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也是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人,更是第一个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的人,靠买卖国债券赚到第一桶金后,他又转战股市。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管理员,变成了在股市呼风唤雨的超级大户,他是中国股民眼中的标杆性人物,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也被央视评为“改革开放20大风云人物”。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中国散户第一人 杨怀定。
提起杨怀定,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说到“杨百万”,中国的老一辈股民基本都知道。
这个名字是中国初代股民的共同记忆,见证了中国早期证券市场的发展,也代表了杨怀定本人的第一桶金。
杨怀定祖籍江苏镇江,原本是上海铁合金厂的一名仓库管理员,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许多人开始下海经商。1988年3月,33岁的杨怀定也从工厂辞了职,在家待业期间,他翻阅了大量的报纸,并在庞杂的资讯中发现了一条机遇,这个机遇为他带来了第一桶金。
我国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在诞生初期,由于没有明文规定,所以市场上不乏国库券的地下交易,导致当时的市场较为混乱,1988年4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允许国库券的持有人自由出售国库券,这也赋予了国库券交易的合法性,上海、重庆、深圳等全国7个城市首次放开了国库券转让市场。
杨怀定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揣着2万块钱入场了。
4月21日一大早,杨怀定就来到了位于西康路的静安证券业务部,这个刚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小柜台,是当时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当天国库券开盘价104元,杨怀定把手上的2万元全部用来买了国库券。
国库券价格有涨有跌,买进之后,杨怀定心里非常忐忑,他下午就迫不及待地再次来到静安证券业务部查看行情,发现国库券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12元。
他马上将手里的国库券全部卖掉,一来一去,他就赚到了800元,要知道,杨怀定辞职前每月的工资也就只有68元,一年也才800多元。也就是说,仅仅一天的时间,杨怀定就赚到了过去一年的工资。
杨怀定非常兴奋,但他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利益冲昏头脑,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国库券和普通商品一样,只要存在价差,就能够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方式来赚钱。
他想到,既然时间不同,国库券的价格不同,那么地域不同,价格是不是也有区别呢?
事实上,还真让他猜对了,由于当时互联网还远远没有普及,导致各地银行之间没有联网,因此各地国库券的价格有着很大的差别。
就拿安徽合肥来说,合肥当日的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显著低于上海的国库券112元的价格。确认了这一情况的杨怀定如同发现了宝藏,他揣上所有的本金连夜赶到了合肥。
一夜暴富的杨怀定,发现了财富密码之后,连夜来到了合肥,他把自己身上的2万本金全部换成了国库券,之后再在上海售出,利用两地之间的差价,杨怀定这一下就赚了2000块,几乎相当于他之前三年的工资了。
此后,杨怀定一发不可收拾,他将业务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光是合肥,杨怀定去了接近八十次,当时个人异地取款十分困难,他只好用箱子装着几十公斤的现金或者国库券往返两地。
考虑到安全问题,杨怀定专门请警察荷枪实弹来保护自己,这是中国第一例私人聘请公安人员当保安的事例。
解决了安全问题,杨怀定却还是有一桩心事,当时的证券交易刚刚在中国起步,其中所得是否需要缴税,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知道。
当然大多数人也不会在意,但杨怀定却是个实心眼,他主动跑到税务局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要交税,在工作人员那里确定不需要缴税后,杨怀定终于再无顾虑,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国库券的买卖中。
随着试点从第一批7个城市,扩大到第二批54个城市,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最远去过新疆、黑龙江,每张国库券各地之间的差价可以大到超过10元。就这样,1988年4月到1989年,仅仅一年时间,杨怀定就赚了100多万元,在那个万元户都还很稀少的年代,这简直就是个奇迹,因此“杨百万”的名字流传开了。
1989年,杨怀定在报刊上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处于亏损的边缘,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一旦利率下调,国库券的价值就将下滑,市场必然受到影响,于是他果断抛掉所有的国库券,选择进入了也是刚刚起步的股市。
当时的上海股市非常低迷,因为人们对于这个新兴产物还不是非常信任,但杨怀定不一样,他认为国家既然设立证券交易所,就一定会有大发展,自己没有理由不积极参与。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第一天,杨怀定独揽了当天一半的交易量,引起了轰动。
杨怀定入手的第一支股票是被称为“老八股”之一的真空电子,当时他以每股90元的价格购入了2000股,半年后,真空电子大涨,一路上浮到了800元,杨怀定没有犹豫,马上抛售,这一下,他直接净赚了150万元。
真正让杨怀定一炮而红的操作,发生在1993年的上证市场,他是那场股市地震中少数及时下车的人。
1933年的股市氛围非常的火热,当时靠股市发家的案例已经有了不少,股民们的热情空前高涨,沪指更是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很多人都说这些大盘会涨到1800点,但只有一个人不这么认为,那就是杨怀定。
他劝散户们不要冲动,及时收手,但面对火热的市场,根本没有几个人听得进去,反而是那些股市评论家的大涨言论颇为受欢迎,而最终也正如杨怀定所料,大盘暴跌至1000点以下,股市一片哀鸿,但杨怀定早在1500点的时候就已经抛售完毕,这一次,“股神”的名号响彻全国。
功成名就后的杨怀定开始把精力放在了教导周边的散户们,他成立了证券工作室,也出了书,还频频登上财经节目,为股民们分析股市的变动情况。
有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周末,杨怀定都被各地请去为投资人讲课,他自称为“散户工会小组长”,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分享给广大散户,并说:“我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散户站岗放哨。”
而他讲课时说得最多的,就是“炒股要有平常心,知足方能常乐,不能太贪。”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投资股市30多年来,正是凭借着稳定的心态,他才能成为在股市中载沉载浮的超级大户。
后来,杨怀定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沉寂了下来,但他一直在关注着股市,并且总是在极其重要的时刻站出来,提醒广大的散户规避风险。
2007年5月19日,沉寂了多年的杨怀定重出江湖,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并且呼吁散户们尽快抛售下车。
果不其然,5月29日夜里,财政部将股票交易费用中的印花税率,由千分之一提高到了千分之三,这一决策直接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股市由此拉开了一场载入A股史册的暴跌行情,这就是知名的“530暴跌”,大盘从4335的高点一路跌到3404点,短短五天时间暴跌将近1000点。
杨怀定事后接受采访时,一脸无奈道:“‘5·30’之前,我在央视做节目时,叫大家卖掉手中的股票,可是又有几个听得进去。”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2000年10月,杨怀定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登上了北大的讲台,为研究生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这对于杨怀定自己来说,是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
杨怀定对于中国股市一直心怀感激,就像他说的“我是市场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给自己的孙子起名叫杨线,小名“涨停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股市已经融入到他的生命中。
2021年6月13日,职业投资人杨怀定因病离世,享年71岁,杨怀定是中国资本市场“草莽年代”的标志性人物。
他的去世也代表着,那个靠个人就能在证券市场打拼出一片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如今的市场是机构化的市场,但杨怀定也曾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杨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