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现有流动人口2888.5万,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二多的省份,其中外省籍占85.8%。相当于每三人中就有一个来自外省。
近日,浙江省公安厅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平均来看,流动人口数量已和户籍人口数不相上下。而在义乌市,杭州余杭区、萧山区、江干区,宁波慈溪市的流动人口均超百万,排名第一的余杭区流动人口数直逼200万。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凭借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和良好的就业机会,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从地区来看,广东、长三角、京津冀流入人口最多。
目前,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是全国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浙江作为第四经济大省,2019年常住总人口总量仅为全国第十,但流动人口却超过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流动人口数量高居全国第二。
浙江此前发布的《浙江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分析指出,2011~2014年,由于大规模推动机器换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浙江常住人口呈小幅净流出态势。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从2015年起,常住人口重新开始净流入,且净流入规模不断扩大,由2015年的3.3万人扩大到2019年的84.1万人。2017~2019年,浙江人口增量分别为67万、80万和113万人,连续3年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人口净流入量分别为31.3万、49.0万和84.1万人,其中2017年和2018年列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二位,2019年居全国第一。
该分析指出,目前,浙江全社会年龄结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橄榄状特征,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浙江的民营经济是全国最发达的,就要吸引大量外部人口流入。另一方面,浙江的人均收入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两大直辖市,收入高自然也吸引外来人口流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2020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连续第20年和第36年居直辖市以外的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自1993年以来首次降至2以内。其中,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17131元)多14799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2位,仅次于上海。
1月27日,国家统计局义乌调查队发布数据:2020年义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210元,首次突破7万元大关并继续领跑全省。义乌的全体居民收入数据,已经超过了北京、深圳、广州三个一线城市,仅次于上海。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浙江整体区域发展比较均衡,县域经济非常大,很多县市如义乌、乐清、慈溪、诸暨等县域的产业链非常完整。此外,浙江的营商环境在全国位居前列,助推县域、市域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就业。同时,虽然领头城市杭州还不够大,但目前杭州也在积极做大做强,争取成为第五个一线城市。
数据显示,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从2018年的980.6万人增长到1036万人,增量达55.4万人,年度增量首次超过深圳和广州,位居全国第一。今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杭州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大。杭州市2020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从年龄结构来看,报告显示,浙江流动人口平均年龄34.5岁,76.6%是初中及以下学历,男女比例为3∶2。从来源看,浙江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安徽、河南、贵州、江西、四川,五省总和占来自省外流动人口的64.9%。
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后,对住房的需求较大,在山地多平地较少、居民人均收入高的情况下,浙江的房价总体水平也比较高。数据显示,目前浙江11个地市全部突破万元大关。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张大伟认为,在全国来看,浙江发展相对均衡,省内区域差距小。浙江的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县域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多。另外浙江山地多平地少,建设用地比较紧,因此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也比较明显。
当前,《浙江省城镇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正在省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供应住房用地 30万亩以上,供应住房面积 3.8 亿平方米以上,基本实现供需平衡、职住平衡。对人口净流入大、住房供求矛盾突出的城市,住房供应显著增加,中小户型住房占比逐步提升,租赁住房供应比例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