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仅仅只从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存量的增减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了相关因素的影响情况,且由于数据缺失,不能完全的多角度无偏颇分析商业银行盈利所受到影响。
因此我总结五大行相关数据,通过研究在2008年-2018年这十年的金融脱媒背景下,五大行的经营情况的相关变动,进一步分析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所造成的的影响。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报告,2010-2019年中国银行的排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交通银行常年占据中国银行排名前五名,且五大银行除各大银行通有的业务之外各有所长。
要服业务主要在于采用开展国内外融资活动的方式来筹集社会资金,达到加强信贷资金管理,支持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的目的;建设银行成立的初衷是为我国基建行业预算拨款,并为建设企业自筹资金拨付。
中国银行主要经营外汇外贸管理业务;中国农业银行则相较其他银行银行更多服务于农业信贷;交通银行则是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由此五大银行特色业务基本涵盖我国各行业的信贷资金支持。
此外,从银行的规模来看,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19年公布的银行市值排名,五大银行的市值加总甚至超过排名6-30的银行市值加总。
从企业规模以及业务特色等方面都毋庸置疑五大银行十分具有行业代表性,因此我选取前五名为代表进行金融脱媒对中国银行经营的行业,以下简称五大银行。
五大银行盈利水平及收入结构我国国内现有的所有银行营业收入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代表存贷款业务的利息净收入,一个是非利息净收入,其组成大部分是代表中间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根据五大银行2008-2018年的年报,加总整理其净利润,可以发现从五大银行整体角度来说,净利润增长缓慢。
且从2010年之后,净利润增速大幅度降低,增速降幅最高达到30%以上,且在2015年之后,净利润维持了一个基本平均的状态,这意味着五大银行总体来说盈利能力明显疲软,业务扩张达到瓶颈。
债券、股票、保险、信托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扩张情况,基本是自2010年之后呈现了一个迅速扩张的趋势。
而五大银行的盈利状况正是受到金融脱媒的深化,即非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的冲击,银行的金融市场主体地位逐渐被削弱,传统业务发展受限,因此传统的经营模式亟需改变。
此外,根据五大银行的市值占比,对于其总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回报率进行了加权汇总,自2010年之后,五大银行的加权净资产回报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总资产收益率也自2011年后明显降低。
五大银行收入结构对比,可以发现2008年和2018年相隔十年的五大银行收入结构对比,代表中间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扩张了七个百分点,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基本保持稳定,代表传统借贷业务的利息净收入缩减了八个百分点。
对应净利润缩减,收益率明显下降来看,在金融脱媒背景下,传统借贷业务明显受到冲击,而中间业务的扩张趋势同样明显,但由于传统借贷业务和中间业务的规模相差过大,中间业务的扩张目前仍然不足以对冲借贷业务受到的负面影响。
因此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中国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其利息净收入增速下滑。
五大银行借贷业务情况借贷业务收入水平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缩小了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收入。
另一方面金融脱媒的深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冲击,企业及个人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同样给商业银行的传统借贷业务带来激烈的竞争。
自2010起,五大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速明显呈现下降趋势,2016-2018年增速也是持续低谷波动。
另外,对比利息净收入和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步缩小,2015.2018年四年都基本维持65%左右的占比,对比2008年年初基本下降十个百分点。
2008-2018年,五大银行贷存比虽然呈现略微上涨趋势,但是净息差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结合利息净收入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可以推断五大银行整体在近年的经营当中,净息差的降低为其增加了存款利息支出的压力,传统的利差收入模式的长期盈利状况不容乐观。
由此,在传统的以借贷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背景下,五大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放缓。
借贷业务结构变动五大银行近年利息收入结构中,四项业务,即客户贷款及应收款项、投资、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还有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都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客户贷款及应收款项利息收入呈现波动平稳状态,而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呈现先收窄再放宽的状态,存放中央银行以及同业利息收入基本维持相对小额波动的状态,在利息收入结构中占比不多。
针对五大银行整体利息收入呈现波动平稳的状态,对其客户贷款业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五大银行的客户贷款结构发生大幅变动。
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五大银行长期服务于我国各类型企业,为外汇外贸企业、农业企业、建筑建造企业等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支撑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贷款对象曾经主要以企业为主。
2008年的贷款业务中企业贷款占比78.35%,个人贷款仅占21.65%。而2018年,企业贷款占比已降至60.21%,净降18.14%,个人贷款占比升至39.79%。企业贷款占比的降低,意味着五大银行的贷款业务中企业客户大量流失。
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优企业融资渠道更多元化,而部分优质的银行企业客户在有融资需求时更倾向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因此银行不得不面对资本市场发展所带来的金融脱媒冲击。
在企业贷款所带来的利息收入贡献度逐渐降低的情况下,五大银行的客户贷款利息收入中个人客户贡献度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扩张了近二十个百分点。
个人贷款客户相较于企业贷款客户来说,存在着金额更低且风险更难以控制的劣势。企业客户的流失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在五大银行的利息收入结构中始终维持第二重要的位置,虽然有些波动,但基本维持利息收入中20%左右的占比,是五大银行所有的利息收入中排名第二的收入来源。
金融脱媒对于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通过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客户贷款业务的冲击,也对于各类金融投资收益带来较大的影响。
应对金融脱媒对于金融投资收益的影响,必须要求商业银行更合理优化投资组合以及债券种类,更密切的关注市场走势以及快速及时地对于市场的变动做出反应。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金融投资收益将在其利息收入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五大银行中间业务情况对比五大行代表中间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可以发现在2008-2018年这十年中,均基本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中国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在五大行中始终位居首位,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占比相差无力,交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始终较低。
进一步根据五大银行的这十年的年报进行汇总,五大银行综合数据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从2008年17%到2018年的25%,净增加七个百分点。
增幅虽然不大,但仍然清楚地表明,中间业务对比借贷业务,在金融脱媒的冲击下,存在着发展的趋势。
但通过五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数据,发现对于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是层次不齐,如工商银行的代理理财业务发展快速,势头较猛,相对于来说中国银行的代理理财业务发展则不足。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更应该抓住自身的客户资源,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规模从2008年到2018年呈现的指数增长模式来说,在对比之前说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毫无疑问受到巨大冲击,而中间业务的扩张则明显势微,进一步说明了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结语综合整理了我国的五大银行2008-2018年的年报,分别从盈利角度、借贷业务发展角度、中间业务发展角度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首先,从盈利角度来说,净利润增速下降趋势及其明显,特别是自2004年之后,净利润基本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没有较为明显的增幅。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发展陷入停滞的时期,需要调整自身发展的策略,进行一个新的转型来达到盈利的目的。
其次,从借贷业务发展的角度来说,利息净收入增速放缓,且在利息净收入结构中,个人贷款占比显著增加。
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借贷业务为主的利差收入模式难以为继,个人贷款占比增加则表明优质企业客户的流失,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借贷风险的增加,必须引起商业银行的重视。
最后,从中间业务发展的角度来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占比中略微增加。
这表明,商业银行确实有在发展中间业务,但从各个银行的年报来看,各银行发展程度层次不齐,发展的力度仍然不够,特别是对比了第三方互联网交易规模的扩张程度以及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之后,可以认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完全不足以应对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中间业务的发展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