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速超过20%,远高于财险行业增速,成为除健康险外财险领域保费增速第二的大险种。
“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做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保险服务。”“提标扩面增品,持续完善风险保障体系。”多地银保监局在近日相继召开的2021年工作会议上给予农业保险“特别关注”。
保费增长快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农业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15亿元,相较于上一年的672亿元,同比增长21.3%;财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3584亿元,相较于上一年的13016亿元,同比增长4.4%。农业保险保费增速大幅跑赢财险行业增速。
数据还显示,除了农业保险,在财险领域的各大险种中,2020年企业财产保险保费增速为5.6%,家庭财产保险保费增速为0,车险保费增速为0.7%,工程保险保费增速为16.9%,责任保险保费增速为19.7%、保证保险保费增速为-18.4%、健康险保费增速为32.6%,意外险保费增速为2.7%。农业保险保费增速仅次于健康险,在财险领域各险种中位列第二。
近日,各地银保监局2021年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农业保险发展被多地银保监局列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积极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特色农险占比达到23%。”2月2日,安徽银保监局2021年工作会议对新一年农业保险发展提出上述目标。
大连银保监局在2021年工作会议中表示,鼓励保险公司创新农险险种,开展生猪养殖饲料成本期货保险,首创增殖放流苗种保险。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做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保险服务。
广西银保监局也提出,立足广西农业产业发展及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
“定制化”特色保险
农业保险在各地多点开花,都在快速且创新性地融入当地的农业发展。目前,全国各大中小保险公司承保的农作物品种多达数百种,保险类型覆盖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保险+期货”等创新形式获得复制和推广,不少创新产品受到农户欢迎。
日前,广西南宁推出全国首款专为茉莉花定制的农业保险。在南宁,马山县的羊养殖险、上林县的小龙虾和澳洲淡水龙虾养殖险、横县的百香果种植险等都成为当地“特色险”。
“定制化”也受到多地监管部门重视。山东银保监局要求保险机构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创新特色农产品险种,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进一步发挥奖补政策作用,建立特色险种储备机制,逐步实现“一县一品”;同时,探索开展“农业保险+”,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
天津银保监局在前期试点开展地方特色葡萄种植保险、冬枣种植保险等基础上,推动天津市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的通知》;将试点地方优势特色险种由6个扩大为48个,包括小站稻、稻田蟹、沙窝萝卜等。
广西创新开展了牡蛎、对虾、芒果等地方特色险种,积极探索气象指数、价格指数、收入保险等创新型险种试点,开发了油茶收入保险、猪饲料价格指数等。
科技赋能加速
农业保险发展提速,离不开科技赋能。业内正在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推进农业保险发展。
“传统农业保险承保业务一直存在投保手续繁琐、档案资料繁杂重复等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保险的推广普及。”有保险人士称,新技术可节省人力,缩短定损时间,提高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效率,降低险企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
多家险企正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场景下的风险解决方案。如人保财险研发AI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农业保险可视化云平台,推进3S技术、猪/牛脸识别、水下探测技术、牲畜物联传感设备等技术在农险经营管理中推广应用。国寿财险在养殖险方面推出生物AI特征识别技术,建立起基于区块链的国寿财险养殖险承保理赔全流程线上封闭运营模式,建立智能化、数字化、去中心化线上共享运营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管控、保险服务、防疫监管等领域的线上实时、数据化、真实动态数据闭环管理;种植险方面,引用铁塔遥感技术,依托“星、空、气、视、地”五位一体的种植业保险技术体系对承保标的物的生长进行足不出户、全流程实时监控预警,实现“按图承保”“按图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