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思文
我国金融双向开放的步伐正式宣布提速。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募基金业“双向开放”将进入崭新阶段。目前,基金行业已全面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在“引进来”提速的政策环境下,众多海外资管巨头向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抛出“橄榄枝”。
2020年5月19日,全球最大投资管理公司之一富达国际开始加入到申请中国公募牌照的行列中。此前富达国际旗下私募基金已面向中国机构和高净值投资者发行了多只在岸权益和固定收益投资产品。那么,富达国际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及发展情况到底如何?外资资管巨头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的?在富达国际看来,外资公募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专访到了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长何慧芬,为上述问题寻求答案。
记者:富达国际目前对中国市场布局及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何慧芬:富达国际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资管公司,在亚太、欧洲、中东、北美(除美国外)和南美洲地区为超过250万客户提供服务。实际上富达国际已在中国市场扎根多年,在2004年和2008年分别设立了上海和北京代表处,并于2007年在大连成立技术中心,目前雇用超过1300名员工,为亚太地区及英国的业务提供系统和运营支持。2015年,富达国际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以进一步拓展中国业务。2017年1月,该外商独资企业获得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成为外资资产管理业内首家获得该项资格的公司。
目前,我们正在申请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与此同时,作为养老金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富达国际于2018年携手与蚂蚁金服旗下的理财平台蚂蚁财富在中国围绕养老投资者教育开展合作,并发布年度《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为中国市场带来养老投资、储蓄模式以及整体养老准备意识等方面的深入洞察。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和发展?
何慧芬:中国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将全面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些都是有利于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到中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相信外资机构在未来5-10年会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参与到中国资本市场,可以将全球金融行业的领先经验和优秀实践更好地引入中国。这一由外资机构逐渐形成的生态圈也将有助力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更深层次的改革发展,这对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和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中国股市和债市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国际主流指数,我们估计,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被动资金将超过7000亿美元,这些资金流入也将为我们的在岸业务和入境投资带来广阔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已从早期的探索阶段驶入如今的快车道,而且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的放步伐不仅没有因疫情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因此,对于富达这样的外资机构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能否抓住先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去年5月就已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请。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意思是说动作看起来很缓慢,但实际上走的非常快,或者看起来没有行走,但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也用来形容并不一味追求短期目标、求快、求速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去构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循序渐进就能得到长足的回报。富达正是秉持这种不疾而速的态度,我们很早就看好中国市场,并于2004年在上海设立办公室,但是我们没有急于盈利,而是不断学习理解这个市场,通过申请外商独资企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以及设立大连的科技运营中心都是在为将来开展公募业务做好准备。
记者:您认为当前本土公募与外资公募的不同之处有哪些,外资公募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何慧芬:资管属于专业服务行业,所以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区别可能大于本土和外资的区别。我们认为投资需要长期、持续的研究投入,以建立对于推动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富达国际的全球研究能力来自于世界各地超过400名投资专家和研究人员,他们协同合作提供独到见解,对公司的运营和前景形成全方位的洞察。而且我们以基金经理的长期表现给予回报,而且管理层所持有的公司股权在其任职期间不能出售,因此客户与我们基金经理和管理层的长期利益是一致的。富达很少外聘基金经理,而是通过基金经理学院计划对内选拔严格培训。
目前一方面的挑战是人才竞争,我们要培养和筹建一支可以将全球视野和本地洞见相结合的团队,但是市场上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的挑战是品牌知名度和渠道建设,这方面我们希望从投资者教育入手,培育市场认知的同时提升品牌知名度。
此外,本土公司和外资公司也不完全是竞争关系,我们也有很多合作机会。一种是跟机构的合作,来分享我们国外的运营,比如我们与首批发行养老目标基金之一的华夏基金达成战略合作,担任华夏基金的研究顾问。另一种是在投资者教育上展开合作,比如富达国际与蚂蚁财富达成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年度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在了解市场的同时,提高养老储蓄意识。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