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频亮相两会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引关注 发挥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行协助亚行 成功发行20亿元熊猫债 沪指止跌反弹收复3400点 超七成私募认为A股或将宽幅震荡 看好三大方向 基金经理把脉投资新机会 新发基金冷中有热 机构资金布局“放长线” 扎紧筑牢安全篱笆 金融防风险永不停步 景顺长城基金:市场没想象中那么糟 不必过度悲观 2018-2020乡村健康扶贫报告发布:阻断贫困与疾病的循环交织 六大券商首席眼中的两会: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成为“共同关注” 第一次遭遇大跌?给新基民的一些投资小建议 公募参与度高 主题基金斩获颇丰 资本市场吸金效应爆棚 2月非银存款增至1.6万亿元 新一轮校外培训整顿加速行业洗牌 中小型线下机构或被淘汰出局 依托创新科技 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 新一站保险网在多城市推出专属医疗补充险 嘉实基金常蓁:投资港股要把握三类机会 广发基金王明旭:要将对安全边际的评估放在第一位 构建城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 分类施策补短板强弱项 氢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多巨头抢占万亿元级市场 政策“及时雨”解中小企业之“渴” 专家建议今年地方应在降成本改革创新上有突破 YESTAR全球星粉节,品质艺星全新升级!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确保粮食安全实行党政同责 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成功发射试验九号卫星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与中国科技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新时评:落实“爱国者治港”迈出重要一步,香港“再出发”可期 李克强: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法治日报:对侵权假冒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高票通过!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决定助特区由乱及治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事件频发 父母教育失当所致?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中国一亿多人的肾怎么了? 安徽建长江淮河等四条生态廊道 5年将造林600万亩 北京40年逾1亿人次参与义务植树2.1亿株 港澳代表谈两会收获:发挥港澳优势 宏伟蓝图值得期待 李克强:继续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场 焦洪昌:新“一法一规则”更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 李克强: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 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可捕捉微恙早诊断 一场“赌局”里的科学家 第43个植树节: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面临哪些新形势? 总理关心老人这些烦心事,让政府人员“多费些心” 两会1+1丨超长掌声为哪般?这届青年人为何备受关注? 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利好世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21年中国两会成果 做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大文章” 海关筑牢生物安全屏障严守第一道防线 述评:向着未来之海进发——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两会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创新”高频亮相两会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引关注

2021-03-12 11:07:31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

“创新”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加强基础研究;三是要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这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争取多承担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航空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樊会涛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鑫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将彻底改变绿色产业的生态环境和运行方式,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将成为企业争相角逐的赛场。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应组织协调上下游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算法厂商和芯片厂商、芯片研发厂商和芯片生产厂商形成高效系统的推进机制,协同解决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卡脖子”问题,确保产业链安全。围绕国家基础IT设施自主可控目标,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共平台的基础建设和国产化替代,纳入新基建和专项债的优先建设项目,同时优先选择国内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承建相关国家基础IT设施的建设。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强化科技创新力量,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十四五”期间将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进步很大,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争取在“十四五”将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重提至8%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立峰认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实现科技自主自强的关键。他建议,科学分配基础研究经费,支持科研一线工作者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实现关键核心领域重大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认为,要提升我国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需要在基础研究和“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更大成绩。基础研究不仅仅是发论文,还有核心创新能力建设,特别是先进仪器设备核心技术的掌握。这些技术和设备方面的能力与成果有重大的溢出效益,在技术发展与转移转化、企业创新能力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王贻芳谈到基础研究不足带来的一些问题,如重大原创性成果与突破不够,缺乏关键技术积累,缺乏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数据库,项目短平快甚至表面文章盛行等。

“这与基础研究支持不足、科技管理体制缺乏稳定支持息息相关。即大家都要竞争有限的经费与项目,必须在短周期内完成任务,这虽然大大提高了竞争意识,但也因为缺乏稳定支持,使得需要长周期的研究与积累、重大疑难问题、不太出彩的基础性研究较难开展。”王贻芳认为,目前的经费管理体制需要做一些改革,通过改革实现项目竞争和稳定支持、短期成效与长期积累的平衡,实现良性互动。

王志刚透露,科技部还将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开展更科学优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基础研究将更强调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更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基础研究;建立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平台,改革基础研究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及支持方式。

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

需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结合,需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然而,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

“创新人才短缺,创新成本高、风险大,缺乏公平竞争环境,民营企业自身条件受限。”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表示,部分民营企业面临不会创新、不敢创新或者盲目创新、创而不新等难题。

为此,刘劲松建议多措并举,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高民营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素质,完善民营企业人才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解除专业人才到民营企业就职的后顾之忧。统筹推进创新资源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转化效率,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进行科研攻关。

同时,降低民营企业创新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民营企业创新项目申报审批提供便利化服务,完善对民营企业创新的鼓励保护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引导和公共服务,指导企业厘清创新思路和创新方向,组织有需求的民营企业家进行科技创新方法培训,提升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董事长张义光建议。

张义光认为,首先,要把打造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尽快完善产业链生态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创新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竞争力。其次,大力提升创新链科技供给,搭建企业和创新载体对接平台。加强对前沿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以创新优势引导产业资源集聚。鼓励龙头企业搭建创业平台,孵化创新企业,加大创新供给能力。最后,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推动跨区域开放合作。同时,依托自贸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校等,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提高产业链、创新链的价值能级。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