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基金赚钱效应不佳,新基金发行遭遇冷淡开场,八天内已有3只基金募集失败,还有一批基金延长募集期。今年前两个月新成立基金数量和规模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尤其是2月份,截至2月22日仅成立43只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仅4.65亿份,数量和规模均不到去年平均水平的1/3。
市场低迷,前两年的“日光基”“爆款基”不再,基民申购热情大减,一些基民开始转向更加稳健的债基和固收 产品。
不过,基民们“在顶峰慕名而来,在谷底转身而去”,到底是否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基金发行遇冷,后续是否会因市场增量资金有限而加剧市场调整?
8天平安、同泰等3只基金募集失败 2月新发基金规模骤降
仅8天时间内,已经有3只基金募集失败。
2月19日,平安基金发布公告称,平安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于2021年11月18日开始募集,截至2022年2月17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此前,2月12日、2月16日,中银国际证券和同泰基金也分别发布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
三只基金均为2021年11月开始募集,截至2022年2月募集期满3个月,未满足基金备案条件。一般来说,基金备案条件包括: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3个月内,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且基金份额有效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
平安基金和中银国际证券募集失败的产品均为赛道主题性ETF产品。平安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和中银证券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分别聚焦消费和新能源赛道。但这两大热门赛道自2021年开始就风光不再。这两只基金跟踪的标的指数也表现不佳,截至2月21日收盘,中证港股通消费主体指数和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近3个月来分别跌超15%、18%。
本次募集失败的同泰同享混合基金则是一只“固收 ”基金,根据该基金的招募说明书,该基金投资于股票(含存托凭证)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40%。尽管“固收 ”是目前市场上较热的产品,同泰基金还延长了一次募集期,将募集截止日从原定的1月14日延期至2月15日,但依然未能改变募集失败的命运。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开年至2月22日,已经有超过30只基金(A/C类合并统计)发布延长募集期公告,以权益类基金为主,也有少量债券型基金,例如招商稳恒中短债60天持有期、财通安裕30天持有期中短债。其中也不乏易方达、鹏华、汇添富、富国等大型基金公司的产品。
在新基金发行受挫的同时,新成立基金的规模也较往年出现下降。
Wind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统计,2022年以来截至2月22日,成立新基金数量仅仅191只(剔除转型基金和后分级基金,下同),总发行份额1388.2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仅7.27亿份;其中,2月份新成立基金仅43只,不到1月份新成立基金数量的1/3,平均发行份额仅4.65亿份。
再看2021年前两个月,新成立基金共计241只,总发行份额7866.13亿份,平均发行份额32.64亿份;2021年共计成立1896只基金,平均每月新成立158只,平均发行份额为15.72亿份。
相比之下,今年前两个月的新基金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超80%。尤其是2月份,新成立基金数量和规模均不到去年平均水平的1/3,堪称近两年来基金发行的“冰点”。
尽管2月份还剩一周时间,但新基金发行达到去年平均水平可能性不大。
为何“日光基”难再现?
股市震荡下行,权益类基金跌到8%左右
今年以来,仅有兴证全球合衡三年持有、汇丰晋信研究精选两只基金的发行规模在50亿元以上。这两只基金均为市场上比较有号召力的基金经理管理,前者的基金经理为任相栋,此前管理的交银先进制造任职回报率超过90%;后者的基金经理为陆彬,是2020年度股基冠军。另外,长期业绩表现优异的“信达一哥”冯明远的新作信达澳银智远三年持有,募集规模达到41亿元,也属于今年募集规模较大的基金。
但除了这些本身具有一定投资者基础的基金经理之外,今年大部分新基金的募集情况都差强人意,几乎没有出现“爆款基”“日光基”,与去年频现的百亿基金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开年基金发行遇冷的原因,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与市场整体行情和基金收益有关。
2022年1月,沪深两市一路向下,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出现较大下跌,分别跌7.65%、10.29%和2.34%,沪深300指数下跌7.62%。
2月份,沪市有所回暖,但深市仍在继续下跌。截至2月22日收盘,上证指数累计涨2.85%,深证成指跌0.23%,创业板指跌4.92%,沪深300指数涨0.23%。
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权益类基金的业绩表现不佳。据wind数据,截至2月22日,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8.26%,混合型开放式基金为-7.26%,两类基金中今年以来收益率为正值的基金数量占比均不到一成。相对来说,债券型基金表现更加稳健,债基整体今年以来收益率为-0.09%;混合型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9.66%,偏债型混合基金为-1.58%。
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启尧等指出,2022年以来的基金发行遇冷,主要归于近期市场表现不佳、2021年基金收益率回落等原因。两方面因素叠加一定程度上压制今年以来的基民申购热情。
在基金难卖的情况下,基金公司上报产品的数量也在减少。据wind数据,今年2月份基金公司的上报产品数量仅43只。
从基金公司上报的产品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的数量在减少,混合型基金和ETF较多。上报产品数量最多的华夏基金,13只产品中共5只混合型基金,还有3只ETF;富国基金上报了10只产品,其中7只为ETF。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分析师刘亦千指出,从数量上看,混合基金代替指数基金成为基金公司未来一段时间主销的产品。
基民用脚投票转向固收 ?
支付宝基金周销量前十以债基为主,已有绩优固收 产品限购
基金赚钱效应减弱,基民如何决策?
“要想多点亏资金,易方达里找张坤;要是本钱没亏完,中欧医疗找葛兰。”一众昔日的明星基金都出现较大回撤,“医药女神”葛兰频频跌上热搜。基民们花式吐槽基金亏损。
“早知道去年那时候就应该全部卖了,留了一半,现在卖也不是拿着也不是。”基民小陈自2020年开始投资葛兰所管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其间有连续加仓,到2021年上半年时收益率达到30%左右,他卖出了一半份额;哪知道从2021年下半年起这只基金就连跌不止,直到现在手上持有的另一半份额已经亏损了20%。
还有一些基民开始转向更加稳健的债基和固收 产品。一位基民说,去年买的医药基被套牢,只好买点债基,还后悔道“为什么去年没买纯债呢”。还有基民表示“最近还是买固收产品香”。
基民对于权益类产品和固收类产品的整体选择趋势发生变化已经显现出一定迹象。上周,葛兰的产品从支付宝基金周销售榜单中消失,支付宝回应称投资者开始较多配置稳健的固收及固收 产品。
2月22日记者查看支付宝周销量榜单发现,当周销量前十的基金已经以债基为主体,共有6只债基,其中周销量第一为天弘永利债券B,近一周超10万人购买;第二名为招商鑫福中短债债券C,近一周超6万人购买。
进入周销量前十偏股基金仅有4只,均为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其中,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排名第三,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排名第五,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排名第七,张坤管理的QDII基金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排名第九。
部门热门固收 基金已经开始限购。2月21日,安信民稳增长混合公告称,将自2月22日起,暂停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及大额定期定额投资业务,限额为不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该基金2022年以来截至2月21日的收益率为7.91%,在全市场“固收 ”基金中位列第一。
Wind数据显示,当前共有123只固收 基金处于大额限购中。例如华夏恒融债券、招商安阳债券均单日限购1万元,这些产品今年来均斩获正收益。
另一边,此前不断降低限购金额的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纷纷提高限购金额甚至取消大额限购,包括“千亿顶流”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将单日限购金额从2千元调高至1万元,朱少醒的富国天惠也将单日限购金额从1万元调高至2万元,另外广发林英睿、郑澄然旗下部分基金取消了大额限购。
基金圈内素有“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说法,指的是基金好发时一般是阶段性高点,此时建仓难度较大;而基金发售陷入低潮期时一般是大盘下跌时,此时往往是建仓的好时机。基民们在此时从权益类产品转向固收类产品,是否是一个好的选择?
根据华夏基金的数据,在基金发行“冰点”期选择入场布局,并选择长期持有,最终能得到不错的结果。华夏基金统计了2012年10月、2014年1月、2015年9月、2018年8月几个新基发行低谷期后的基金表现,若在这几个时期买入宽基指数、权益基金指数,持有一年、三年大概率可以斩获非常不错的业绩回报,若在2018年8月买入普通股票型基金,持有三年可获125%的收益率。对比基金发行火热期与低谷期入场的收益情况,低谷期入场整体的收益情况更好一些。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当新基金出现很多发行失败的案例的时候,往往有比较大的几率是市场的底部区域,有比较大的几率是一个好的入场时机。而当新基金发行异常火爆、爆款基金频频出现、很多基金一天卖100亿的时候,就是阶段性的高点,一个需要减仓甚至离场的时候。杨德龙强调,在当前时期更需要逆向投资的理念,要挖掘好公司跌出来的机会。
基金发行遇冷,后续是否会因市场增量资金有限而加剧市场调整?
张启尧等认为,复盘历史,基金发行遇冷往往是由于A股下跌导致赚钱效应降低以及市场风险偏好回落,短期内可能加大市场回调压力,但并非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后续随着市场上涨、市场风险偏好得到提振,基金发行也将持续回暖。2019年以来,共有5次基金发行大幅回落的阶段(按月度统计),分别是2019年10月、2020年4月、2020年10月、2021年4月、2021年10月,统计来看,新发基金规模回升前的30天内A股多上涨,往往基金发行还在下滑时,A股已经迎来上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