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6日晚20: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WEO),预计2021年和2022年全球GDP增速分别为6%和4.4%,增速之高历年罕见,分别比IMF今年初的预测高出了0.5个和0.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在2020年已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IMF此次预计中国今明两年GDP增速分别为8.4%和5.6%,对2021年的预测较年初提升0.3个百分点。
尽管这是因为受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但无疑反映了疫苗快速普及下经济重启的预期不断加强。但股市早就为众多好消息定价,即使是受益于经济重启的价值股、周期股也已在一季度大涨了一波,例如美国众多航空股股价甚至超出了疫情前的高位,美国加税、缩表的预期又在不断升温。下一阶段,经济的复苏对股市并不一定是好消息。
美国引领发达国家复苏
去年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美国今年将引领发达国家复苏。IMF预计,2021年和2022年美国GDP增速分别为6.4%和3.5%,较年初的预测分别提升1.3个和1个百分点。
疫苗普及迟缓拖累了欧元区。IMF预计,2021年和2022年欧元区GDP增速分别为4.4%和3.8%;相比之下,疫苗普及速度更快的英国经济则快速反弹,IMF预计今明两年英国GDP增速分别为5.3%和5.1%,较年初的预测分别提升了0.8个和0.1个百分点。
由于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应对措施,IMF认为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留下的疤痕可能小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各国的差异将愈发显著。拜登政府新出台的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预计将在2021年有力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同时,随着疫苗接种加速,接触密集型活动将逐步恢复,并推动经济增长。IMF预计,美国此类活动将在2021年上半年恢复到2019年底的水平,日本则将在今年下半年恢复到这一水平。但在欧元区和英国,预计到2022年,经济活动仍将低于2019年底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4月经济数据继续强于预期,推动标普500指数与道指创下历史新高,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收盘,报4077点。美国3月ISM服务业指数跃升至历史高点,其中新订单分项指标也创下67.2的高点;就业分项指标升至2019年5月以来最高点;物价支付分项指标升至2008年7月以来最高点,显示出当前最大的通胀压力;上周五揭晓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美国新增就业人数高达91.6万人,也高于46.8万人的前值。
2020年9月时,美国疾控中心(CDC)预计2021年三季度前可通过疫苗完成群体免疫。如今,拜登宣布这一进程将再加速——美国上周一宣布将加快新冠疫苗接种,到4月19前,让90%的美国成年人获得接种疫苗资格,今年6、7月份美国很可能完成群体免疫。同时,3月30日公布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单针辉瑞公司或Moderna的新冠疫苗对预防病毒感染的效果为80%,这种结果意味着美国的疫苗接种重点很快将转向优先给所有人接种第一针,这将会让完成“群体免疫”的时间进一步提前。
同时,今年二三季度叠加拜登政府1.9万亿美元刺激政策效果的释放,经济强劲复苏加上刺激政策,意味着美国在三季度岀现经济过热的可能性非常高。此外,拜登推出的3万~4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最早在今年10月将通过立法,这让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和反弹的几率高到几乎已经板上钉钉的程度。拜登计划未来8年投资约2.3万亿美元(每年约占GDP的1%),同时通过加税在未来15年增加2万亿美元财政收入,以实现为基建投资计划融资,并永久性的降低疫情以来大幅攀升的财政赤字的目的。
如今,欧洲和美国的差距看似在不断加大。近期,法国宣布将再度封锁并关闭学校直到4月底,意大利也将管控措施贯穿到4月底。由于每日新增病例继续增加,德国领导人呼吁实施全国性封锁。也正因如此,欧洲央行信守承诺,过去两周坚持购买价值200亿欧元的债券,这个数字高于上次会议前落实的150亿欧元。
经济重启并不一定利多股市
对于全球股市而言,经济重启的确定性越来越强,但这对股市并非绝对的好消息,毕竟股市远远领先于经济,而且极度依赖于流动性环境。
中国的货币政策率先趋于正常化,A股自今年2月下旬开始震荡盘整。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与去年相比,A股缺乏宽松的货币政策,且二季度企业盈利增速明显低于一季度,同时市盈率较低的股票估值始终上不去,市盈率较高的股票估值已经过高。同时,新发行的公募基金规模锐减,股市增量资金有限。
对于抱团资产而言,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师张忆东表示,“从抱团资产什么时候能够稳定的角度来说,这一次的时间,快的也要到4月,慢的可能到5、6月份。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关注一些类债券的权益资产,防守反击。”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经济复苏不同步,美国滞后中国约一个季度。尽管美股仍在不断创下新高,但后续压力不小。吴照银表示,“到今年5月美国经济增速可能开始拐头向下,但物价仍在上升,这种情况下,美股将会遇到很大的下行压力。”
缩表和加税的预期仍在影响美股未来的走势。上周三,拜登正式宣布逾2万亿美元的基建和经济复苏计划,但为支持如此庞大的基建开支,拜登政府已磨刀霍霍,准备向企业和富人加税。在匹兹堡演讲前一天,白宫公布了加税计划细节,其中两项防止企业利润外流的加税措施下手最狠——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1%提高到28%;将美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的“全球最低税率”从目前的约13%提高到21%。拜登政府极力推动加税政策并非仅仅为了财政赤字融资,还在于要在抗疫结束后,将美国的内政重心向缩小贫富差距切换,即要求财政在二次分配上做出更多贡献。
广发宏观张静静团队认为,刚到3月,拜登政府就不断透露基建及加税政策细节,显然有意在年内释放美股风险,而基建与加税或将终结金融危机后美股牛市逻辑。一旦美股风险出清并在明年重拾涨势,则2022年中期选举中民主党的赢面将增加。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股在每届总统任期前两年下跌概率最髙,尽管有经济因素,但也说明历任总统上台初期最不在意美股表现,下跌反而可以压低基数,进而在其执政中期交出更优异的成绩单。
加税对股市的潜在影响巨大。2008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回购扩张带来了美股每股盈利(EPS)高于盈利的超额增长。2010年以来标普500EPS增速年均约为净利润増速的1.1倍,同期回购年均增速为19%。从2010年到2019年,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净额增长了1400%,在2018年特朗普减税法案落地后,大量海外利润回流美国。当年美国企业海外收益再投资规模减少约2520亿美元,同期标普500回购较前值增加2515亿美元。受加税相关言论的影响,从上周开始,科技股占主导的纳斯达克指数岀现回调,表现明显弱于标普500和道指。
目前,标普500的点位已经超出了摩根士丹利全年基本情景假设下的目标位(3900点)。该机构首席美股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对记者表示,当前选股需要向高质量公司倾斜。该机构利用量化团队的因子框架筛选高质量、成长型股票,它们主要由软件、传媒娱乐、医疗保健和工业板块组成;该机构也筛选了高质量、防御性股票,这些公司过去1个月的相对收益修正幅度比罗素1000强,这一板块主要由医疗保健和消费必需品类股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