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布局集成电路产业最早的区域之一,上海张江已集聚了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企业200余家。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在3月30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集成电路领域,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基地,2020年产销规模达到1800亿元,占全国1/5。
十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形成了“二十二园”的发展格局,覆盖全市各区,其中的核心园张江科学城,也集聚了国内外知名芯片企业。
从上海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出发,步行不到一公里就可到达上海微电子港、中兴研发大楼,继续再沿着祖冲之路往东走,可以看到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等集成电路领域的龙头企业。
于2004年初创于张江的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688012,下称“中微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选择自主研制中国的等离子刻蚀机。和光刻机一样,等离子体刻蚀机也是半导体芯片微观加工的关键设备。
“当时国内在集成电路方面已经做了相当大的努力,有了中芯国际、华虹等制造企业,但是装备方面很难找到国产高端设备。为了改变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产业的落后状态,在美国的尹志尧博士组建了一支硅谷团队毅然回国来。”中微半导体副总裁曹炼生对第一财经介绍,他们的创业团队既有美国的海归,也有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的精英。
成立不久后,中微公司就研制成功了首台国产高端刻蚀机。十几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已从十几个员工发展到如今的700多名员工,同时,成功开发了从65纳米到5纳米技术的一系列刻蚀机,在各个技术节点上都实现了与国际最先进同行企业的“并跑”。2014年底,中微公司成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的第一批三家企业之一,前年成为首批登上科创板的企业之一。
除了设备公司,张江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的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中国芯片设计企业10强中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总部、研发中心。
紫光展锐首席运营官陈雨风告诉记者,张江园区在政策支持、产业环境还有人才环境这块给提供了很多便利,这样也便于企业在高科技领域去专心地吸纳优秀人才,同时为企业研发提供支撑。“从大的环境来看,张江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都很齐全,因此它在供应链这块有一个独到的优势,我们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到后端的生产和封装环节,就不需要舍近求远跑到很远的地方找供应商。”陈雨风说。
同样感受的还有芯片设计公司澜起科技。
在张江近17年的芯片设计公司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08,下称“澜起科技”)公共事务部负责人宿志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2004年成立至今,澜起科技是从一个小微企业才逐步成长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大张江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在你还名不见经传又专注做技术的时候来托你一把,为我们培养一个科技性的土壤,让大家可以在这边扎根。比如政策扶持等于为我们不断地浇水,让小树苗逐渐发芽,而这种环境对科技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
她补充说,IC设计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张江在人员支持方面都给了不同层级的帮助。
以澜起科技人员结构为例,宿志玲表示,现在他们近70%都是研发人员,这里面一半以上都是拥有211、985背景硕士及以上学历。
“全国每年毕业的优秀 IC设计人才可能只有1000~2000个,对应市场上大量的IC企业来说,人才供需严重不平衡,因此每年招高端人才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缺口。张江这边就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不管是帮我们去对口学校招人还是别的方式。并为我们的员工点对点去做一些指导,比如说落户辅导、人才公寓等支持。”宿志玲说。
作为一个产业链相当长的产业,集成电路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系统生态。
2020年3月,上海推出了26个特色产业园,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张江示范区范围内。去年8月,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张江示范区空间调整方案,把26个特色产业园区全部纳入张江示范区范围内,享受张江示范区相关政策。
其中在集成电路领域,包括张江集成电路设计园、嘉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和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制造园等。
见证张江示范区十年发展的张江高科总经理何大军告诉记者,集成电路产业链很长,上下游包括终端之间都要有一个对接,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就需要把产业生态打造好。
“集成电路尤其是设计领域,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一个产业,设计领域里工程师超过一半是硕士以上学历,而张江这十年来对于人才的吸引做得还是很好的,比如像股权激励类的制度创新现在就比较普遍。”何大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