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杠杆的危险性「贷款抵御通货膨胀」 人死后哪些钱可以领「人去世了都可以领到什么钱」 国库券和央行票据「凭证式国债到期兑付」 中国a股市场板块收益率决定与轮动效应研究电子书「公开市场利率」 amc政策「amc股票为什么暴涨」 银行理财为什么会亏损「2020年如何让财富保值」 国泰君安转债转股价「国泰君安打新可转债」 贵人鸟债权人「贵人鸟资产重组」 券商资管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大集合转公募」 淄博般阳置业有限公司「博雅资本」 广发增强债券「广发银行承销绿色金融债券 支持 长江大保护 及绿色发展」 2020年 怎么样理财才能实现保本投胎「理财怎么买保本的」 上港集团项目「上海港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郑州中原证券「河南信息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什么是取消债务上限「通货膨胀下无债务」 储蓄国债凭证式面向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如何买债券」 支持esg指数投资的重要力量「投资组合的影响因素」 证券从业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 第四章第二节 4字「了解证券市场最基础的知识和规则」 2021年储蓄国债(电子式)「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配债 到底是什么 要不要选择配售 「配售可转债好还是不好」 公司发行债券大涨「债券发行量」 欧洲央行货币宽松「欧洲央行货币政策」 容易读错的汉字一览表「106个容易读错的字」 债券通北向通结算操作规程「银行间债券转托管至交易所」 有什么替代品「非货基金」 券商股暴涨背后 藏着什么玄机和秘密「最近券商股票大涨啥原因啊」 风投债券 风险投资领域的一大成熟市场是指「债券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是」 邮储银行发行永续债「无固定期限资本债」 招商蛇口上半年净利同比降八成,大步扩张拿地「招商蛇口最近怎么了」 债券违约风波「如果债券违约会不会血本无归」 债务融资意思「债务融资什么意思」 吉林敖东增持「吉林敖东转债」 衡量基金风险的几个指标「基金产品风险评价主要依据因素」 可以介绍下基金的卖出策略吗知乎「如何把握基金卖出时机」 中银合利债券基金发行价是多少「中银添利债券发起a怎么样」 债券基金暴跌 怎么办 「债券基金暴跌」 鹏华基金今日行情「当投资者相信债券市场两个部门间」 基金转换怎么回事「基金可以直接转换吗」 为什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于3.3%的时候去买债券「2021年国债利率太低没人买」 基金被套牢了怎么办「基金套牢怎么处理」 平安证券债券「债券评级A+」 个股如何做波段「资深股民的经验」 基金周评及本周投资策略分析「基金投资分析」 平安债券A「公司债券利率一般多少」 中国房地产证券化趋势「又一千亿房企面临债务危机」 万科02202股票「万科商企」 我国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中国一百元哪一年发行」 可转债解读「精测转债」 南京银行的可转债「中信转债」 外资青睐哪些股票「外资最看好的股票」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信贷杠杆的危险性「贷款抵御通货膨胀」

2022-12-07 12:01:53来源:熊猫贝贝小可爱

幸福里banner

熊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三百二十八期(NO.328)

专栏内容提要:

解读金融,杠杆秘密,消费主义环境之下,关于中国房贷和高利贷的思考。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在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 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绝标题党,坚持耕耘深度专业内容。

(独家内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我是@熊猫贝贝小可爱,地产行业策略研究者,房产楼市观察者,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楔子

最近几天,最热门的新闻莫过于世界瞩目的美国大选过程和结果,还有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IPO(首富马云的蚂蚁集团)暂停上市了吧?

貌似毫不相关的两件事,却不约而同地牵动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心,吸引了高度的关注和热议。

其实,说到底,还是对于经济趋势的关注。

谁当美国总统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每个新总统上台的经济方针和货币政策,才是关键。

一辈子都不太可能见到真人的美国总统,是比不过自家钱袋子的重要性的。

蚂蚁集团上不上市重要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不重要,最多是吃瓜群众对数字新闻的关注乐趣而已,重要的是这件事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才是关键。

到底是先苦后甜,持续发展,还是消费主义,及时行乐,影响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价值观,这才是最重要的。

前者,是世界最大的国际货币规则制定者,最高领导人的归属问题,美国的美元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具有极强公信力的硬通货,美国经济的一举一动,牵动了世界的经济的脉搏。

别的不说,2008年在美国本土爆发的次贷危机,甚至一度席卷全球,造成世界大范围多国家的经济危机和各种金融问题集中爆发。可见美国的执政团队对于美国经济(特别是货币政策)的策略和态度,在全世界可以说得上是具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量和地位。

而后者,则是一个巨型资本体量的金融公司,向中国传统的金融制度和国家意志发起正面挑战,当然结果大家也知道了,酝酿发酵了几天,相信其中因果也不需要太过赘述。

虽然从分化市场,无抵押贷款的群众层面上面,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也的的确确解决了很多个人和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和提供了更灵活宽松的筹资渠道。一度让马云被基础消费市场所高度认可和追捧。

但是高利贷 高杠杆的金融公司本质,还是在上市前夕,和中国的金融系统和制度,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摩擦和矛盾。

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的那番演讲,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狂妄无知,稍微有点高度的,都应该知道,这是资本引导下的商业集团,在和中国社会制度进行试探和对抗。

作为资本代言人,这场讲话,最多只能算导火索,而真正的矛盾,早已在酝酿,不可调和又长期存在。

简单说,就是蚂蚁集团准备上市到延期上市这件事,就是资本主义金融和社会主义金融的深度博弈。

现代社会,大国之间真的要进行武装对抗,爆发战争不太可能,但是出于自身利益,各种看不见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从贸易战,到货币战,再到资本入侵和反制。

人类社会因为自身欲望驱使而导致的进击和交锋,从未停止过。

今天这篇文章,就从金融的本质,杠杆的逻辑,结合大家生活中常见的高利贷,房贷,从透支消费原理到房产金融原理,来为各位读者朋友有点深度,有点态度的诠释一下,金融的杠杆秘密,还有已经在中国出现的金融灰犀牛现象。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给有缘读到的朋友们,一些全新的启发和思考。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读者通过文字选择作者,作者也在通过文字选择受众。

如有帮助,欢迎关注,每天看点有深度的房产和楼市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认知中国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图片来源:网络

1金融的本质,没有那么复杂

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弄的太复杂,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接受和运用,只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骗局,不管是庞氏骗局还是非法传销,用来包装商业模式的措辞话术都是高端复杂,逻辑抽象的。

第二种,是不能理解和完全认知的以讹传讹,通过复杂化提升逼格和档次。

说不客气的,大多数没有金融相关知识,没有对金融行业有相关认知的中国人,其实对于金融的理解程度还是非常肤浅片面的,基本上还停留在利息,借贷,杠杆,还有投资收益这样的常见表象这样的层面。

提到金融,给人的感觉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在结合影视作品中对金融相关从业人员的形象拔高,还有对中国金融机构(也就是银行)高大上的公示形象气质的一贯感觉。

在中国,金融这个话题,和老百姓,和普通大众,是存在严重割裂的分离感和难以触及的距离感的。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金融一点都不复杂,也没有什么高大上,艰涩难懂的理解和认知门槛。

金融(Finance、Finaunce)是市场主体利用金融工具将资金从资金盈余方流向资金稀缺方的经济活动。

金融是货币资金融通的总称。主要指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发行、投放、流通和回笼;各种存款的吸收和提取;各项贷款的发放和收回;银行会计、出纳、转账、结算、保险、投资、信托、租赁、汇兑、贴现、抵押、证券买卖以及国际间的贸易和非贸易的结算、黄金白银买卖、输出、输入等。

金融市场,就是以杠杆为核心模式的货币流通运作环境。简单吧?

只要是货币流动,就是金融行为,而货币流动最重要的渠道和条件,就是杠杆。

杠杆,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杠杆率,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加速发展,提高效率,但也存在着无法到期偿还的风险,杠杆也就是债务,杠杆率即为负债率。

图片来源:网络

2蚂蚁集团的商业模式揭秘

现在各种媒体和渠道对于蚂蚁集团的商业逻辑和盈利模式其实进行了很多的披露和解释。

笔者仔细看了其中部分头部账号的解读,其实对于老百姓和普通大众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很多人对于蚂蚁集团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理解。

这篇文章不做是非评价,只是基于金融相关的专业知识,用最简单浅显的例子给各位读者朋友进行一个模式解读。

蚂蚁集团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金融中介公司,用民间的普遍说法,就是高利贷拆借融资公司,整个公司的模式,是不产生任何实际的社会财富和劳动成果沉淀的,是在资本的驱动力量下,运用金融的本质进行杠杆套利的典型货币盈利公司。

只是在互联网时代,结合马云阿里巴巴平台出身的背景,披上了科技,互联网,新经济的外壳而已。

这个本质不用质疑,蚂蚁集团营收大头都是借呗,花呗,这点大家也都知道了。

那具体蚂蚁集团是怎么运作的?这点就很关键了。

再说一下这个关键词:杠杆套利。

不是空手套白狼,也不是诈骗,而是杠杆套利。

简单举个大家都容易理解的例子。

我们把蚂蚁集团简称A公司,把中国的大银行简称为B公司,把中国的小银行简称为C公司,把所有通过蚂蚁集团各种平台借款的个体群体成为D。

这个游戏就能开始玩了。

首先是A公司必须要有启动资金,就以1万元为例。

然后A公司很谨慎地把这1万元,分别借给了几个D这样的客户,并且约定利息为一年20%。

D们借到了钱,给A写了欠条,签了合同,身份证信息和营业执照等关键敏感信息留底保存。

这是第一个阶段,A公司钱花出去了,然后收到了一大堆数额不一的正规借款合同凭证。

然后A公司要发展啊,也需要钱,但是这个钱不可能凭空出来,等着收账时间周期也难熬不是?

所以A找到了B,C这样的银行,拿着自己这些客户的借款凭证,和银行们谈这样的生意:

你们看我借出去这么多钱,合法合规有高收益,现在公司需要发展,就用这个给你们当凭证和抵押,1万元的债,连本带利1.2万没错吧,现在抵押给你们,只要10000元,然后等账期到了收到了钱,我给你们银行分一半的利润好不好?

银行一盘算,哟,这样年化10%,又有蚂蚁集团还有马云这样首富背景,这生意可以啊,只要脑子不坏的银行,都会欣然接受,这样A公司手上又有了10000元现金。

这是第二阶段,这叫启动资金从债券化,又再一次转变为现金的过程。

这个过程非常关键,金融公司的盈利和扩张,能不能顺利实现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然后A公司拿到这个钱了怎么用?当然继续找D这样的群体,让他们借钱啊,再一次把手头的现金换成一堆正式的借款合同凭证。

好了,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既然又把现金债券化了,那肯定是又要找金主爸爸换成现金,然后滚动经营。

几轮下来,银行B就发现,这不对啊,A公司都是拿我的钱去放高利贷,他什么也不做就拿走了高利息,我们担负贷款风险只能拿零头,这样太吃亏了。

但是像C银行这样的小银行就不怕,反正蚂蚁集团这样名声在外的大公司是值得信赖的,银行贷款业务不好做呀,把钱给A公司,赚的虽然没有它多,但是也比市场一般行情要安全稳定多了。

大银行有想法不要紧,这样的金融中介公司,单单依赖小银行就足够了,结果大银行自身业务增速放缓,不得已,也只有和A公司合作。

这样看下来,就出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典型的大公司,开始绑架国家金融的势头了。

没什么奇怪的,利润依赖而已,银行不可能明目张胆地放高利贷,但是对于利润和收益又是垂涎三尺,普通的资金渠道不安全,而A公司这样有品牌,有影响力的大公司,无疑是银行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最好的代言人。

所以,说到底,如果A公司按照现行的规则持续下去,就是事实上中国大小银行在资本市场的“影子银行 高利贷渠道 市场经营代表”。

这样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

所以蚂蚁集团40亿的基础本金,通过上面这样的一个模式进行操作,通过40次现金到债券再到现金的经营,已经达到了3600亿的体量。

这3600没有什么复杂,都是银行的钱。这不是银行资金被绑架是是什么呢?

而在杠杆套利的商业逻辑之下,每笔借款产生的利润,都被蚂蚁集团拿走,而银行只能保障约定的债券抵押利润比例,以20%为例,银行最多拿走6%-8%,剩下的超过10%的利润,都被蚂蚁集团拿走了。

当然这个模式只要蚂蚁集团的平台运作的稳定,风控收账不出什么问题,那绝对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和传统P2P有什么不一样?第一个,是银行债券收购,由银行托底(俗称ABS),第二个,蚂蚁集团对账款的收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国有金融机构的权力,最简单的,就是芝麻分。

但是本质上呢?还是P2P,蚂蚁集团没有收不上来的贷款吗?没有呆账死账情况吗?

在中国,不管马云说得再如何天花乱坠,还是概念十足。

其实这个模式早已在成熟的资本主义资本市场玩过了。

在日本,1966年左右,有个代表人物,叫做武井保雄的人,在日本创办了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武富士”。

在美国,早在2000年左右,早已有这样的成熟的个人消费贷款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多如牛毛,但是本质都是一个:次贷发行和管理公司。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ELEVATE(行业巨头)。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私人银行性质),都是在这样性质的公司。

没什么玄乎的,和今天蚂蚁集团做的生意,同门同源。

这就是蚂蚁集团的生意逻辑和收益模式。一目了然。

图片来源:网络

3世界三大经济支柱,都是金融产物

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因为国家体制和货币政策的背景不同,其实在今天稳定发展生存的现状之下,是有属于自己的独有的金融逻辑的。

任何国家的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要融入国际化大环境,都离不开金融手段。

而所有国家的经济支柱,都需要接受金融的帮助和助力,才能实现建立和发展。

例如德国,二战以后一贫如洗,内部纷争,绝对不是开玩笑的烂摊子,如果没有金融手段和模式的设计,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工业强国的现状。

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三个经济支柱,其实也都是金融的产物。

美国股票,中国房产,还有日本债券。

是世界三大经济体的核心经济支柱,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体,基本都用这三个模式。

不说什么假大空的艰涩内容,大道至简,不难理解。

首先是美国的股票。

逻辑非常简单,美国企业家和商业公司,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美国股票市场的股票总额很固定,意味着公司企业找市场借钱,进行经营发展谋利,然后通过生产和商业活动赚到钱了拉动股票市值,给大小股东散户分钱,当然亏了大家也跟着一起亏吧……

小到上市公司,大到资本主义体制国家,都是这个商业逻辑。

然后是日本债券,这个就更简单了,国家找六大财团(本质就是资本企业)借钱,然后拿去发展民生,维护社会,对外贸易和生产产品,赚了钱以后再还给企业,所以日本的政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完全为资本企业和公司所服务的主体。

最后到中国的房产,房产和金融是孪生关系,而中国的货币又不能在国际流通,工业制造业军事要发展,那只能找老百姓借钱了啊,以前发行过国债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杯水车薪跟不上节奏,经济想要高速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媒介作为借钱的凭证,于是房地产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中国的房产有一个很重要的本质,就是政府从百姓手上回收货币的媒介。

以前可没有说不能炒房,不管炒房也好,刚需也好,要买房子都是真金白银的,而大部分人,都是借助了杠杆买房,也就是意味着提前透支未来5=30年不等的劳动收入。

然后国家通过银行,就实现了货币回收和再投入。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投资,是国家投资,不是什么资本投资,这一点很关键。

在中国房产金融逻辑中,买房人用杠杆,房地产开发商用杠杆,地方政府用杠杆,国家最后也用杠杆,撬动高能级的投入(科研,军工,基建),最后国家富强,房价上涨,完成一个完美的杠杆循环。

这就是中国的金融逻辑。

大家发现没有,只有中国的金融逻辑中,是有明确的资本标的物的?房产作为经济支柱,还是从拉动经济的消费层面实现的。

这就是中国房产能作为经济支柱的底层逻辑。这个认知很关键。

图片来源:网路

4中国房产的杠杆逻辑和金融关系

中国的房产开发到交易流通,每一个环节都是杠杆关系,前面那一段已经进行过相关论述,这里主要说的,是金融关系中,中国房产的经济安全性。

很多人对于美国次贷危机和日本平成萧条的历史,有一种非常错误的理解。

那就是“房产炒作,万劫不复”。

这是典型的用表现当结论的狭隘思维。

其实现实中,美国次贷危机,是因为消费市场的二级贷款崩溃,市场信用偿还能力不足以面对货币周转的需求,而造成的经济结构性崩溃,导致银行倒闭,次贷公司倒闭。

经济结构出问题了,美国的房子就成了“间接伤害对象”,因为房子是消费市场中占比很大的一个商品品类,这点全球统一。

所以是美国资本市场高自由度,导致了次贷横行,消费主义环境下,过度透支基础民众的消费力,而导致经济循环链条出现断裂,最终导致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灾难。

房价,是最后被影响到的,是连带现象,不是起因。

而到了日本平成萧条,也是同样的情况,不是全民炒房,而是资本市场结构性问题,股票暴涨,通货膨胀,相较于充满不确定性的股票市场,房产就成了最好的资本标的物。

现在股票市场的暴涨,再到高杠杆的资本贷款大量出现,才传递到房子上面。

房子是表现,但不是诱因。

对应到中国,会不会出现类似于美国和日本这样的问题?

答案是会的,只要符合某些条件,在中国楼市和经济层面重新上演次贷危机和泡沫经济崩溃,不是一句笑话。

某些条件,第一条,就是对于大宗资产来说,没有风险承担门槛。

为什么中国30%的首付,不允许(至少明面上)用信用卡和贷款进行支付?

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仔细想一想。

第二条,就是消费成本和货币门槛的无限降低。

消费成本就是信用透支,货币门槛就是信用额度。

只要这两个底线被打破,经济灾难想要不来都难。

回到中国的房产金融逻辑上面来说,其实逻辑本质非常简单,那就是30%的消费成本,再加上70%信用门槛。

30%是一条不能触碰的红线,也是中国金融体系能够承受的风险底线。

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什么?是稳健。

而不是美国的高度自由货币市场。还有一点人民币比不过美元的,是美元能在国际市场上流通无障碍。

所以中国要从一穷二白发展,政府就要通过房子找老百姓借钱。

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金融逻辑,至少是改革开放的核心金融逻辑,这个杠杆就促成了中国的货币模式,那就是通过城镇化的金融表现形式,以30%的风险底限,回收货币进行投资。

这个30%很关键,我们再回头看看蚂蚁集团的那个风险底限是多少?40亿/3600亿?

不用按计算器了,差不多2%都不到。

从中国的房产杠杆逻辑可以看出来,30%意味着你想借100元,你得有30元的基础保障。

而蚂蚁集团的模式呢?只有2元,就要借100元!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加大,如果继续进行,那跌破2%也就是几轮债务资产和货币现金的转换,就能实现。

房价下跌30%,就会出现大量断供,是银行承受的风险线。

对应到蚂蚁集团这个模式,只要有2%的账收不上来,亏的是谁的钱?

那么,屏幕前的你,觉得是房地产金融的风险大?还是蚂蚁集团这种次贷金融的风险大?

要知道,银行亏损,就是国家亏损,人民币不是印出来的,最终风险,都要由银行存款群体来承担。

图片来源:网络

5高利贷不可怕,可怕的是消费主义刺激之下的透支生活

当然,中国的银行表现,其实是和货币政策高度契合的表现,也就是讲究抵押,讲究风险占比,对于白手起家的企业和公司来说,中国的小微经济个体发展肯定是困难的,甚至是恶劣的,毫不为过。

钱是经济活动的血液,这话一点都不夸张,那些国企和大企业如果没有银行贷款支撑,早就不知道消失了多少年了,这肯定有一些不公平的地方存在。

所以民间资本,高利贷,从来没有消失过,因为有生存的土壤。

因为高利贷而产生的风险,也因此长期被国家金融部门,阻隔在经济环境之外。

最简单的,有公司借高利贷的钱办亏损倒闭了,只有关联的人和资金受到损失,而不会动摇银行经济,不会影响国家货币环境。

保守也有保守的好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国家,信用文明,还没有什么市场。

所以高利贷不可怕。一点都不可怕。

但是蚂蚁集团就盯住了这个保守,针对市场需求做出了对应的业务,那就是小微贷款。

不开玩笑的,做生意的,开公司的,对于这种小额借贷来说其实解决不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而且当老板的,不论大小,只要生意能做的,个个都是算账高手,这种低额度的高利贷,其实真的食之无味。

所以,谁才是蚂蚁集团真正的客户?

是不具备消费能力的年轻群体,是受到收入限制的消费群体。

马云说房价如葱,是想要让大众不要把钱都拿去买房,要多上淘宝消费。

随便打开支付宝,都是刺激消费的广告,生意人嘛。

相比于高利贷,为了消费贷款生意而刻意营造的消费主义,更为可怕。

中国的农业文明,讲究的是先苦后甜,厚积薄发,持久稳定。

其实在这一点上,经历了日本平成萧条以后的民众也发生了类的变化:政府就算发消费券,也要换成现金往银行里面去存,甚至是贷款利率极低,也不能刺激国民消费。

特别是中国商品房价格正在高位的当下,面对高房价的压力早已民怨四起,还要用金融手段刺激消费市场,这不就是典型的资本无底线掠夺吗?

老祖宗有两个词:竭泽而渔,敲骨榨髓。

大家仔细品味一下。

还有一点,中国的房价虽高,但是房贷,特别是首贷,可能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里面,能借到利息最低,额度最大的一笔钱了。

图片来源:网络

6结语:中国房产的再思考

最后,再回到中国的房产和金融的关系上来看。

中国的房产,其实在不同的经济阶段,对于中国的金融系统,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国家需要资金发展经济,进行投入,那房地产就是发动机,房子作为媒介回收货币,通过房贷杠杆实现利润回收。

当进入全球经济环境,面对美国的美元收割,房价就成了对冲货币膨胀的最好的载体,人民币不能出国,那就涨房价贴补货币战争的损失。

而当经济转型的时候,中国的房子又实现了固化民间资本,承担经济风险的稳压器。

这是非常重要的金融逻辑。

也能解释为什么中国房价在22年历程中的变化规律。

房贷和中国房产模式,其实是在中国货币稳健政策指导下,最合理的金融模式,也是最安全的经济模式。

这一点不用解释,22年里面,股票,债券,基金,P2P等等的表现早已证明。

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在未来一定能有代替房地产的事物和行业出现,就像德国的工业,美国的高精尖科技,日本的精密制造等等能够给整个国家带来全新的,并且极具竞争力的经济模式。

但绝对不是根本没有产生任何社会价值增长和产业进步发展的资本主义金融套利模式,能够取代和改变中国房地产的地位。

这一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依然坚定地支持房产金融,而不是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资本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风险的根源,不能让这样的东西来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和影响。

虽然马云是首富,但是在资本的驱动之下,在逐利的本能之下,正在用消费主义,加固他的财富帝国,加快对基层民众的剥削。

房价高,但你不会挨饿,但是消费主义,一定能让你走上绝路。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思考,是对世界的尊重。探索,是对未来的准备。

每个人,都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力,但是时代绝对可以选择人。

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时代,是一个眼界和思维决定的未来。

希望能与有伟大格局和理念的群体同行。

做时间的朋友,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命运的主宰,做财富的主人!

仅以此文,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熊猫地产观,讲究的就是在纷杂繁乱的信息时代,输出一种稀缺,宝贵的经验。这就是本人自媒体的态度和初心,不做什么大路货。

熊猫不稀罕吗?你觉得我的文章不稀罕吗?哈哈哈哈……

不当什么专家,也不敢大言不惭说自己高明,只想通过写作分享,心存善念,广结善缘。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