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自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持续快速推进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也是重点部署内容之一,而且政策出台的“时间表”被部署于6月底之前。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感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深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来保护环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路径。由于我国的国土资源和产业结构所决定,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进行低碳转型。
同时,田利辉认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仅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而且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显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这项工作由央行牵头,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要求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另外,近期央行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上也提出,下一阶段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对于碳减排工具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东方金诚绿色金融团队负责人方怡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政府、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多个市场主体的协同推进,因此碳减排支持工具也涉及多个环节。
方怡向谈道,首先是政策层面的支持工具,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相关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等,继续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如通过利率优惠,碳减排专项再贴现、再贷款以及长期资金的信贷工具支持碳减排项目;对高碳排放企业和低碳排放企业实行差别化的财税征收政策,增强企业的碳减排动力;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制度,将环境信息披露纳入监管鼓励激励与约束机制,纳入考评体系,夯实环境信息披露基础能力建设;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挑战和深化国际合作等,强化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
“其次是金融市场方面的支持工具,推动包括碳中和债券、碳中和信贷、低碳指数、低碳基金、碳交易等绿色融资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持续探索支持碳减排创新工具;积极推进碳市场建设,加强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碳金融服务。”方怡向补充道,还有低碳减排相关服务模式,包括用于碳中和债的评估认证、低碳减排项目的碳核查、环境污染治理、气候风险管理等方向的绿色金融服务支持,
就金融业在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应该发挥哪些作用的问题,田利辉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金融引导。金融业可以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碳中和融资工具和碳排放定价交易上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未来,商业银行应该推进赤道原则的接纳和落实,资本市场应该推进绿色债券的发行和交易。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虽然具有一定基础,但时间紧、任务重,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实现碳中和需要大量的绿色、低碳投资,其中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来实现。”方怡向表示,在未来三个月内,金融机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续创新绿色碳中和金融产品,二是加强金融机构的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三是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碳金融市场。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