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不到1%,我们全民要学习心肺复苏技术,政府要出台政策和立法促进AED的配置。” 3月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麻醉中心主任医师敖虎山如此表示。
心肺复苏普及率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普及心肺复苏和AED(体外自动除颤仪)配置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根据国家相关中心的统计,我国有3.3亿的哮喘病病人,每分钟有1到2人出现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时间只有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抢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心肺复苏是一项由麻醉医生发明的重要急救技术,心脏骤停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复苏,4到6分钟后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若及时采取正确的复苏措施,患者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因此心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在医院内主要由医护人员来实施心肺复苏,但是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第一目击者如果能及时正确实施心肺复苏,对于挽救一个生命十分重要。”敖虎山表示。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也在积极推广配备AED,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推出“公众电除颤计划”,由政府财政出资购置5000台AED, 3年来已经配置了5000台,而且成功抢救了23例病人23个家庭,并规划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将达到每10万人300台的配置。
敖虎山建议,在现阶段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较低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对“好人法”的宣传和解读,让更多的人学习心肺复苏,让更多的人敢于去救人,让全社会都认可“好人”。
据敖虎山介绍,2015年,他带领心肺复苏普及团队在全国进行心肺复苏普及,5年来累计培训了近100余万人。疫情期间,开启了线上模式。
“我们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我们的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不到1%,发达国家有60%,我们仍然有10亿人需要心肺复苏技术普及,这是与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技术,它不单是一个急救技术,它确实代表了我们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责任感。”敖虎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