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2014年3月4日,“11超日债”无法按期兑付本息,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首例违约的公募债。“超日债”违约事件标志着我国债市零违约神话的终结,从这一天起,我国债市违约事件不断出现,近两年的数量有着加速增加的趋势。主体评级与债券违约的关联性也受到愈来愈大的关注。
二、债券违约统计
债券历史平均违约概率是最能反映主体评级与债券违约关联性的指标之一。表1统计了债券历史平均无条件违约概率,由于我国债市自2014年起才出现首例债券违约事件,因此统计范围定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0日。
该表展示了某个级别主体发行的某一债券在其期限中某一年的违约概率。举个例子,对于AA级主体发行的债券,在其期限中第二年的平均违约概率为0.103%。通过这张表,能获取某一主体评级债券在不同年份的违约概率,从而度量不同存续年份下债券的违约风险。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鹏元数据整理统计
注:仅统计包含主体评级信息的公司债、企业债、私募债、中票短融及定向工具。统计时对各年份统计当年存续的债券,因此单只债券可能会在不同年份中被统计多次。另外穆迪的评级符号会被转换为对应的标普评级符号,AA级由于数量较多,对其微调等级进行统计。
数据来源:穆迪,鹏元数据整理统计
观察表一的结果,除了数量较少的BB级及以下评级主体外,我国债券违约概率随着各发行主体发行时评级的降低而增加,与表二中穆迪对公司内部的评级统计相一致,表明我国主体评级与违约事件有比较大的关联性。
然而从数量来看,低等级的主体数量较少。从债券存续年份来看,我国债券的违约概率与存续年份关系不大,这可能是由于自2014年起我国债市才出现债务违约事件,违约债券的数量较少导致鲁棒性较弱。
图一展示了各主体按发行评级分的债务违约事件数量,从违约事件的发行时评级分布来看,违约事件集中在AA-级至AA 级,BBB 及以下级别主体的债券违约事件数量仅占统计总量的1.89%。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从图二中看出端倪。
图二统计了我国债市及穆迪评级的债券发行时各主体评级数量占比,根据统计结果,我国各主体发债时基本扎堆在AA级,而穆迪评级的主体更接近于正态分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国内在主体的违约风险完全暴露前,就不会被给予一个较低的主体评级。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鹏元数据整理统计
图三是距离违约事件发生前6个月、3个月以及违约发生时主体信用评级的数量分布。随着违约日期的临近,主体信用评级整体上是被大量调低的。然而在距离债券违约发生3个月之前的时间点上,AA级主体评级依然占据着即将违约债券数量的最大比例。
三、小结
历史平均违约概率表反映各发行时主体评级的债券在不同时期的违约概率。相较于国外评级,国内主体信用评级集中在AA级中,区分度较弱。在距离违约事件发生前3个月,即将发生违约的债券主体为AA级的数量依然占据所有违约债券数量最大的比例。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速速关注微信号:股市机会情报(thsj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