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方农商行,学会啃小微的硬骨头,是过去一年江阴银行最大的收获。”江阴银行行长宋萍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上市农商行极具挑战的一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乃至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在“小微”赛道开足马力,农商行多半遭遇“掐尖”式的客户争夺。
作为江苏唯一的上市银行女行长,宋萍在超级拥挤的“小微”赛道中寻觅到了新空间。江阴银行零售化转型的步伐越走越坚定。
史无前例的“赛道”拥挤
“既要接受所处的客观环境与周期,同时又不能因为风险而不去经营。”宋萍坦言,周期与银行经营有着密切关联。
2019年8月宋萍正式担任江阴银行行长。履新之前,宋萍曾在2016年任江苏宜兴农商行董事、行长,被称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女行长。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长期工作在金融一线的经历,让宋萍在金融经营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颇具优势。
“过去一年,经营环境复杂,不仅经历了江阴产业升级的周期和宏观经济的周期,同时还受到疫情的影响,挑战巨大。我们选择脚踏实地去分析和面对困难,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运营要求中实现了成长。”在挑战面前,宋萍表现地冷静与从容。
农商行发展的根基——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在过去一年中竞争异常激烈。除了传统机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互联网机构也欲分一杯羹,市场中甚至出现了低价抢客户的情形。
“江阴地区的利率水平虽然是全省洼地,但过去一年仍大幅下降,这对于江阴银行息差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这种环境下,我们必须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宋萍在调研中发现,在服务小微客户时,江阴银行有足够的网点和人力配置去下沉服务,优势明显。在保障优质客户需求之余,江阴银行选择了深度挖掘有效客户,这也恰是江阴银行深耕区域经济的优势。
作为最早登陆A股的农商行,江阴银行的定位一直很清晰——“支农支小、做小做强,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老百姓”。“没有不好的客户,就看如何识别客户。从市场本身而言,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仍是存在的,关键要以怎样的模式去匹配它。”宋萍在竞争白热化之初就开始研究这个课题。
相比以前仅满足头部公司需求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的经营环境,宋萍认为,现在更应该关注潜在客户,对一些资质偏弱的企业也不应该差别化对待,而是要学会追踪客户、培养客户习惯、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要用更市场化的方式去满足企业需求,真正实现金融普惠。
经过一年的实践,江阴银行不仅贯彻了国家降费让利政策、践行了普惠金融,同时寻觅到了足够丰富的中小企业需求。江阴银行2020年业绩快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该行存贷款新增额双双破百亿元。
“四力齐聚”的零售银行
“未来江阴银行的方向一定是零售转型。”宋萍的战略思维十分清晰,“零售转型就是做社区的银行、老百姓身边的银行,做客户工作和生产的合作伙伴、金融伙伴,发挥江阴银行地缘和人缘的优势,填补国家金融体系中的空白点,本质还是做强小和微。”
零售银行并非仅仅是零售业务,还需要不断重塑内涵。宋萍将江阴银行的定位细分为四个银行功能,分别是“普惠、产业、市民、投资”,构成“四力齐聚”的江阴银行竞争力。
发达的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让江阴始终位于全国百强县前列。江阴银行未来以实体经济为中心,批量服务小微客户群体,同时满足本地居民的幸福感。此外,江阴银行正在定位成一个资源整合方,连接传统业务和第三方外部产品和服务,如借助外部第三方信托、担保、证券、保险等,通过资源汇聚向客户提供服务。
她告诉记者,随着注册制的快速推进,江阴企业在资本市场需求极其旺盛。“我们也在开发更多新的服务,满足本地企业上市需求。”
零售转型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还需要内部组织的调整和要素重组。过去一年,江阴银行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生态。在宋萍看来,零售银行的理念应该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加强过程管理,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构建敏捷性的组织,前瞻性地应对市场变化。
江阴银行也在升级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不仅体现在风险控制需求、客户分析、外部环境分析等方面,江阴银行还通过科技模型辅助,给中后台可量化的数据做管理支撑,高效精准地服务客户。
打造“小而美”的品质
转型成效逐渐显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江阴银行贷款总额802亿元,较年初增长14.29%;各项存款总额1030亿元,较年初增长10.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4%。
这并非检验江阴银行转型成效的唯一标尺,其战略和理念的新发展蓝图也在徐徐展开。
宋萍认为,银行业本身是个信用行业,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业绩表现,还要有“行稳致远”的文化传承,才能慢慢得到投资者认可。“行稳致远”是江阴银行发展的主基调,做“小而美”有质感的银行是江阴银行未来的定位。
在完成去年业绩目标后,江阴银行已开始主动进行业务结构优化,为今年环境的复杂性做足准备。
“很多经营数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我更希望把内功练得更扎实一些。”在宋萍眼中,相对于行业排名,更应关注经营团队能够实现怎样的目标,体现出怎样的企业使命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