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璐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推进,退市制度落地见效以及不断完善,推动投资者保护机制发挥作用,全面落实“零容忍”举措、债券市场注册制和违约处置机制改革,加快国际化机制对接等,是今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点。从中长期来看,则需要从六方面不断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今年要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
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今年工作对于资本市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治理能力。
“注册制改革不仅仅是入口端的改革,还包括再融资、兼并重组、退市端的改革,另外,需要对欺诈发行、信披违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零容忍打击,净化市场生态,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刘锋表示。
一、今年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继续完善各项制度,补短板,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科创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实施已经一年多,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亦超过半年,需要总结从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全面梳理注册制改革中的短板,积极完善优化各项制度,如完善IPO企业股东信披以及关联交易的信披等。
二、推动退市新规的落地见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有进有出,才能打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实现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零容忍”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除了严打欺诈发行、信披违规等,从二级市场交易环节来看,也需要加大对证券账户的异动监管,从根源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跟上市公司本身密切相关,而监管有边界,所以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市场机制的建设,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倒逼上市公司提高治理质量,公平对待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五、强化投资者保护。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快速查处,及时打击,二是投资者在违法违规行为中受到的损失,要能通过合法途径获得赔偿。所以,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提升监管能力,实现精准打击。
中长期从六方面
促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1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
刘锋认为,从中长期来看,资本市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需5年至10年的时间,需要坚持六个方面发展方向:
首先,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是美国的2/3,但美国的股票市场规模是中国的5倍,债券市场是中国的3倍,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规模和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不断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
第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从全球来看,大多科技领先的公司都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培育出来的。当前,在支持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科创企业一般具有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特征,其需要的是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长期股权投资,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风险有着天然的厌恶,其资产端可以匹配的是收益回报较稳定、风险属性较低、期限较短的信贷支持,与科创企业所需的融资是错配的。
第三,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需要不断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从投资规模来看,我国公募、私募、券商等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50多万亿元,相当于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一家的资管规模。所以,需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养老金、企业年金、保险资产等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第四,要不断提升机构投资者资产管理能力,满足中国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目前,我国居民供投资的金融资产规模超过百万亿元,但是,当前我国资管规模仅为50多万亿元,还有大量居民的投资需求未能满足,财富管理的规模还有成倍的增长空间。
第五,大力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改革发行和登记制度,加速注册制的实施,减少投资者入市限制,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交易便利,不断丰富品种,完善期限结构,提升信用评级有效性以及优化债券违约市场化处置机制。
第六,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不断优化和丰富外资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路径和产品,畅通国内资本投向境外市场渠道,加强跨境监管合作,提升跨境监管能力建设,增强金融机构的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
(编辑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