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朱宝琛
本报记者 朱宝琛
“中等收入群体翻番,为我们赢得巨大的需求优势,成为了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3月27日在“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表示。
对此,蔡昉给出了一组数据,我们从关注过去的供给侧转向关注今天的需求侧,中国有14亿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未来新脱贫1亿多农村人口逐渐走向中等收入群体,2.9亿的农民工逐渐走向中等收入群体,2.45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逐渐过上中等收入的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办公厅3月20日发布《关于调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称,国务院已同意蔡昉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劳动经济学,其主持的研究项目主题包括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等。
有分析认为,蔡昉的加入,或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可能在提振就业,释放消费潜力方面有更大作为。
在论坛间隙,蔡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在2025年,我国会出现人口峰值和负增长,而在此之前,人口增长会越来越慢,这显然不利于促消费,也会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
对此,他建议,从需求侧来看,当前最大的潜力还是居民的消费潜力。
“实际上,我国的消费增速连续多年快于GDP增速,因此这部分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蔡昉说。
从供给侧来看,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只有这样才能替代过去已经消失的人口红利和传统增长动能。
在采访过程中,蔡昉多次提到“与老龄化共舞”。他认为,周期性宏观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经济问题,破解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对政策不仅仅是调整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年龄。
“这些都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和老龄化共舞。”蔡昉说。
在论坛现场,蔡昉表示,制造业始终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中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已从2016年开始由最高点约30%持续性下降至27%。因此需要稳住实体经济,稳住制造业。
至于如何保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稳定乃至壮大提升,蔡昉建议:一是探索新的优势和挖掘传统的潜力合并在一起;二是依靠生产率的提高来保持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保持住制造业的比重,防止生产率的下降,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支撑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蔡昉说。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