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是指央行对经济的调节,美国就是美联储。通常央行看到经济衰退了,就会降息降准备金,刺激经济复苏,当看到经济太热了,就会升息加准备金,来抑制过热,这就是央行们有形的手对经济的干预。但这种干预有没有作用还真的不好说,小危机是没有了,但是现在每隔10几年就会有一次大的危机,这就形成了政府的调控周期。
2018年我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原本是想抑制过热的房地产泡沫,结果房地产没啥事儿,股市和实体经济先崩了,甚至18年的时候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股权质押平仓的风险。18年又开始降息,结果又助推了一波房地产,实体经济反而更难了,各大领导又出来喊话,又开始救股市。那你说央行该怎么办,他还不能袖手旁观,还必须得做,想想都纠结,似乎怎么做都是错。
通常说的利率就是指10年期的国债利率,为什么拿10年期国债来作参考指标?这是默认的市场无风险收益,国家肯定不会借钱不还,这是市场最低的资金成本,是最低的融资成本,就拿这个收益当做基准,如果还没有这个收益率高,就相当于赔钱了。
经典的美林投资时钟,经济周期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复苏,过热,滞涨,衰退
简单来说国家就是通过加息降息的来调节经济。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阶段,产能过剩,产品会展开价格竞争。这时候经济不好,央行就会,释放货币,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市面上钱就多了。新发出来的债券利率就更低了,大家就都去抢利息更高的老债,这样债券市场就进入了牛市。
举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来说明一下利率下降对债券价格的影响。之前也举过例子,一年前买了一个年化10%的2年期的债券,一年过去了,连本带息一共110元,接下来一年还能有10元的利息。现在降息了,利率从10%降到了1%(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举例而已),我想要买你手中这张10%利息的债券,一年后连本带息是120元,给你110元你肯定不会卖的,如果给你110元,你现在能买到的债券利率是1%,1年化连本带息只有111.1元。而你卖120元也肯定没人买,现在120元去买1%的债券1年后就有121.2元。只有当这张债券的价格118.8元时,才会形成交易,要不然就不会成交,因为只有拿着118.8元去买1%的债券的时候,1年后的本息是120元。这张债券持有1年,价格从100涨到了118.8,1年时间收益18.8%。
如果是年限更长,就会很值钱。具体的算法很麻烦,我是算不清楚的,跟利差和到期年限有很大关系。一般在降息周期,长债比短债涨得要多,久期越长涨幅越大。如果要进入降息,就应该把久期加上去,就可以有更高的收益了。
随着经济刺激的进行,消费者支出增加,企业利润增加,这时候经济活力就回来了,那些垃圾债违约的少了,这时候高收益的特点就成了优势,所以在复苏期宽信用周期,企业债的表现要明显好于利率债。
随后经济恢复,逐渐好转,资金的需求方越来越多,大家都去争夺资金来提高生产,市场利率会逐渐提升,直至经济过热。这个利率提升不是央行的行为,而是市场行为,把资金当成商品,现在大家都需要钱去扩大生产,钱就贵了,表现的就是利率高了。此时短债和长债的收益率都上升,新债又开始重新被追捧,老债反而没什么优势。一旦进入加息周期,债券市场就进入熊市,大家都去追捧新债抛弃老债,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如果一直拿着老债不卖不就行了?这样虽然看不到损失,但是会降低未来一部分收益,因为新债利率更高,久期更长,而且老债也占用着一部分资金,会让这部分资金效率降低,就很有动力卖老债买新债,当然此时老债的价格就会下降。在加息周期,久期越长的债券,受伤越严重,一旦进入加息周期,就要把久期降下来。
短债一般就是赚还本付息的钱,而长债一般除了利息,主要赚交易的价差。
一种情况是央行看到经济过热了,主动加息来抑制过热的经济。还有一种情况是,就是之前所说的,当经济过热之后,大家都觉得生意好做了,而且利率非常低,就都去贷款扩大经营,利率就会上升,就会引发对资金的争夺,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把现金也当成一种商品来理解就比较容易了,需求多了,自然就贵了,这个贵就是利率高了。
都去争夺资金了,利率就会慢慢提升,往往会出现资金荒,随着利率的提升,债务违约开始出现,此时垃圾债就开始暴雷,机构也不敢持有了就纷纷抛售。这段时间垃圾债的表现会很糟糕,信用债要比利率债要差。在这种时期,干脆就不要持有债券,可以用货币基金替代债券,因为这个时候是资金荒,货币基金的收益一般会比较高。在13年出现了资金荒,当时余额宝都有7%的收益,这是相当高了。
在咱们这还有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就是去杠杆,就是故意引爆一些雷,这时候是最危险的,这一时期比较惨烈,一般都是股债双杀,这种情况能避开最好,避不开挺一挺就好,等去杠杆接近尾声了,就是一个超配股票的绝好机会,这时候遍地都是黄金。18年的大熊市就是当时居民端杠杆太高,国家主动去杠杆砸了下来,现在回头看看,当时遍地都是好机会。
等待利率见顶回落,债券牛市就回来了,就可以配置债券了。一般不在利率刚刚爬升到高位的时候就开始去配置债券,而是在利率开始下调时慢慢拿回债券的仓位,因为在利率拉升的过程,尤其是利率在高位时,有一些公司债会爆雷。一般一直加息就会违约多起来,即使加息末期了,也不要立刻返回债券市场,等该爆的雷都炸了,再进去,这个时候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大雷。我们要尽量避开这一段时间,等利率在高位稳定了开始有下降的趋势了,再去配置债券,稳妥点在利率已经开始下降了再去配置也不迟,对于债券这类资产,涨跌也比较缓慢,也不差这几天的时间,收益也差不了1%。有些高手也会牺牲债券牛市的初期,去捕捉即将到来的股票行情。
还有就是宽信用和紧信用
举例,宽信用的时候大家都容易去银行借到钱,我去银行能借到5%利息的钱,马云信用好能借到4%利息的钱,我们俩的利差是1%。经济不好了,紧信用的时候马云也能借到5%的钱,我要去借钱有可能得付出10%的利息,甚至银行都拒绝给我放贷了。我们俩的利差得有5%还得多,利差越大,说明越紧。
宽信用就是银行开始放水,宽利率是央行放水给银行,相当于水坝放水和蓄水的区别。
紧信用对股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而宽信用就利好股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