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美联储宣布,补充杠杆率(SLR)的减免措施按原计划于3月31日到期不续。美联储计划重新评估SLR,以确保它在“高储备”环境下仍能发挥作用。
由于此前市场此前普遍预期这一宽松措施将得到延续,因而即便是在美联储乐观表示“相信允许规则到期不会削弱美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不会造成市场混乱,不认为银行需要出售美国国债来满足准备金要求”的情况下,当日美股纳斯达克还是出现了暴跌行情,且北京时间20日凌晨美股道琼斯也出现了补跌。
具体来看,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02%,刚刚突破历史新高的道琼斯微跌0.46%。到了20日凌晨,纳斯达克小涨0.76%,道琼斯则补跌0.71%。美联储宣布不延长SLR豁免措施期限,引发美债收益率迅速上涨、金融股遭到抛售,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最高升至1.749%。
受此打击,20日美国银行股普跌,摩根大通下跌2.25%,高盛下跌1.03%,花旗下跌1.14%,摩根士丹利下跌1.17%,美国银行下跌0.8%,富国银行下跌2.96%。
受美股大跌的影响,A股市场中的金融类蓝筹也在19日遭到重创。当日,银行板块大跌2.65%,保险板块大跌2.86%,房地产板块大跌2.30%,仅证券板块稍稍抗跌,跌幅为0.87%。不仅如此,纳斯达克暴跌还打击了A股市场中的新兴产业大面积重挫,中小板综、创业板综较周四下跌了1.97%、1.82%,具有龙头效应的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分别大跌了3.02%、2.81%。
对于美债收益率飙升引发美股大跌这一现象,海外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学家股评家普遍认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21年最高可能升至2.25%,2022年可能升破3%,或促使美联储比华尔街预期的时间更早加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联席首席投资官格雷格·詹森更是认为全球经济即将迎来新一轮通胀,或迫使美联储较原计划提前采取加息行动。他认为市场对通胀预期的消化实际上是一个重大长期变化的开始,并非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反应过度,经济状况和通胀率的实际变化速度将超过市场或美联储的预期。
熟悉历史的投资者知道,2018年1月底2月初,美国股市就是因美债利率飙升而连续暴跌的,当时美股暴跌还导致A股结束了为期2年的“白马核心抱团行情”并成为了长达1年连续大跌的开端。那么,此时美债利率飙升,是否意味着接下来A股又要重蹈覆辙呢?为此,接受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采访的银河证券江南大道总经理唐贺文做出了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两个时间段美债利率飙升背景不同。表面上看3年前与现在美债利率飙升都有通胀预期因素在里面,实际上有着本质区别。2018年初美债利率飙升后,美联储延续宽松政策与加息并举,使得通胀并未出现,相反当年因为大搞贸易战,美国经济还出现了萎缩,不得不放缓乃至停止贸易战。而2021年则不一样,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迫使美联储史无前例地大水漫灌,因而这导致全球掀起了又一轮宽松政策的热潮,在海外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泛滥的流动性无法充分地进入实体经济,就只能往偏虚拟的经济方面发展,而虚拟经济领域泡沫又达到了史上最高水平,流动性路径的分化令使得通胀预期骤然增强,从而又反过来推升美债利率飙涨。
第二、两个时间段美债利率飙升本质不同。债券利率飙升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通胀预期,另一种是债券违约预期。2018年初与今年美债利率飙升都有通胀预期,但2018年美国经济还处于相对繁荣期,而今年美国经济是在去年遭到新冠疫情重创后的弱复苏。货币投放对经济而言属于刺激政策更是负债行为,当经济增速大幅落后于货币投放速度时,债务违约的预期就会显著增强,从而引发债券利率上升。因此今年美债利率飙升的因素,绝不只是通胀,更重要的是美债违约风险加大的预期。
第三、国内通胀预期增强当视为利好。因为国内经济是在疫情得到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实现复苏的,所以适当的通胀反倒有利于刺激消费升级。美联储1.9万亿美元的刺激政策,的确对我国有输入型通胀的压力,有点像2011年夏季通胀的情形,类似于成本推进型通胀。但经过此前长达6年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特别是去年的成功战疫后,国内金融系统的韧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这方面看,通胀数据回升是必然的,不过肯定比海外的通胀压力要小得多。
第四、关注直接受益于通胀的消费股。在通胀预期刺激下,直接或间接消费的板块有望迎来一波中级上涨行情,但投资者在操作上要注意规避过去几年股价被爆炒的大消费板块,毕竟它们的市盈率大大透支了成长性。另外,考虑到这轮输入型通胀很可能引发成本推进型通胀,投资者可关注涉及到原材料的周期性行业机会,毕竟它们当前的股价和估值都处于历史性低位水平,可挖掘的空间还很大,值得好好把握。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