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不说破,自行体会。
1
数据
昨天,财政部公布了5月的财政收支。
2022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万亿元,下降10.1%;单独看5月,下降32.5%。
财政收入大幅回落,主要是留抵退税的影响。今年我国新增增值税留抵退税1.64万亿,其中5月5376亿元。
乍看起来,似乎情有可原。
我们不做信息的搬运工,稍微做下分析。
如果扣除留抵退税的影响,1-5月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9%,创下了2020年之外年份的新低;5月下滑6%,相比4月4.9%的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
形势依然不乐观。
政府财政收入主要分成两块:一般预算收入,主要就是税收;基金预算收入,主要就是卖地。
基金预算收入不受留抵退税的影响,2022年1-5月2.19万亿元,同比下降26.1%,5月下降19.2%。
地确实卖不动了。
地主家也没余粮。
收入不给力,但支出挺给力。
2022年1-5月,一般预算支出增加5.9%,5月增加5.6%;基金预算支出,1-5月增加32.8%,5月增加24%。
事情很清晰:收入在迅速回落,但支出在猛烈增加!
2
收入
为什么财政收入会受到阻滞?
大家都心知肚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上海核心区域的一些写字楼,租金回到十年前了。
至于卖地,老生常谈,没啥可说的,已经在ICU了。
政府财政收入的下滑,最直接影响就是gwy降薪,现在网上有各种自曝的相关信息。
搞不好,刘欢的《从头再来》还得再流行一遍。
3
支出
收入不行,为什么不节省开支呢?
不是说好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吗?
其实,现在政府不仅不能缩小开支,反而需要扩大开支。
宏观经济的需求端,就三块:企业、居民和政府。
企业和居民一方面主观上已经躺平,另一方面客观上杠杆本身就过高。
政府此时不扩大开支,更待何时?
反映在财政支出项目,就是5月交通运输支出的增速高达30%,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加24%。
这就跟日本有点像了。
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企业和居民开始佛系躺平,不花钱了,然后日本政府开始疯狂发债,用政府支出来强拉社会需求。
如今,日本国债的总量为1207万亿日元(9.5万亿美元),占GDP的266%,这个比例十分恐怖。美国是131.2%,英国是108%。
日本债市成为全球三大泡沫之一!
这也是中国未来的一个趋势,扩大财政赤字,国债规模增加。
主观上需要政府支出来维持社会需求,客观上中国的政府债务负担水平在全球并不算高,还有较大举债空间。
财政发力,是不可避免的,将会比货币政策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从5月的财政数据来看,这个趋势很明显了。逐步扩大的收支缺口,用专项债来填补。
国务院已经发文,今年3.45万亿元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使用完毕。
很多人也会担心,树不能涨到天上去,不会又搞出一个财政破产吧?
继续参考日本。
日本债市这么大的泡沫,为什么始终不破灭?反而不断有人购买。
以至于市场上现在把做空日本国债的投资行为,称之为“寡妇交易”,即风险很高。
日本不是失去了三十年吗?长期经济停滞,国内一推废青,没什么内需,国际投资者怎么还把日本国债视为香饽饽呢?
道理很简单,内需不足,外需来凑。
截止2021年末,日本海外资产超过10万亿美元,是GDP的2倍;扣除负债后的海外净资产是3.5亿美元,连续31年全球第一。
日本已经在海外再造了两个日本。
一不小心,日本又悄悄完成了一个经济奇迹。
如今,日本的福利、医疗和科技都是全球前列,贫富差距全球倒数,平均每年都能出诺贝尔奖。
这么一看,日本并没有失去三十年。
这就叫割外国人的韭菜,为本国谋取利益。
不过,日本的这条海外扩张之路,不一定适合中国。
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人口和面积都远超日本,国内市场庞大,内需的潜力远大于日本。
所以,我们现在要搞内循环和统一大市场。
在具体操作上,就是用政府扩大开支来带动企业和居民恢复信心,要让企业敢投资扩大生产,让居民敢花钱带动消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国企财政
即使扩大赤字发行国债不可避免,财政收入也不能弃疗。
这关乎到国债的发行成本。
理论上讲,国债的偿还是以财政收入为依托的。
现在税收税基缩小,地卖不动,就得开源,给投资者一点信心,就能增加发行规模、降低发行利率。
所以,财政收入的开源,不仅仅是一个收支问题,也是一个金融杠杆问题。
从哪开源呢?国企!
从财政收入的角度讲,国企有两大问题:盈利不行、分红不行。
国企的盈利能力暂且不谈,中国的国企分红率只有16%,而国外水平在50%以上。
5月19日的国资委国企改革专题会议,要推进国有资产上市,要优化国企混改。
总之,要把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提上去,最终是要上缴的税收和利润搞上去。
所以,那些有优质上市国企的地方政府,腾挪空间会大一些,日子会好过一些。
今年,国企重组、混改、资产划拨等动作,会比以前频繁。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负债不仅仅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能力。
这就好比,你欠1亿,你是银行的;你欠100亿,银行是你的。
那些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政府高杠杆。
真正的问题,不是100亿怎么还,而是你怎么让银行从愿意借你1亿做到愿意借你100亿,这个过程才是考验。
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个过程中。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讲的就是财政实力与zf控制力的演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