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
人民币跨境结算
RCEP国家是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重要区域。以跨境贸易为例:
2016-2017年,RCEP国家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进入低谷期,2018年后又表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RCEP国家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超过3.5万亿元,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中的占比在17.6%以上。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国家分布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过去中国香港一直是最主要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地区,但其所占份额从2014年的52.7%下降至2019年的44.9%。
在RCEP范围内,新加坡、日本、韩国是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较多的国家,2019年三国在人民币跨境结算中的占比分别上升至10.3%、3.1%、2.3%。除此以外,澳大利亚以及东盟地区的越南、马来西亚也是使用人民币结算较多的国家。
RCEP
离岸人民币市场
RCEP区域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取得快速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韩国的人民币离岸业务增长迅速,交易规模从2016年的6.8万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8.6万亿元,增长26.5%,成为全球第三大境外人民币外汇交易场所。
RCEP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金融产品逐渐丰富。2015年10月,韩国交易所开始推出人民币期货产品;2019年,新加坡交易所的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期货产品成交额超过9070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76%。
WIND离岸债券市场数据显示,2010-2020年,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累计发行规模超过2万亿元,发行主体以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为主。其中,RCEP国家累计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152支,金额达到936.26亿元,占点心债总额的比重仍较低。
RCEP国家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最主要的上市地点为新加坡,累计发行金额占比达到30%;其次为中国台湾(28.47%)、法兰克福(24.35%)和中国香港(14.79%)。从发行主体的来源国来看,韩国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占据主导,累计金额占比达到44.78%,其次为新加坡(25.08%)、澳大利亚(14.23%)和日本(10.09%)。
RCEP
在岸金融市场开放
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增强,人民币的跨境金融交易也愈加活跃。
首先,投资渠道逐渐拓宽。RCEP国家可以通过沪深港通、债券通、直接入市投资等渠道参与国内资本市场。2019年9月,中国取消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和范围限制。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在此之前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RQFII投资额度,总额达到1.99万亿元。RCEP的主要试点地区,涵盖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日本等6个国家,RQFII投资额度达到5700亿元,占RQFII总额度的28.64%。
其次,投融资金融产品多元化。RCEP国家不仅积极参与投资股票、债券等人民币金融产品,也可以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根据WIND数据库,截至2020年,外国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以及国际开发机构等已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累计发行“熊猫债”254支,发行金额4303.2亿元。其中,RCEP国家发行14支,金额达到167亿元。发债主体包括韩国政府、菲律宾政府、日本和新加坡金融机构等,主权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发行金额占比分别为41.68%、32.93%和25.39%。除此以外,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行等国际开发机构也积极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2020年6月,亚投行发行总额30亿元的熊猫债用于疫情防控。
再次,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可直接交易的货币范围逐渐扩展,交易规模不断增长。RCEP国家中,人民币先后与马来西亚林吉特(2010年)、日元(2012年)、澳元(2013年)、新西兰元(2013年)、新加坡元(2014年)、韩元(2016年)以及泰铢(2018年)等货币开展直接交易,并于2017年与柬埔寨瑞尔实现区域交易。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交易形成了无需套算美元的直接汇率,促使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货币交易日渐活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9年人民币对非美元外币交易即期成交额达到2.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对RCEP国家货币的外币交易达到6103.78亿元,占非美元外币交易总额的26.49%。
RCEP
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
RCEP范围内具有大宗商品使用人民币计价的潜在空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并拥有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期货市场,然而在铁矿石定价中一直缺乏话语权。2018年5月4日,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作为特定品种期货,正式引入境外投资者。截至2020年3月末,铁矿石期货境外开户主体覆盖日本、新加坡等18个国家和地区;3月份铁矿石期货境外交易者日均成交25.4万手,日均持仓4.6万手。
在铁矿石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取得一定进展。2020年4月,中国宝钢股份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首次利用区块链技术达成总额为1亿元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交易,并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实现了铁矿石跨境交易的人民币计价结算,累计交易金额超过5亿元。
2020年RCEP的签署为推动铁矿石的人民币计价结算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并且中国鼓励在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RCEP
国际货币地位
RCEP区域内货币的国际地位仍明显弱于美元和欧元。
根据SWFIT统计,美元和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之和在70%以上,而RCEP国家的货币在国际支付中仅占较小份额。其中,区域内日元和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2020年11月,日元的国际支付市场份额达到3.44%,其次为中国(2%),二者分别是全球第四和第五大支付货币。此外,澳元、新加坡元、泰铢也是区域内国际支付使用较多的货币,位列世界前十大支付货币。
另外,自人民币加入SDR以来,人民币的官方外汇储备规模和占比稳定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表明,2018年第二季度人民币超过澳元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位列第五名。
近年来,人民币资产逐渐成为多国央行的外汇储备资产,并且人民币的货币锚定效应在周边国家明显增强。特别是在东盟一些国家决定汇率水平时,人民币已经充当了事实上的锚货币,且权重已经接近美元。
RCEP
双边货币合作
中国与RCEP国家的双边货币金融合作持续拓宽并深入,促进了人民币的流通使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经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新西兰、泰国、澳大利亚、日本等8国累计签署26笔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规模从2009年的36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56万亿元。
RCEP是中国开展人民币货币互换合作的重要区域。人民币与RCEP国家货币互换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2011年最高达到70%,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有近一半的货币互换金额来自RCEP国家,2020年末RCEP国家货币互换规模占比为52.49%。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与中国签订的货币互换金额较大,均在2000亿元以上,且合作时间长,已经经过3次以上续签,其中,韩国自2009年开始共进行5次续签,并且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
RCEP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RCEP国家支持人民币业务的金融机构网络建设良好。
目前,中国已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7家人民币清算行,其中8家设在RCEP国家。东盟国家中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设有人民币清算行,此外还有韩国、澳大利亚各1家、日本两家人民币清算行。
对各商业银行官网的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21年1月,至少已有10家中资银行在RCEP范围内的15个国家设立100家分支机构,包括82家分行、13家子行以及5个代表处,基本实现对RCEP国家人民币业务的全覆盖。
从地理分布来看,RCEP国家中澳大利亚拥有的中资银行分支机构最多,达到23家,其次为日本(11家)、马来西亚(11家)和泰国(10家)、韩国(10家);相比之下,菲律宾、缅甸、柬埔寨、文莱的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仅有1~2家中资银行分布。
从“走出去”的金融机构来看,RCEP国家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和重要服务对象。中国银行是目前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RCEP国家中半数的分支机构来自中国银行,其次为中国工商银行(15家)和中国建设银行(12家)。
信息来源:投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