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6日讯(编辑 毛乐彤)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其中提到,要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同时,昨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对专项债结存限额的使用与投向有了进一步明确。限额空间的使用能否有效承托经济?引发市场关注。
专项债务结存限额,是专项债务余额小于限额的部分,主要是各地为控制债务风险水平,通过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到期专项债券,减少专项债务余额,相应形成的限额空间。会中明确,通过发行新增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据财政部以及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空间约有1.55万亿、一般债务限额空间约有1.34万亿元。然而,为何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表示限额空间为5000多亿元?长江证券宏观团队认为,主要因限额空间的积累来之不易,使用亦将慎之又慎。具体来看,据测算,1.55万亿元限额空间的产生中,70%来自于核减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这也是后续各省市用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工具,因此,各省市对此或将谨慎使用。
此外,限额空间区域分布并不均衡,分布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等经济大省。虽然历史上限额空间曾进行过跨省调配,但在今年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已明显快于往年的情况下,对新增限额进行跨省市重分配的必要性有所减弱。国常会中的提出“10月底前发行完毕”,若要进行跨省市的重新分配,或需要经过“财政部发文收回部分省市的债务限额、财政部将债务限额重新分配下达各省市、各省市相应调整年度预算方案”等流程,时间上或较为紧张。
那么此次的5000多亿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规模从何而来?申万宏源证券认为,主要由历年未发行额度,以及本金净偿还额度组成。根据财政部数据估算,2015-2021年间大约有3000 亿新增专项债本金得到净偿还(而非滚动发行再融资债券) ,再加上历年新增专项债未发行额度约2200 亿,截至2021年底合计约形成5200亿左右的新增专项债结存限额。
本次5000多亿元限额空间的使用能否有效承托经济?申万宏源指出,5000 亿左右的新增专项债结存限额可在无需新增专项债额度、或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额度的情况下,在今年发行筹资并支持基建投资。同时,长江证券认为,限额空间的使用将对地方财力和基建增速产生一定支撑。5000多亿的结转限额或将对完成全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提供约3.8个百分点的支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1-7月以来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已累计同比下滑1.34万亿,5000多亿的结转限额仅占37%,对地方政府财力的补充仍较为有限。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全国已发行地方专项债1198只,规模累计达3.52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比往年大幅提前。此外,9-12月尚有1309亿可供发行。就使用用途来看,据海通证券统计,用于城乡、市政和产业园区基建的占比最大,达39.2%;民生服务与社会事业占比17.5%位列第二;其次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改造,占比分别为14.1%和12.5%,其余部分投向农林水利、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此外,8月新增用于支持中小银行的专项债券总计2只,规模为350亿元。
本文源自财联社 毛乐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