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场外衍生品市场迅猛发展,含权贸易正在加速崛起,成为市场的一个新增长极。
南华资本总经理尚立峰昨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截至目前,南华资本在一些品种的贸易中,以含权贸易实现的量已经占到50%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信号,真正打通了衍生品市场服务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以化工市场为例,截至2020年底,大商所化工场外市场累计成交金额达57.5亿元,占大商所场外市场的37%。
所谓含权贸易,是指在贸易合同中嵌入期权,执行的是贸易合同,但由于搭配期权,贸易双方根据期权是否行权来实现双方的最终结算价。期权类型不同,发挥了保护上游企业的最低销售价或者锁定下游企业的最高采购成本等作用。如基差贸易可以理解为在原来贸易体系中引入了一个期货工具,含权贸易则也可以理解为在原有的贸易体系中引入了一个期权工具,使得买卖关系不再是一个零和游戏。
与国际衍生品市场相比,目前国内市场的场内业务与场外业务发展仍存在明显差距。以上海为例,上海金融要素市场2020年超过2000万亿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场外市场整体规模却仅为0.8万亿元,场内与场外市场交易量规模比为2000:1,而发达国家主要成熟市场该比例为1:1。
在尚立峰看来,场外衍生品市场有望迎来重要的发展窗口。其中,含权贸易堪称整个大宗商品行业的一次颠覆性革命。“因为这种结构化的贸易形式能把所有头寸有效转化,让每一个客户的资源、头寸利益最大化。”
其中,期货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南华期货总经理李北新表示,2021年,期货公司要发挥自身优势,除了继续深化传统场外期权外,还要不断创新,推动含权贸易等新型工具以满足企业全方位的风险管理需求。
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胜认为,今后期货公司的发展趋势是三合一:FCM(期货佣金商)、衍生品风险管理机构、对冲基金三合一。以新湖期货为例,目前公司构建了“1+6”的业务平台:以经纪业务为基础,通过咨询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场外期权业务、远期互换业务、期现业务以及国际业务,把期货公司与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紧密结合,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
“中国期货市场正从过去的小行业大市场转变为大行业大市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已经到来。”马文胜说,目前整个市场功能极大发挥,90多个期货、期权品种,对实体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覆盖,产业以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开展基差定价,继而套期保值,利用场内期权期货、场外互换、场外期权等多种手段,为中国实体产业构建了一道护城河。
为助力场外市场发展,交易所也在积极布局。以大商所为例,该交易所先后推出了化工商品互换、基差交易、标准仓单交易、非标仓单交易等一系列场外业务的创新尝试,并战略性启动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建设。仅化工板块的场外会员已增至43家,初步形成场内外协同服务产业风险管理的格局。
目前,大商所场外会员数量达162家,覆盖化工、黑色、粮食、油脂油料和鸡蛋5个品种圈。同时,大商所还在3月31日起新增玉米等15个品种基差交易,实现主要期货品种的覆盖。
大商所相关人士表示,接下来将研究增加更多能化品种开通相关场外业务,加快上线场外期权业务,与商品互换业务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