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扬子江药业、先声药业相继收到巨额罚单后,医药行业监管趋严的态势给不少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目前医药行业违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广告宣传、产品质量、设备合规性、专利权商标权及竞争正当性等问题。
在众多违法案例中,所售产品与实际描述不符较为常见。例如某医院使用的金属髓内钉有套证嫌疑,存在经营无合格证明文件医疗器械的现象。而这一违法行为的形成需要生产厂家、代理商、销售人员与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涉及主体较多。
对于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免费投放设备,捆绑销售试剂的常见做法也有受到责罚的现象,因为“排他性采购配套耗材”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范畴。这类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违法案例在疫情期间涌现,有哄抬熔喷布价格的行为,或者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价格违法行为也都受到了巨额罚款。
回到应用场景,大多药械产品最终会流向医疗机构,那么,如何对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管是重点,亦是难点。“医疗行业没有可以松懈的地方,都需要闭环管理。”辽宁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赵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4月18日,一名自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的知乎用户“张煜医生”发布了揭露肿瘤治疗黑幕的文章。尽管该文章已经删除,但在4月19日,国家卫建委立即发文给出回应,表示将立即开展肿瘤治疗有关网络信息调查处置工作,并明确下一步将持续推进肿瘤诊疗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体系,加大监督指导力度,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着力提升肿瘤诊疗规范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记者在采访了多名临床医生后了解到,在医疗机构内部,医务科、药学部、病案室、信息科等部门都会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赵岩表示,各个医院会有不同,最基础的监管部门有医务部、质控办公室等。
面对晚期肿瘤或疑难重病的诊疗没有太多指南可以遵循,而导致监管存在难度的问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药学部副部长吴小璐向记者表示,这是实际存在的难点,目前医院会采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来控制,倒逼医生规范诊疗。对于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医院也会通过专家委员会进行监管。
相比药械企业,医疗机构内部更为封闭,监管难度也在加大。近年,通过实名举报或公开信的方式推动监管层重视的现象逐渐增多。对此,“张煜医生”曾在文章中提到,“法律的支持、加强监管体系、推进同行监督机制、向民众普及正确知识”应该成为诊治医疗乱象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