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疫情对中小银行带来了明显影响。一方面,中小银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信贷投放明显加快,资本补充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银行资产质量受到影响,不良资产规模有所上升,这使得中小银行资本紧张问题更加突出,资本补充的急迫性显著增强。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为“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在此背景下,业内的共识在于,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在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看来,目前,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新的制度安排还不完善,仍受多方面因素限制,资本补充难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净利润增速放缓、不良资产规模增加等影响,中小银行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的途径变窄;二是中小银行外部资本补充渠道受限,比如,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单一且缺乏效率,其他资本补充工具作用有限等。
对于上述问题,王天宇建议,可推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的差异化监管。一是建议综合考虑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对中小银行的分类进一步细化;二是建议对于同一资本补充工具,针对不同分类中小银行,设定不同的发行标准和审批要求,出台更具体、更适用中小银行的操作细则。
“中小银行数量众多,面临着不同的资本补充压力,不同风险暴露程度,需要采用差异化、多渠道的资本补充途径。”王天宇说。
另外,还可进一步优化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主要包括,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给予进一步的流动性支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中小银行自营投资资本补充债券的限制比例;完善中小银行发行可转债的市场安排;支持中小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来降低风险加权资产等。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监管就先后推出永续债及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尤其在专项债方面,去年全国共发行2000亿地方债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
未来,建议“完善地方债补充机制并进一步加大发行规模”。王天宇说,“同时,应平衡地方债发行规模配置,不建议仅补充风险较高的农村商业银行,对民营、小微企业有支持能力、风险可控的城商行,也应给与一定额度的支持。”
具体而言,加强准入引导,地方政府专项债募集资金属于债权资金,与银保监会关于入股资金须为自有资金的规定相悖,建议给予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操作指引,在审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方案时,为地方专项债募集资金留有窗口。
同时,拓宽补充途径。当前,地方政府专项债与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对接方式有间接入股、可转股协议存款、可转债三种。建议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和工具创新,拓宽地方专项债补充资本的途径,如鼓励地方政府专项债认购永续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完善退出机制同样重要。地方政府专项债募集资金需要到期偿还,为保证按时还本付息,建议给出明确的退出政策,引导地方政府和中小银行共同探索退出机制,在制定方案时兼顾多方利益。建议通过银行股权分红资金还本付息、市场化转让股权、筹措其他资金用于地方专项债偿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