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这亦是有关人口政策中的新说法。
何为“适度生育水平”?又如何能够维持这个“适度”?第一财经专访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
第一财经:今年对于人口政策的最新描述中,使用了“适度生育水平”这一说法,何为适度?
原新:我从学理和现实两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从学理上,总和生育率(相当于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量)2.1左右在人口学中叫做更替水平生育率,简单讲,就是一对夫妇平均生育2个子女以实现对自身的替代,就是人口简单再生产。
人口如果长期保持更替生育水平,人口总量就会稳定下来,进入静止人口状态,总人口不增不减,人口结构趋于稳定。更替生育率水平略高于2个孩子是因为要考虑死亡率水平。
当然,如果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不足2个孩子,就是人口减缩再生产,总人口会不断减少。生育率水平低于更替水平的时期就称之为低生育率时代。
如果一对夫妇平均生育2个以上的孩子,就是人口扩大再生产,人口总量会持续增加。所以,适度的生育率水平就是生育率长期波动在更替水平附近。
更替水平生育率是按照人口学理论设定的理想生育状态,在现实中生育率长期保持更替水平并非易事,很少有国家的生育率长期维持在更替水平。
在没有迁移人口补充的条件下,人口生育率水平长期维持更替水平的规律性后果,就是待人口正增长惯性彻底消除后,人口总量必然转为负增长,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必然如影相随,表现为少儿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缩减、老年人口规模增加,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人口抚养负担持续加重。
但是从现实看,我国的总和生育率自1992年达到更替水平,从此以后就一直在更替水平以下持续缓慢下降,即便2014年以来相继实行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两孩”的适度宽松生育政策,生育率略有回升至1.7以上,也没有超过更替水平,目前的实际生育率水平大约在1.5上下。
这就意味着,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已经处于低生育率水平时代,人口的内在增长率就已经由正转负,开始孕育人口负增长的能量,至今已经28年了。预计未来十年之内,人口正增长惯性将消耗殆尽,总人口在2025~2030年期间开始进入负增长轨道已毫无悬念。
2019年中国总人口14亿人,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为2.35亿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11亿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规模为2.54亿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方案,三个年龄段人口在2035年将分别达到2.32亿人、8.15亿人和4.14亿人,本世纪中叶进一步变化为2.12亿人、7.05亿人和4.85亿人。
与2019年比较,2050年少年儿童人口减少9.8%,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2.6%,老年人口增加90.9%,由此导致总人口抚养比(15~59岁人口=100)从2019年55.7增加到2035年的79.3,2050年进一步达到98.9,增幅为77.6%。也就是说,从目前平均2个生产性人口负担约1个消费性人口,转变为平均1个生产性人口负担约2个消费性人口。
第一财经:人口总量的下降在未来将成为一个趋势,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的减少?
原新:“十四五”时期,中国第一批低生育率时代出生人口(即 “90后”“00后”)将成为生育主体。
一方面,生育旺盛期(20~34岁)妇女规模以年均500万人左右的速度快速减少,即便是生育率水平保持不变,年出生人口数也会随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缩减而减少。另一方面,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生育意愿和行为较弱,延迟婚育、结婚不育、不婚不育现象日渐增加;同时,教育年限延长本身挤压了婚育空间,再加上剧烈的就业竞争、激烈的职场竞争、高昂的婚姻费用以及生育和养育成本等原因,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越来越晚的走入婚姻和生育殿堂,提升生育率水平的前途不佳且充满不确定性。
从本质看,我国的生育率水平已经转化为由内生性变量决定,依靠生育政策这个外生性变量决定生育率走向的年代一去不返。所以,要想提升生育率必须针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内生性因素施策。
一是,修改与现行生育政策不匹配的法律和政策规定(如社会抚养费征收办法、省级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少生孩子的激励措施等);
二是,建立和完善家庭发展支持政策和社会公共政策(如增加生育津贴,设立产假、陪护假、照护假、带薪休假,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尽快建立普惠的托儿和幼儿托育设施和服务,促进年轻人就业,提供生殖健康和家庭计划的优质服务,促进女性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等);
三是,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和家庭计划技术服务和知识服务(如避孕节育技术服务,青春期健康教育以减少人工流产,孕产期保健知识普及,孕产期专业技术服务以减少出生缺陷婴儿,婴幼儿保健,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等);
四是,创造生育友好型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彻底摒弃少生、晚婚晚育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加强青少年婚恋观塑造,提倡适龄结婚、适龄生育,促进代际和谐,推进性别平等等。
一句话,围绕解决“想生育、敢生育、能生育、生得好、养得起”等重点问题出政策、做规划、设项目、增福利。所有这些,就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的“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要义和核心;也是“十四五”期间做好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推动生育率水平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