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深圳国资”)数十年来多次出手“救下”处于资金困难中的“商界大佬”。
不久前,深圳国资再次出手,入股电商圈的龙头企业苏宁易购(002024.SZ),出资148亿元,缓解了苏宁易购的资金困难。2月28日晚间,苏宁易购与深圳国际(00152.HK)双双披露公告,深圳国资委旗下的深国际、鲲鹏资本拟按6.92元/股,将分别收购苏宁易购7.45亿股、13.9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8%、15%,交易总价达148.17亿元。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吴海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深圳国资收购苏宁易购的部分股权,正是国有资本进入民营企业的很好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仅是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而更应该是双向的,国有资本同样也可以进入民营企业。深圳国资委的这次尝试,算是“先行先试”,符合大趋势。
持续完善产业布局,出走长三角
不难发现,地产板块,目前深圳国资已经有了万科A(000002.SZ)、中国恒大(03333.HK);海洋经济领域有海兰信(300065.SZ)、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通信产业有荣耀、天音控股(000829.SZ)和麦捷科技(3003319.SZ);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铁汉生态(300197.SZ)、捷顺科技(002609.SZ)和英飞拓(002609.SZ);物流供应链方面有怡亚通。苏宁易购的到来还弥补了深圳电商圈的空白。
从深圳国资的布局逻辑可以发现,深圳国资着力于各产业之间相互打通,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苏宁易购此前发布的公告称,本次深国际战略入股公司后,公司与深国际将依托各自优势,加强在物流基础设施的、综合物流服务业务等方面的合作,有效提升双方的资产、业务运营效率。
同时,在深圳国资的投资版图中,也不限于深圳。江苏、上海、杭州、南京、嘉兴、宁波、长沙、北京、西安、新乡、武汉等地也不乏深圳国资的身影。数据显示,深圳国资国企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全国167个城市投资布局。
此次深圳国资收购苏宁易购部分股权,也有利于深圳国资继续布局长三角。深圳国资旗下的地产公司深物业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由于深圳可开发的土地有限,今年公司将持续向长三角地区发展。据其了解,下半年深圳公司的一部分员工也将调至江苏项目。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深圳国资收购苏宁易购部分股权,一方面是苏宁在华南地区的布局,另一方面也是深圳国资在长三角地区的布局,双方有相互扶持发展的意思。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最有成长潜力,消费市场也是最大的,相互的区域布局再好不过。
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余钢今年2月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深圳国资战略目标是坚持“深耕深圳、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推动深圳国资从城市型国资向区域型、全国性、国际化国资跨越,在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控股34家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表现不凡
在过去的几年中,深圳国资在若干家优质上市公司面临发展窘境时出手,通过入股的方式,实现了双赢。目前,深圳国资市属国企上市公司数增至34家,资产证券化率达57.2%。其中深圳国资委直接控股的有7家。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深圳国资直接、间接控股或参股的30多家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3月12日收盘价为例,其中总市值超过千亿的有4家,分别是万科A(000002.SZ)、中国恒大(03333.HK)、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和国信证券(002736.SZ)。总市值超过百亿的有9家,分别是深圳能源(000027.SZ)、深圳机场(000089.SZ)、深圳燃气(601139.SZ)、盐田港(000088.SZ)、力合创科(002243.SZ)、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农产品(000061.SZ)、天健集团(000090.SZ)和深高速(600548.SZ),这3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5772亿元。
根据天眼查、企业财报以及公开数据整理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国有经济以年均28.1%的速度,总资产增长2.6万倍,到2022年,深圳市属国资国企总资产将达4.5万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底,深圳市属国资国企总资产4.11万亿元、净资产1.43万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2.3%和13%。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56亿元,利润总额1351亿元,净利润1026亿元。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机构中,市属企业总资产排第4位,利润总额、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均排第2位。
胡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国资委在结构调整方面也做的不错,它本身具有能源、机场、港口等产业,这些基础设施产业的前期投资时间比较长,但是回报比较可观,市场风险相对较小。
胡迟分析称,深圳国资还持股万科、恒大等一些优质企业,这些房地产企业效益也不错。结合去年大环境的具体情况,基础设施行业可能也会受到冲击,但总体应该比较稳定,利润可观。
“双向混改”尝试
深圳国资国企一直将产权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983年,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股票。1986年,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10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1990~1992年,抢抓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先机,推动深振业、深物业等企业上市。
2002年,启动能源、燃气、水务、公交等国有大型企业国际招标招募改革试点,开创城市基础设施公用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先河。2015年,率先探索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制度化路径。
对于深圳国资的发展有哪些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经验,胡迟认为,从当前形势来看,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将会越来越普遍,过去更多的是私企资本进入国企,但是今后国有资本入股私企也将会越来越普遍,形成“双向混改”的局面。
胡迟表示,从深圳国资委发展的经验来看,深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得比较到位,市场化转移机制做得比较好。再者,深圳国资委对国有资本的监管是做得非常好,实现了对国有资产百分之百的监管,在企业监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国资委监管的力度将越来越大,国有资本应用的效率也将越来越高,这将是未来国有资本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