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GDP十强城市:广州险胜重庆,南京首次入榜 初心变味了?“大空头”被迫谢幕,也有美国散户愤而退群 一天两上热搜!重疾险老产品下架前爆卖,是不是炒作? 户籍改革再进一步!未来目标是人口自由流动 北外滩今年推进41项重大项目,除了浦西制高点还有这些 国际银价暴动 贵金属板块跟风飙涨丨牛熊眼 花生期货上市,又一粮油食品保供稳价利器! 大咖录丨今年赚钱难度增加 他建议投资者轻个股重指数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中国铝业3家企业占据昆明主城区,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建设高标准资本市场方向明确:严格退市,培育机构投资者 我国将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这三地率先出台特别措施 本周外盘看点丨散户大战机构如何收场,美国非农报告来袭 疫情会否引发婴儿潮?多地公布的新生儿数量出人意料 1月地方发债新特点:3623亿元全部用来偿旧债 散户机构“斗法”权重股遭殃,美股或再遇二月寒流 晚间公告|1月31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搭刀片电池!新款比亚迪e6入列出租车市场 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 1月融资超160亿美元 除了ID电动车 大众MEB平台还能用来造游艇 Model 3断电“甩锅”国家电网 惨被打脸 合建动力电池工厂后 吉利又入股孚能科技 1000公里续航这个期货 我们该不该等? 五菱征途2月2日开启盲订!“御寒征途”潮改版来袭 大连无人驾驶出租车免费开放 5公里闹市区一键叫车 山东: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就业指导课正沦为“水课” 上课不如实习有用? 四川民族地区脱贫之后:代表委员建言乡村振兴打出“特色牌” 中国学者“人工肌肉”研究新突破 有多领域应用潜力 全国两会欢迎中外记者采访 报名截止日期为2月5日 教育部: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驻槟城总领馆推出“春节包”:健康防疫兼顾春节元素 程用文当选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 黑龙江省新增确诊病例22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9例 刘道玉:中国为什么需要科学新启蒙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京沪两地发文严查经营贷消费贷违规入楼市 1月份PMI三大指数均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上周A股ETF净流入172亿元 万放调任平安集团 黄勇拟接棒平安资管董事长兼CEO 制造业景气度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 MSCI:ESG投资呈现四大新兴趋势 中办国办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外资持续流入我国债券市场 多措并举提升外资进入便利性 19家上市券商“抱团”计提减值超161亿元 去年净利润至少因此预减121亿元 京沪严查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向“显性”发展 专家建议规范举债融资机制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近26万亿元 去年为投资者赚了9932.5亿元 券商踏上差异化发展新征途 “星辰大海”正是衍生品市场 券商开年首月收入经纪佣金152亿元 融资性信保存四大隐患监管部门提示经营风险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2020年GDP十强城市:广州险胜重庆,南京首次入榜

2021-02-01 13:13:01来源:第一财经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经济数据后,各地也于近期陆续公布了经济年报。

第一财经梳理统计了各地数据,2020年GDP总量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其中,广州险胜重庆,守住第四位置;“最牛地级市”苏州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成为第六个GDP突破2万亿的城市;杭州超过武汉升至第8,南京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前十。

广州守住第四位置

2020年GDP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仍只有上海和北京这两大强一线城市。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0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GDP总量继续稳居全国城市第一。

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39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7倍,新材料增长10.8%,新能源增长8.5%。

2020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比去年一至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5.6%和24.8%(二者有交叉),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技术领域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9%、13.4%、9.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医药、电子行业项目带动下增长87.7%,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长57.0%。

排名第3的仍是深圳。需要说明的是,当前深圳尚未发布2020年的具体经济数据,但根据去年底当地媒体披露的深圳市委六届十七次全会对深圳“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总结概述,预计2020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万亿元,居亚洲城市前五位,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其中出口额实现内地城市“二十八连冠”;地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内地城市前列。总体来看,深圳第三名的位置十分稳固。

GDP第四城的竞争十分激烈。去年前三季度,重庆超过广州231.24亿元,位居第四;2020年全年下来,两市GDP均超过2.5万亿元,其中广州险胜重庆16.32亿元,守住第四位置。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对于GDP2万亿级的城市来说,10多亿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未来三五年,重庆GDP总量超越广州的概率很大。因为重庆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都比广州大得多,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优势将更加明显,再加上重庆庞大的人口要城镇化,这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都会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两座城市的基数也不一样,广州的人均数据已经比较高,重庆正在迎头赶上,从人均GDP来看,重庆离广州还有较大距离,要赶上广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短期来看,近一两年内,广州仍有希望守住GDP总量第四的位置。一方面,广州GDP素有“上小下大”的传统。广州人口净流入规模很大,往年受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开工的时间差,以及订单、消费等因素影响,一季度乃至上半年GDP占比较小,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占比较大。

但今年因疫情反复,各地都提倡就地过年,在此情况下,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返乡过年的人数将大幅减少,在某种程度上对节后广州工业经济发展以及一季度的消费都有提升作用。“预计今年开工的时间要比往年早,对工业生产绝对有利。”彭澎说。

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经济表现更加突出,广州的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州的优势。

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由前三季度的负增长转为稳健增长,比一季度提高22.1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4.6%。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全年同比增长3.7%,其中汽车制造业表现出色,全年有7个月的当月增速达到两位数;全年汽车产量突破295万辆,居全国城市首位。

杭州、南京名次抬升

排名第6的苏州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70.5亿,成为江苏第一个、全国第六个GDP突破两万亿元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晋升两万亿俱乐部的普通地级市,被外界誉为“最强地级市”。

成都继续位居第七,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增速分别为-3.0%、3.9%、6.3%、7.8%。

成都之后是近年来新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的杭州,2020年GDP达到了16106亿元,超越武汉,升至第八。牛凤瑞说,从杭州自身来说,近年来该市数字经济、新经济发展的势头很好,受疫情影响小,而且疫情之后新经济表现更加突出,因此杭州的发展后劲很足。

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6.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113亿元、3441亿元和1090亿元,增长12.7%、12.9%和14.7%。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壮大,实现增加值340亿元,增长8.2%。

牛凤瑞说,相比之下,武汉2020年受疫情影响非常大,因此能够位列第9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

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在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全年好于预期,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十,达到15616.1亿元,同比下降4.7%,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2020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武汉还低于南京,位居第10,但到第四季度累计,就超过了南京800亿元,也就是说三个月时间,武汉GDP的增加值就比南京高出1000亿元左右。按照目前这个势头,武汉到2021年全面“回血”后,反超杭州,回到第8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个长江流域的特大城市南京也实现了新突破。2019年位居第11位的南京,2020年实现GDP14817.95亿元,经济总量继2016年首次进入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城市后,又首次跻身全国十强之列。

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江苏是第二经济大省,是直辖市以外人均GDP最高的省份,南京是江苏的省会,这几年通过南京都市圈的建设,经济腹地很大,经济首位度也在提升。

另外,南京的高教基础雄厚,名牌大学、院所、科技力量在空间上的集聚,能形成新的创新力量。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南京的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3位,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众实力雄厚的高校。同时,南京从2017年开始推动“创新名城”建设,不断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十三五”期间,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95%提升至3.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