向安卓阵营的挣扎。2010年,Palm公司被惠普收购,2016年黑莓停止产品研发,改做品牌授权,纯正的黑莓血统寿终正寝。

Palm、黑莓和Windows Mobile并不是所有祭品,当iOS和Android智能手机降临时,移动系统无一幸免。

时间来到千禧年,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移动操作系统大热,不得不提当时的两个代表:诺基亚和塞班Symbian系统。塞班系统的优点数不胜数,诺基亚联合塞班系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爆款手机。

智能化系统,易用的界面,支持第三方开发者,强大的本地化能力,截至2006年,塞班S60支持48种语言界面,诺基亚手机畅销全球塞班S60居功至伟。但塞班S60系统闭源、锁区和数字证书的特点又让用户头疼不已。

热情在反复尝试、不确定结果的刷机过程中消磨殆尽。诺基亚最终经历转卖和品牌授权,塞班系统也在2012年几乎停止了维护和更新。

而另一边,千禧之初苹果研发出iOS系统,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惊艳世界。

后来的iPhone和iOS大家都看到了,可以说iOS革了智能手机和移动OS的命,谷歌是最先意识到这一点的公司。

2007年,谷歌成立了“开源手机联盟(OHA)”,OHA致力于解决“如何制造一部更好的手机”,制定行业标准。Android的崛起,正是借助自身开源的特性,广受程序员欢迎,使得安卓很快超过iOS,成为使用最广泛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如果说iOS开启了移动端智能操作系统的潘多拉魔盒,那么安卓就是亲手杀死其它移动OS的那一个。

七国争霸到两分天下。Palm、黑莓、Windows Mobile、诺基亚和塞班的时代终结,苹果和安卓成为新的统治者。一方以封闭生态自称一家,一方以开源著称,双方各自在天平的两侧平衡并不断的渗透。

从IDC发布的2019年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出货情况来看,前五名是Android和iOS系统的格局无法撼动。但使智能手机行业颇为不安的是,行业增长遇到瓶颈,前五名当中除了华为逆势增长27.4%之外,其他机构同比均出现负增长,OPPO、小米更是负增长值超过13%。

半路杀出的鸿蒙像极了三国时代,魏吴对峙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的制衡者——蜀。但是回望国产自研OS的血泪史,华为想要杀入移动OS领域没那么容易。

国产OS,一度很努力,数度很受伤

我国在自研操作系统道路上,向来难逃一路败北的宿命。而鸿蒙,能否逃过国产OS的死亡魔咒吗?

国人自研OS主要发力于PC端。2001到2003年,面对Windows系统的垄断,我国也曾集结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力量,在芯片、系统和生产力工具上进行尝试,并推出了方舟CPU、Linux操作系统和永中Office,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相较于已经成熟的Intel芯片+Windows操作系统的组合,我国作为后发之人,首先就面临着专利问题。在方舟CPU研发时,为了避开Intel和AMD两家厂商的专利,方舟芯片的牵头人倪光南院士不能不选择RISC架构,绕过两家大厂技术壁垒密集的X86架构。

相较硬件的技术难题,软件的生态壁垒更难突破。消费者购买一台PC,不只是为了硬件的性能,更在于软件能满足他们对电脑的需求。要想实现Windows平台所能完成的功能,意味着开发者将与世界所有的PC软件开发者竞争,先移植他们已有的成果让新系统满足用户对PC的基本需求,有一定体量的用户基础后,才能进一步吸引软件厂商为新系统开发软件。

显然,移植平台的工作量远超方舟公司的承受能力,时任北京科委副主任的俞慈声牵头发起了“扬帆计划”,针对Linux桌面的13大类50多个问题,在全国进行招标。当时参与招标的一共有17家单位,每个项目都由两个单位同时制作,做的较好的单位才能拿到全部经费。经过半年的努力,这个Linux系统才实现了基本可用。

2003年,北京科委又推动“起航计划”,针对Linux桌面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在政府OA系统的应用接口进行改造。北京科委请来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专家,尝试破解微软Office的文档格式,但进展并不顺利,至于其它的应用软件,用户体验也不好。最终,方舟CPU停止开发,永中破产清算,中国厂商在自研PC芯片、操作系统和Office套件的尝试,宣告失败。

此前知名产品经理人梁宁曾经在文章中,对方舟和永中两款系统最终失败的原因做过一些分析。方舟的失败主要在于创始人李德磊与倪光南理念不和,导致最终团队目标不再聚焦,进一步加剧项目草草收场。而永中的致命之处在于无视用户体验以及价值,依靠政府指令强行把永中Office装到数万政府公务员办公电脑上——没有回归产品服务于用户价值的本质,以“耍流氓”的方式依靠政策便利消费群众的爱心,这是永中失败的根源所在。

“产品经理不能为了自己的自尊心而战,而是要跟着用户走,跟着市场走”。梁宁帮自己的导师倪光南向马化腾推荐移动操作系统失败之后,对此深有感触。单凭一个公司的力量很难去撼动一个行业的全部生态。做一款性能强的芯片、好用的系统本身可能不难,但想真正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需要一个行业上下游大大小小企业的共同努力。用好的生态环境去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让他们在新生态下活得很舒服,才是打破其它系统垄断的破题之法。

鸿蒙未来之路,破局者Or败北者?

在鸿蒙初来乍到,血气方刚的时候,去回顾操作系统发展史上这样一段沉重的过往,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合时宜,极端的猜忌者更有可能将这一举动,直接定罪为对鸿蒙的不友好以及对于国人操作系统的背叛。但相对于捧杀,从历史真实的惨痛教训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或许更适合当下的鸿蒙。

当然,和之前的国产OS不同,鸿蒙的牵头者华为是一个商业公司,鸿蒙的研发是一个商业化和商品化的结果。在一篇事后反思国产OS研发的文中算过一笔账,我国在自主知识产权的CPU+操作系统+核心办公软件,一共烧的钱也就20个亿,相对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等新四大发明研发以及推广中烧掉的钱,显然不在一条水平线。

对于当下的鸿蒙而言,如何保证团队方向的一致性,不被外界的声音迷惑或者被眼前的困难压倒,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且作为第一次发布并且初步在智慧屏上实现落地的面世初生代,鸿蒙如何聚焦用户价值,不靠感情牌依然能够赢得用户的疯狂,是其依然需要不断钻研的方向。

当然,虽然鸿蒙目前只是华为主导参与的一款商业性质的系统,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我们依然还是要以仅有的声音,呼吁政策以及群众的倾斜以及支持。国人无自己的操作系统久矣,鸿蒙或许是一次新的希望。

目之所及之处,鸿蒙虽有不足却也并不是没有机会。

虽然智能手机市场OS格局已然形成,行业壁垒很高,华为入局后获胜几率较小,但需要明确的是,手机OS也从来没有成为鸿蒙的主修课题,顶多也只是一个替补的选修课。从鸿蒙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范围内,其被提及面向物联网场景而设定的次数远超面向手机。而且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上,在提及落地智慧屏后,华为依次将推出的产品是搭载鸿蒙的PC,手表/手环,车机,音箱等类型产品,手机不是核心选项。

对于目前智能硬件或者是移动终端市场,依然是手机一支独大的情况之下,其他领域依然存留大量的机会,而且伴随5G时代的来临,交互产品多元化,手机只会是其中一个备选的说法也传闻已久。华为在5G方面领先全球的技术优势,势必为其体系下的其他业务进一步发展形成独有的优势。

在鸿蒙问世的当日,倪光南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针对鸿蒙的发展情况发表过意见。

“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核心技术,中国是肯定需要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还是要立足于自主创新,要自主可控。国家层面对此大力支持,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也做得比较成功,华为就是一个典型。我们对华为马上要发布的鸿蒙系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在操作系统方面,不一定是我们的技术比人家差,而是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上更加难一些。因为发达国家先入为主,已经在市场中建立了完备的一个生态系统,而新的生态系统必须通过市场的良性循环才能建立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中国有个有利条件,就是我们的市场很大。我们希望我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能够在我们自己庞大市场的支持下,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生态系统。”

对于做过操作系统的企业或者专业人士而言,或许他们都知道,最难的不是操作系统的技术实现,而是生态的发展。今年5月任正非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曾表示。“对于生态的建设,至少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

所幸的是华为深刻的知道这一点,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在“全面开放HMS构建全场景智慧新生态”的主题演讲之中,也做了很多的畅想以及计划,希望接下来的实践环节鸿蒙能够逐一将其落地。

对于刚发布的鸿蒙而言,过早的捧杀或者棒杀都显得不合时宜,但是适当的给予肯定以及正面支持是不为过的。前行的道路依然很远,鸿蒙会成为国产OS领域的破局者还是下一个败北者,答案需要时间来揭晓。


活动推荐:WRC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大湾区机器人生态协同发展论坛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的明珠”,作为机器人产业聚集地的大湾区,利用高新技术、高效资本等优势,推动了我国机器人事业前进,备受全国瞩目。为了洞悉机器人发展态势,促进大湾区机器人产业融合共生,2019年08月22日下午,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与信息化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机构指导下,由亿欧公司主办的大湾区机器人生态协同发展论坛,将以“融合共生·迭代加速”为主题,在北京市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在本次大会中,业界大咖将聚焦机器人的新技术、新场景、新资本和新模式等亮点,发表主题演讲并进行圆桌讨论,深入解读大湾区生态环境,从“新”定义大湾区机器人,共同探讨大湾区机器人的创新融合发展之道。

1360x4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