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券 劵「券券说」 嘉实债券分红「嘉实超短债070009万份收益」 有哪些债券基金可以代替货币基金 「买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哪个好些」 中一签挣十万「平均中一签能赚多少」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编「七年级上册英语易错知识点归纳」 牧原转债上市价格预估「牧原转债上市价格预估」 标普500指数值得买吗「标普500指数走势」 资产负债表能告诉我们什么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什么」 b类收费标准「分级B最大可买」 好的基金组合「最强基金组合」 其实委托收款真的没有那么难收吗「收款委托」 房地产债务危机「房地产企业债券」 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328项」 平安证券投行业务「为团队力量注入新活力」 基金本周行情「今日资金流向」 为什么基金买a不买c「abc类基金」 同业存单利率持续上行 还会涨吗 央行已开始净投放资金「银行同业存款利率」 消费金融公司 金融债「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 证券从业考点速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 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又一千亿房企面临债务危机」 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公募规模」 股票和基金有什么区别「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基金的种类?「定投基金」 有关put的常见短语「turn短语归纳」 巴菲特最核心的投资理念和思想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 跟着fof挑基金 专业玩家最爱易方达的债基 附投基清单 「易方达高级信用债债券」 逆回购股市下跌「500亿逆回购对股市的影响」 基金张跌幅「基金稳定吗」 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条例」 债券市场风险防控「宏观审慎监管」 嘉实基金认购「嘉实润和量化什么时候开放」 可转债转股价格下修「向下修正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价格」 理财产品怎么看收益率「理财收益率越高越好吗」 可转债的回收和赎回「可转债赎回规则」 基金短线收益率「打债券收益有多少」 信用债违约后果「2016信用债违约」 外资增持中国债券影响「中国负利率主权债券」 6月17号美联储加息「美联储加息提前」 金融学综合试题真题解析「金融专硕选择题」 招商中证ETF「中欧增强回报债券(LOF)A」 信托受益权账户功能的比较分析及业务展望研究「信托受益权账户系统」 长期国债etf「富国债券基金哪个好」 兴业银行成功承销30亿元能源保供债券「兴业银行债券承销」 发行债券风险的防范「国债违约」 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的区别「金融资产核算」 中国中铁股息率「国铁集团发行铁路建设债券新闻」 兴湘集团股票「兴业证券股份」 兴业银行非公开发行股票「兴业银行可转债什么时候发行」 754982可转债怎么样「754982可转债怎么样」 嘉元转债预估「嘉泽转债价值分析」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卷 券 劵「券券说」

2022-12-30 15:58:32来源:超百科s

佐券,◆左券。債權人所執的左片債券。左、佐,古今字。○[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今我因病以用法,如醫者診病以處方,所以起沉痾如操佐券也。”操佐券,比喻有把握。

左券,◆古代契約分為左右兩片,左片稱左券,由債權人收執,用為索償的憑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公常執左券以責於[秦][韓]。此其善於公而惡[張子]多資矣。”○[宋][陸游]《禽言‧打麥作飯》詩:“人生為農最可願,得飽正如持左券。”參見“左契”。

主券,◆墳墓的正穴。○[清][桂馥]《札樸‧主券》:“塋兆正穴,俗稱主券,初所未詳。及見《徐文長集》,中有[太康]瓦券,其文言大男[楊紹]向土公買地一區;四至極遠,交錢極多,蓋紙錢也。乃知與神立券,其券即薶地中,故稱主穴者為主券。”

質券(质券),◆典押借貸的契券。○《金史‧李晏傳》:“故同判大睦親府事[謀衍]家有民質券,積其息不能償,因沒為奴。”

證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買賣股票、公司債、公債等有價證券的處所。最早的證倦交易所是1613年設立的[荷蘭]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證券(证券),◆表示對貨幣、資本、商品等有價物具有一定權利的憑證。如股票、債券等。

折券,◆謂毀棄債券,不再索取。○《漢書‧高帝紀上》:“﹝[高祖]﹞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顏師古]注:“以簡牘為契券,既不徵索,故折毀之,棄其所負。”○[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宋清]賣藥於[長安]西市……貧士請藥,常多折券。”○[宋][郭彖]《睽車志》卷一:“﹝[林靈素]﹞嘗從旗亭貰酒,久不歸直。其人督之,[靈素]計窘,即舉手自捫其面……其人驚怖,竟為折券。”後亦以“折券”指沽酒。○[馬駿聲]《醉題酒家壁》詩:“折券呼僮取大斗,狂歌縱飲鼓土缶。”

債券(债券),◆1.持券人按期領取固定利息和取還本金的憑證。○[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九五》:“我其實並不以債主自居,也沒有債券。”◆2.公債券。

宅券,◆房契。○《舊五代史‧漢書‧蘇逢吉傳》:“[崧]弟[嶼]以[逢吉]占據其第,時出怨言,未幾,[崧]以[西京]宅券獻於[逢吉]。”○[清][袁枚]《隨園隨筆‧今人所不為而古之大賢為之》:“余按:[邵康節]宅券用[溫公]戶名,田券用[富公]戶名。此事若在後人,必以為託足權門矣。”

責券(责券),◆I求取憑據。○《覓燈因話‧桂遷夢感錄》:“翌日,[桂]果來謁,君輒如額與償之,不復責券。”◆II即債券。○《北史‧齊蘭陵武王長恭傳》:“有千金責券,臨死悉燔之。”○[明]《見隻編》卷上:“又言劫諸有司,寫責券,要嚇開門矣。”○[清][龔自珍]《明良論一》:“車馬敝而責券至,朋然以為憂。”參見“債券”。

右券,◆古代刻木為契,分為左右兩半,雙方各執其一,作為憑信。左半叫左券,右半叫右券。券,契據。○《商君書‧定分》:“主法令之吏謹藏其右券木柙,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長印。”○《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事不成,以虛名德君。”○[宋][王安石]《次韻約之謝惠詩》:“左車公自迎,右券吾敢責。”

有價證券(有价证券),◆表示對貨幣、資本、商品或其他資產等有價物具有一定權利的憑證,如股票、公債券、各種票據、提貨單、倉庫營業者出具的存貨棧單等。

郵資券(邮资券),◆方言。郵票。

郵券(邮券),◆方言。即郵票。詳“郵票”。

優待券(优待券),◆可得到優惠待遇的證券。

印券,◆指蓋有官印的憑證。○《元史‧鐵木兒塔識傳》:“細民糴於官倉,出印券,月給之者,其直三百文,謂之紅貼米。”○《清史稿‧食貨志一》:“凡民人赴[回疆]領地,皆官給印券,自齎以行。”

驛券(驿券),◆憑以乘用驛站車馬、使用夫役的紙券。○[宋][吳處厚]《青箱雜記‧驛券》:“[唐]以前館驛並給傳往來,[開元]中,務從簡便,方給紙券。驛之給券自此始也。”○《宋史‧職官志十二》:“赴[福建]、[廣南]者,所過給倉券,入本路給驛券,皆至任則止。”○《東周列國志》第九三回:“[秦王]曰:‘善。’明日御殿,即命具車馬,給驛券,放[孟嘗君]還[齊]。”

遺券(遗券),◆前人遺留下來的憑證。○《宋史‧李周傳》:“民有世絕而官錄其產者,其族晚得遺券,[周]([李周])取以還之。”

押券,◆木匣藏券。○《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田嬰]令官具押券斗石參升之計,王自聽計,計不勝聽,罷食,後復坐,不復暮食矣。”○[王先慎]集解引[孫詒讓]曰:“《商子‧定分篇》:‘主法令之吏,謹以其右券木押,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長印。’此押券即右券木押。押,與‘柙’通。”

削券,◆謂簽定條約。○[清][金和]《盟夷》詩:“白金二千一百萬,三年分償先削券。”

懸券(悬券),◆以物抵押貸款的文券。○《南史‧梁臨川靖惠王宏傳》:“帝後知,制懸券不得復驅奪,自此後貧庶不復失居業。”參見“懸錢”。

穩操左券(稳操左券),◆古代契約分為左右兩聯,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聯;左券就是左聯,常用為索償的憑證。比喻有充分的把握。如:甲隊攻勢凌厲,勝利穩操左券。

穩操勝券(稳操胜券),◆比喻有充分的勝利把握。○《人民文學》1977年第9期:“面對風緊雲沉的時局,[毛主席]成竹在胸,穩操勝券。”○《收穫》1981年第4期:“我沒想到自己覺得穩操勝券的求愛,竟得到如此的回答。”

文券,◆1.文契,契約。○《隋書‧食貨志》:“[晉]自過[江],凡貨賣奴婢馬牛田宅,有文券。”○[宋][周密]《齊東野語‧謝惠國坐亡》:“於是區處家事,凡他人負欠文券,一切焚之。”○《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莫翁]看[寄兒]模樣老實,也自歡喜,情願僱傭,叫他寫下文券。”○[清][李漁]《奈何天‧醉巹》:“且喜銀子俱已上鞘,夫馬俱已點齊,已曾告過主人,把一應帳目文券,交與兄弟[闕義]掌管。”◆2.公文案卷。○[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九:“生[羌]歸附者百餘帳,納所得[元昊]文券袍帶,無復貳心。”

鐵券文(铁券文),◆文體名。原為刻於鐵券的誓詞,後亦偶用作其他誓詞。○[明]徐師曾《文體明辨‧鐵券文》:“史稱[漢高祖]定天下,大封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券,金匱石室,藏之宗廟。其誓詞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後世因此遂有鐵券文焉。其文諸集不載,獨[陸贄]有之;然以安反側之心,非錫券之本指也。今姑錄之,以備一體。”○[清][黃鷟來]《題楊人庵總戎無著圖》詩:“傳家鐵券文,直作衣缽繼。”

鐵券丹書(铁券丹书),◆同“丹書鐵券”。◆《周禮‧秋官‧司約》“書於丹圖”[漢][鄭玄]注:“今俗語鐵券丹書。”○[宋][王安石]《讀漢功臣表》詩:“[漢]家分土建忠良,鐵券丹書信誓長。”○[明][湯式]《一枝花‧贈人》套曲:“一人下萬人上。鐵券丹書姓字香,萬代輝光。”

鐵券(铁券),◆1.即鐵契。○《東觀漢記‧桓帝紀》:“﹝[延熹]﹞八年,妖賊[蓋登]稱太皇帝,有璧二十,珪五,鐵券十一。後伏誅。”○《舊唐書‧良吏傳下‧楊元琰》:“及事成,加雲麾將軍,封[弘農郡公],食實封五百戶,仍賜鐵券,恕十死。”○[明][陶宗儀]《輟耕錄‧錢武肅鐵券》:“吾鄉[錢叔琛]氏[贇],乃[武肅王]之諸孫也……嘗出示所藏鐵券,形宛如瓦,高尺餘,闊二尺許,券詞黃金商嵌。”○[清][朱彝尊]《謁劉文成公祠》詩:“黃金遺像蝕,鐵券幾人傳。”○[清][凌揚藻]《蠡勺編‧鐵券》:“[台州]民[錢允一],有家藏[吳越王][鏐][唐]賜鐵券。○[洪武]初,[太祖]欲封功臣,遣使取其式而損益之。其制如瓦,第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歷履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內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參見“鐵契”。2.借指擁有鐵券的王侯貴族。○[清][李漁]《蜃中樓‧寄書》:“到今朝藿食伴腥膻,果然是不棄糟糠當年的鐵券。”

田券,◆即田契。○《宋史‧孝義傳‧侯可》:“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歲責其租。○[可]晨馳至富家,發櫝出券歸其主。”○[清][袁枚]《隨園隨筆‧雜記》:“[邵康節]宅券用[溫公]戶名,田券用[富公]戶名。此事若在後人,必以為託足權門矣。”參見“田契”。

私券,◆私人間互立的契約。○[唐][柳宗元]《鈷鉧潭記》:“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遊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

書券(书券),◆1.書寫契約。○[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元][馬祖常]《室婦嘆》詩:“索錢買餅飼公卒,書券質田問鄰主。”○[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數日後,乃知其子鬻宅償博負,鳥啼之時,即書券之時也。”◆2.指購書的證券。○[魯迅]《彷徨‧傷逝》:“寫給《自由之友》的總編輯已經有三封信,這才得到回信,信封裏只有兩張書券,兩角的和三角的。”

誓書鐵券(誓书铁券),◆I即誓券。又稱丹書鐵券。○《水滸傳》第九回:“堂懸敕額金牌,家有誓書鐵券。”○《水滸傳》第五二回:“我自有誓書鐵券護身。”參見“誓券”。◆II即誓券。又稱丹書鐵券。○《水滸傳》第九回:“堂懸敕額金牌,家有誓書鐵券。”○《水滸傳》第五二回:“我自有誓書鐵券護身。”參見“誓券”。

誓券,◆I天子頒賜功臣世代享受某種特權的文書。○《金史‧海陵紀》:“甲子,誓太祖廟,召[秉德]、[辯]、[烏帶]、[忽土]、[阿里出虎]、[興國]六人賜誓券。”○《元史‧木華黎傳》:“丁丑八月,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賜誓券、黃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參見“鐵券”。◆II天子頒賜功臣世代享受某種特權的文書。○《金史‧海陵紀》:“甲子,誓太祖廟,召[秉德]、[辯]、[烏帶]、[忽土]、[阿里出虎]、[興國]六人賜誓券。”○《元史‧木華黎傳》:“丁丑八月,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賜誓券、黃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參見“鐵券”。

市券,◆官方發給買賣雙方的券契。○《唐律疏議‧雜律‧買奴婢牛馬立券》:“諸買奴婢馬牛駝騾驢,已過價不立市券,過三日,笞三十,賣者減一等。”

世券,◆猶鐵券。○[明]代賜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權的憑證。形製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為九等,外刻其功,中鐫其過。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內府。若子孫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過予以赦減。○《明史‧吳良傳》:“封[江陰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史‧孫鏜傳》:“[英宗]復辟,以‘奪門’功封[懷寧伯],尋予世券。”○[明][李贄]《劉伯溫》:“襲封[誠意伯],增祿五百石,且予世券。”

詩券(诗券),◆猶詩債。○[明][李東陽]《次韻體齋病起見寄》之二:“詩券負來應漸釋,方書驗後懶重尋。”

勝券(胜券),◆取勝的憑據,因指獲勝的把握。○[邵沖飛]等《報童》第五場:“好!這一回,真可謂穩操勝券了。”

上券,◆I右券,右契。券,指契約。券分左右,訂約雙方各執其一,而以右券為上。○《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公常執左券以責於[秦][韓]”[唐][張守節]正義:“左券下,右券上也。○[蘇代]說[陳軫]以上券令[秦][韓]不用兵得地。”◆II立約。○《初學記》卷十九引[漢][王褒]《僮約》:“奴復曰:‘欲使皆上券,不上券,[便了]不能為也。’”

入場券(入场券),◆1.進入比賽、演出、會議、展覽會等公共活動場所的入門憑證。一般都印有或注明時間、座次、票價或持券者應注意的事項。◆2.喻指參加某種比賽的資格。○《人民日報》1983.11.29:“誰將在明年代表亞洲參加奧運會男籃比賽,29日晚上就可以揭曉,中國隊會不會輕易地打敗日本隊,取得奧運會‘入場券’呢?”

如持左券,◆《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秦][韓]之王劫於[韓馮]、[張儀]而東兵以徇服[魏],公常執左券以責於[秦][韓],此其善於公而惡[張子]多資矣。”後以“如持左券”比喻很有把握。左券:古代契約分左右兩片,雙方各持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債權人收藏,作為憑據。○[清][方苞]《頌銘》:“帝命遏亂,決勝萬里,如持左券。”亦作“如操左券”。○[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督、撫兩大人這次用兵,計慮周詳,勝利如操左券。”

如操左券,◆見“如持左券”。

券直,◆券證的實際價值。○[宋][陳造]《錢弊》詩:“計鐵取券直,十纔取六七。”

券證(券证),◆契據。○《魏書‧釋老志》:“其地若買得,券證分明者,聽其轉之。若官地盜作,即令還官。”◆补证条目■契据。○明焦竑《玉堂丛语·夙惠》:“彭華方十五六,嘗過邑城,坐客有持故券證以争産者,辯論不已。公齒坐下,獨抗聲曰:‘此贋也!’”

券約(券约),◆契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又各寫了一張券約,罰誓必同心到老。”○[清][李漁]《巧團圓‧試艱》:“若得如此,感恩不盡,明日就送券約過來。”

券要,◆契約。○[宋][葉適]《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銘》:“君感涕,累月不忍,田貨更推遜,迄不立券要。”

券文,◆上天所赐的文书。○《太平经·使能无争讼法》:“故勑之以書文,令可傳往來,以知古事無文,且相辯訟,不能相正,各自言是,故使有文書。此但時人愚,故爲作書,天爲出券文耳。”○又《守一入室知神戒》:“夫下愚之下,各取自利,反共欺其上,德君當與賢明共正之,悉正乃天地之心意,且大悦喜,使帝王長吉也。天明知下古人且愚難治,正故故爲其出券文名爲天書也。”

券外,◆謂契合於外界;務外。○《莊子‧庚桑楚》:“券外者,志乎期費。”○[王先謙]集解:“言契合乎外者,志欲窮極其財用也。”○[陳鼓應]注譯:“務外的人,志在於求取財用。”

券帖,◆猶簿據。○《南史‧循吏傳‧范述曾》:“後有[吳興][丘師施]亦廉潔稱,罷[臨安]縣還,唯有二十籠簿書,並是倉庫券帖。”○[宋][蘇舜欽]《檢書》詩:“墜亡多玩愛,存聚必券帖。”

券臺(券台),◆1.堪與家術語。指墓前地氣聚合之處。○《朱子語類》卷九七:“今人呼墓地前為明堂,嘗見《伊川集》中書為券臺,不曉所以……後見[唐]人文字,言某朝詔改為券臺。”◆2.墓前的祭臺。○[宋][陶穀]《清异錄‧喪葬》:“菴墓前甃石若磚表之面,方長,高不登三尺,號曰券臺。”

券書(券书),◆契約,文書。○《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聞[馮驩]燒券書,怒而使使召[驩]。”○[清][金和]《盟夷》詩:“券書首請帝璽丹,大臣同署全權官。”

券食,◆謂憑券供給的膳食。○[宋][洪邁]《容齋續筆‧買馬牧馬》:“使臣、將校得遷秩轉資,沿道數十州,驛程券食、廄圉薪芻之費,其數不貲。”○[宋][葉適]《法度總論三》:“所從之吏卒,所批之券食,所受之禮饋,皆有明禁。”

券契,◆契據。○《戰國策‧齊策四》:“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淮南子‧主術訓》:“券契束帛,刑罰斧鉞,其於以解難,薄矣。”○《魏書‧釋老志》:“或償利過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貧下,莫知紀極。”

券內(券内),◆1.謂契合於內;務內。○《莊子‧庚桑楚》:“券內者,行乎無名。”券,一本作“券”。○[王先謙]集解引[宣穎]云:“券,契也。得契合乎內。”○[陳鼓應]注譯:“務內的人,所行沒有名跡。”◆2.分內。○[宋][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功名固是券內事,且葺園廬了婚嫁。”○[宋][陸游]《道室雜詠》之二:“忿慾至前能小忍,人人券內有期頤。”

券門(券门),◆拱門。○[明][劉若愚]《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宮牆之外,磚砌券門,安大石於上,鑿懸孔垂之,各有淨軍在下接盛。”

券馬(券马),◆[宋]時朝廷從邊境收購馬匹的一種方式。○[宋][歐陽修]《論監牧札子》:“若國家廣捐金帛,則券馬利厚,來者必多。”○《宋史‧兵志十二》:“凡收市馬,[戎]人驅馬至邊,總數十、百為一券,一馬預給錢千,官給芻粟,續食至京師,有司售之,分隸諸監,曰券馬。”

券給(券给),◆[宋]代發給出戍或就役士卒的一種補助憑證。可據以領取錢幣、實物等。○《宋史‧汪綱傳》:“當精擇伉壯,廣其尺籍,悉隸御前軍額,分擘券給以助州郡衣糧之供。”

錢券(钱券),◆指紙幣。○[宋][陸游]《朝議大夫張公墓志銘》:“俄詔[兩淮]郡守及部使者各上用錢券利害。公力言,券用于[四蜀]全盛之地,故能流轉,然猶有弊。”

契券,◆契據,證券。○《荀子‧君道》:“合符節,別契券者,所以為信也。”○[宋][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白萬州遇劍客》:“有賈客乘所借馬過門者。○[白]之左右皆識之,聞於[白]。詰之,曰:‘於[華州]八十千買之。’契券分明,賣馬姓名易之矣。”○[葉聖陶]《倪煥之》三:“我不知道學校有這塊地皮的契券麼?如果有,不妨同他打官司。”

破券,◆破鈔,花錢。○《太平御覽》卷九七五引[北齊]太上時童謠:“千錢買果園,中有芙蓉樹;破券不分明,蓮子隨他去。”○《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五》引作“破家”。○[唐][溫庭筠]《蘇小小歌》:“買蓮莫破券,買酒莫解金。酒裏春容抱離恨,水中蓮子懷芳心。”◆订讹条目■指剖破契券,即书写契约或制作契券,为古代订立契约文书的一种方式。○《太平御览》卷九七五引北齐童谣:“千錢買果園,中有芙蓉樹;破券不分明,蓮子隨他去。”■按,原释为“破钞,花钱”,误。补义条目■毁弃契券。○明孙承恩《东皋陆翁墓志》:“歲侵破券,蠲除宿逋。”○明温纯《王君墓志》:“或終不能償,輒爲破券。”

憑券(凭券),◆猶憑證。

牛券,◆買賣牛的契約。○[宋][陸游]《春晚村居雜賦絕句》:“朝書牛券拈枯筆,暮祭蠶神酌凍醪。”

木券,◆古代木製的契據。○[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地方官吏要定期向國王報告政令執行情況和民戶稅收數字,把一年稅收預算數字寫在木券上,剖而為二,王執右券,官吏執左券。”

門券,◆门票;入场券。○《深圳特区报》1989.1.2:“一小伙子眼明手快拨动了转盘,指针停在‘0’上,再转一次,又停在‘0’上,门券尾数号00的游客奖一个绸缎工艺绣品包。”○《北京晚报》1991.3.3:“北京的亲友为我收集了几十张亚运会各场馆门券。”

賣券(卖券),◆出賣貨物時留下的憑證。○《晉書‧盧循傳》:“居人貪賤,賣衣物而市之……及[道覆]舉兵,案賣券而取之,無得隱匿者,乃并力裝之,旬日而辦。”

買地券(买地券),◆古代置於墓中的地契。用石、磚、鐵、木等刻寫。內容是記死者所買墓地的四至、價錢、證人和不許侵占等語。○[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買地券》:“今人造墓,必用買地券。以梓木為之,朱書云:‘用錢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文,買到某地’云云。此村巫風俗如此,殊為可笑。”

馬券(马券),◆即馬票。○[王統照]《北國之春‧牧馬場》:“每年創辦賽馬會,不賣馬券,藉資比較,捷足善走的還得獎勵。”參見“馬票”。

旅券,◆指護照。○[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他([日本]巡官)便作威作福,拍着案,要我拿旅券。”

流通券,◆市場上流通的紙幣。

立券,◆訂立契約。○[明][陶宗儀]《輟耕錄‧奴婢》:“有曰紅契買到者,則其元主轉賣於人,立券投稅者是也。”○[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牛成章》:“求以同鄉之故,進身為傭。立券已,主人視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動。”◆补证条目■订立契约。○宋洪迈《夷坚乙志·莫小孺人》:“少時,婦人青衣紅裳,步堤上,令童子以小青蓋障面,腰支綽約,容止閑暇,爲之心醉。林笑曰:‘頗當君意否?然此良家子,難立券,君當稍致幣帛,如聘禮乃可。’”

禮券(礼券),◆用以代禮物之券。由售物的商店印發,可憑券取物。

可操左券,◆比喻事情成功有把握。券,契約。古代契約分為左右兩片,雙方各執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債權人收執,作為憑據。

金圓券(金圆券),◆中國在1948年發行的一種紙幣。

金書鐵券(金书铁券),◆即丹書鐵券。古時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有免罪等特權的證件。○[唐][羅隱]《代武肅王錢鏐謝賜鐵券表》:“臣[鏐]言,優承恩旨,賜臣金書鐵券一道。”○[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鐵券》:“[漢高祖]封功臣,始制鐵券。其內鏤字,以金塗之,名曰金書鐵券。歷代因之,以賜功臣。”○[明][馮夢龍]《智囊補‧上智‧李賢》:“自古有軍功者,雖以金書鐵券,誓以永存。然其子孫不一再而犯法,即除其國,或能立功,又與其爵。豈有累犯罪惡,而不革其爵者?”亦作“金書鐵契”。○[明][王佐]《格古要論‧雜考上‧金書鐵券考》:“於是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始作鐵券,其內鏤字,以金塗之,故名金書鐵契。”

金券,◆1.鐵券的美稱。帝王賜大臣的信物。○《北史‧節義傳‧堯君素》:“朝廷又賜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無降心。”○《新唐書‧苑君璋傳》:“[高祖]遣[鴈門]人[元普]賜金券,會[頡利]亦召之,意猶豫。”○《金史‧熙宗紀》:“七月甲午,[回鶻]遣使來貢……丁酉,賜[宗弼]金券。”◆2.能直接兌換黃金的票證。○[廖仲愷]《錢幣革命與建設》:“現時金之流通,幾全借紙幣或金券,而金之本身,藏諸國庫。”

借券,◆1.借據。○[清][李漁]《慎鸞交‧債餌》:“少不得是張借券。”◆2.指國家或企業為籌款而發行的有價證券。○[鄭觀應]《盛世危言‧國債》:“聞[中國]借券,中外人爭購之,每股九十五磅,有漲至一百零四五磅者。”

解券,◆解送錢票。○[晉][潘岳]《上客舍議》:“彼[河橋][孟津],解券輸錢,高第賢察,數人校出,品郎兩岸相檢,猶懼或失之。”

合券,◆核驗契據。○《戰國策‧齊策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國庫券(国库券),◆由國庫或國家銀行發行的一種短期債券。主要用以滿足一時的財政需要。解放前,北洋軍閥政府和國民黨政府都曾大量發行。解放後,於1981年開始發行,它可以作為國內貼現證券,但不能用於購買商品;發行對象為國營和集體企業、企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機關、團體、部隊、事業單位和農村富裕的社隊,以及城鄉人民個人。

館券(馆券),◆[宋]代政府發放的免費供給官員食宿的憑證。○[宋][曾鞏]《秘書丞知成都府雙流縣事周君墓志銘》:“其在仕也,嫁姊之貧者,君常分月俸三之一以奉之,餘以與諸弟,君與妻子或止食館券而已。”○《宋史‧禮志二二》:“又出班謝面天顏、沿路館券、都城門外茶酒。”○《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天聖三年》:“本州解發舉人,自[張詠]以來,例給館券至京,今得三司移文,乃責吏人償所給官物,恐非朝廷之意。”

關金券(关金券),◆中央銀行於1931年5月發行的繳納關稅用的證券。全稱為“海關金單位兌換券”。1942年4月,以一關金券折合法幣二十元的比率投入流通,作為紙幣的一種,與法幣並行流通。亦簡稱“關金”。

官券,◆舊時政府發行的錢票。○[清][葆光子]《物妖志‧狸》:“女曰:‘汝月得僱值不過千錢,當不足給用。’袖出官券十千與之。”

顧券(顾券),◆舊時指臨時雇傭的工役。○[宋][吳自牧]《夢粱錄‧諸倉》:“凡諸軍、諸司、三學及百司、顧券、諸局工役等人皆給焉。”

故券,◆指舊時的契約。○《宋史‧王質傳》:“初,[旦]為中書舍人,家貧,與昆弟貸人息錢,違期以所乘馬償之。○[質]閱書得故券,召子弟示之曰:‘此吾家素風,爾曹當毋忘也。’”[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一‧董伯念》:“﹝[伯念]﹞舉故券以示小民,或止半價,或許回贖。”

公債券(公债券),◆公債債權人取本息的證券。

公券,◆古代官府頒發的一種差旅費證券。○[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寶應]二年,大夫[嚴武]奏,在外新除御史,食宿私舍非宜。自此乃給公券。”○[清][俞樾]《茶香室叢鈔‧舉人給來往公券》:“國朝[王士禛]《夫于亭雜錄》云:‘[宋][開寶]二年,詔[西川]、[山南]、[荊湖]等道舉人皆給來往公券,自初起程以至還鄉費,皆給於公家。’”

負券(负券),◆負債字據。○[清][昭槤]《嘯亭雜錄‧程魚門》:“以故雖有佽助,如沃雪填海,負券山積,勢不能支。”

符券,◆符信;票券。○[宋][岳珂]《愧郯錄‧金銀牌》:“皇朝符券,皆樞密院主之。”○[明][高啟]《送劉省郎出佐邊郡》詩:“符券前軍重,衣冠上客才。”○[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城西錄》:“出其通商符券數百張納公袖中。”

焚券,◆1.指燒毀債券買得人心的典故。○[戰國][齊][馮諼]為[孟嘗君]往[薛]地收債,臨行前問:“責收畢,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於是[馮諼]矯命以債賜百姓,盡燒其券,民稱萬歲。見《戰國策‧齊策四》。○[宋][蘇軾]《穆父新涼》詩:“受恩如負債,粗報乃焚券。”◆2.[南朝][宋][顧綽]私財甚豐,,鄉里士庶多負其債。父[覬之]設謀,焚燒文券,並宣語遠近:“負三郎債,皆不須還。”見《宋書‧顧覬之傳》。◆3.[唐][宋清]售藥債券堆積如山,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積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見[唐][柳宗元]《宋清傳》。◆4.[後漢][常思]獻[宋]地絲息十萬兩債券,[太祖]即焚其券,詔悉蠲除之。見《新五代史‧雜傳十一‧常思傳》。

短券,◆古代買賣交易的一種憑據。○《周禮‧地官‧質人》“凡賣儥者,質劑焉,大市以質,小市以劑”[漢][鄭玄]注:“質劑者,為之券藏之也。大市,人民馬牛之屬,用長券;小市,兵器珍異之物,用短券。”

地券,◆舊時買賣或典當土地所立的契約。載明土地的面積、價格及坐落、四至等。已經納稅並由政府蓋印的稱“紅契”;未經政府蓋印的為“白契”。○[宋][王安石]《寄友人》詩之一:“一篇封禪才難學,三畝蓬蒿勢易求。欲與山僧論地券,願為鄰舍事田疇。”○《宋史‧包拯傳》:“或持地券自言偽增步數者,皆審驗劾奏之。”

丹書鐵券(丹书铁券),◆丹書鐵契。○《後漢書‧祭遵傳》:“丹書鐵券,傳於無窮。”○[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燕‧慕容廆》:“﹝[慕容廆]﹞封[東郡公],丹書鐵券,承制[海東]。”○《水滸傳》第五一回:“丹書鐵券護家門,萬里招賢名振。”

楮券,◆[宋]、[金]、[元]時發行的紙幣。○[宋][周密]《武林舊事‧元夕》:“吏魁以大囊貯楮券,凡遇小經紀人,必犒數千,謂之‘買市’。”○《宋史‧席旦傳》:“[蜀]用鐵錢,以其艱於轉移,故權以楮券。”○《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汪革]喝了半醉,喚[郭澤]的表字道:‘[希顏]是我故友,敢不吐露心腹……今有楮券數百,聊奉[希顏]表意。’”參見“楮幣”。

成券,◆訂立契據。○[清][紀旳]《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昨聞有族弟得二十金,鬻童養媳為人妾,以今日成券,急質田得金如其數,齎之往贖耳。”

操左券,◆古代契約分左右兩片,雙方各執其一,作為憑據,左券由債權人收執,右券由債務人收執。但亦有相反之說。“操左券”比喻事成有把握。○[清][王韜]《英俄經營亞洲》:“其([俄])欲與[歐洲]呼息相通,則必先建築火輪、鐵路使之四通八達;四通無所阻滯,始可以操左券。”○[王闓運]《陸建瀛傳》:“[河]決則必發帑銀,不塞不已,可操左券取也。”亦省作“操券-操券”。○[清][李調元]《制義科瑣記‧元可操券》:“[明]朝制藝,確有分兩,作文和閱者皆可操券而取。”○[清][薛福成]《籌洋芻議‧利權四》:“洋商運貨入[中國],可豫定成本若干,贏餘若干,操券而來,必如願而返。”○[勇立]《論排外不宜有形跡》:“由前之說,則其國之興,可操券而必也。”◆补证条目■古代契约分左右两片,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据,左券由债权人收执,右券由债务人收执。但亦有相反之说。“操左券”比喻事成有把握。○明朱之瑜《元旦贺源光国书》之八:“惟望上公加意民生日用,以周家積德累仁爲法,百姓登於春臺,則人君之福壽,操左券而取之矣。”

操右券,◆即操左券。○《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事不成,以虛名德君,君必勿聽也。”參見“操左券”。

操券,◆見“操左券”。

別券(别券),◆契據。契據分兩半,雙方各執一半,故稱。○《管子‧問》:“問人之貸粟米,有別券者幾何家。”

本券,◆契據。○[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七:“又買[李幼]一頭牛,本券在書篋中。”

寶券(宝券),◆[金]代的一種紙幣名。○《金史‧食貨志三》:“﹝[貞祐]三年﹞七月,改交鈔名為貞祐寶券。”○《金史‧食貨志三》:“大鈔滯則更為小鈔,小鈔弊則改為寶券,寶券不行則易為通寶。”

拱券,◆橋梁、門窗等建築物上築成弧形的部分。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