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方政府“借钱”榜:山东4500亿元居首 上海两会代表议案统计出炉,哪些领域最受关注 易纲回应蚂蚁IPO是否恢复:遵循正常的法律程序,将会有好的结果 顶级投资人丨瑞银集团主席魏柏昂:全球股市上涨趋势还能维持多久? 集中优势资源先行先试 加快推动上海干细胞研究的临床转化丨直击上海两会 地产股批量破净沦为地摊价,绩优龙头七折“甩卖” 深圳华佳宏物业员工辱骂业主 多方投诉无果 众诚保险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 利润总额预增超三成 2020年末公募基金规模近20万亿元 权益基金占比增至32% 嘉实基金常蓁:看好消费和科技等板块 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存在很多机会 财政部:2020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45525亿元 市委常委班子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召开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风电装备综合基地濮阳县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濮阳市华龙区查处一起违规采购进口冷链食品案件 我市全力做好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 聚焦便民利企“烦心事” 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豫事办”地市分厅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杨青玖在范县部分工业企业调研时强调整合优势资源 助推产业升级 村(社区)“两委”换届进行时党性教育激励上进心 推进人防建设更好融入城市建设 北京地铁14号线车内一男子未规范戴口罩卖艺被行拘 山西两人篡改核酸检测结果,被行政拘留 QQ同步助手、360清理大师等157款APP被通报 工信部:未按时整改将要求下架 上海共15例确诊病例 集中隔离密接者380人、次密接者1021人 上海具有完备精准防控策略 专家再提加强个人防控措施 注意了!这里发现的防疫难点,值得全国警惕! 女子因疫情滞留国外,回国后发现家里住着陌生人... 甘肃:敦煌阳关未现“剃光头式”毁林 林场存管理粗放现象 浙江将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 最高法:对“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问题重拳整治 2020年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制造业需求旺盛 内蒙古“点名道姓”通报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江西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今年GDP预期增长8%左右 学生家长需求旺盛 校外培训“去火”也难 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侦破“长江禁渔”非法捕捞刑事案件4900余起 江西晒2020年工作“成绩单”:经济回稳向好 发展活力增强 2020年水利工作成绩单!8组数据带你了解 基层公权力规范运行怎样走得更稳更远?关键掌握这几招 官方谈“就地过年”:鼓励企业发“留岗红包”,引导企业不裁员、少裁员 官方谈就业:2020年好于预期,2021年将延续平稳 江苏晒2020年“成绩单” “苏大强”求“大”更求“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原党委书记齐新平接受审查调查 中国已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1000余家 上周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跌至2.32% 工信部:2020年全年新建5G基站超过60万个 四大优势支撑光伏板块月内涨9.2% 21只概念股创出历史新高 发改委6天4次发声 剑指“蒜你狠”“向前葱” 莫德纳研发新疫苗对抗变异毒株 新冠再感染风险增加 抱团股市值大缩水,是真凉还是假摔?机构这样说丨火线解读 爆款频出、增配港股,公募基金的春天让银行理财压力山大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2020年地方政府“借钱”榜:山东4500亿元居首

2021-01-26 18:11:44来源:第一财经

地方政府借钱的唯一合法渠道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受疫情冲击,去年地方财政十分困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借钱情况何如?

1月26日,财政部公布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还本付息情况,各省份去年借钱情况明了(详见下表)。

去年全国各省份总计发债借钱约6.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2%,这一增速远高于去年经济增速(2.3%),也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速(约-5.3%),反映了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明显。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从去年各省借钱规模来看,山东以4500亿元居首,江苏和广东紧随其后,借钱规模均超4000亿元。

四川、浙江、河北借钱规模超3000亿元;湖北、河南、湖南、贵州、安徽、云南、江西7省发债规模超2000亿元,福建、内蒙古、广西、天津、上海、重庆、北京、新疆、辽宁、陕西、山西、吉林、黑龙江、甘肃等省份借钱超1000亿元。

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为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发债借钱总规模由全国人大决定,各地具体发债规模由财政部确定。财政部在分配发债额度时,会统筹考虑地方财政实力、债务风险、融资需求、项目成熟程度、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等因素。一般来说,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越强、债务风险越低、承担中央重大项目支出越多、融资需求越大,获得发债额度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比如,发债规模居前三的山东、江苏和广东财政收入规模居前,财政实力较强,债务风险相对较低。而发债规模相对较小的省份,财政收入规模较小,融资需求相对较小。

去年地方借的6.4万亿元花在哪儿了?

根据财政部数据,其中约1.9万亿元地方拿去偿还到期的政府债务。去年是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期,需要偿债本息高达2.9万亿元,受疫情冲击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靠财政资金难以偿债,只能通过发行大规模再融资债券来借新还旧,以缓解当期偿债压力。

从去年各省地方借新还旧规模来看,江苏以1605亿元居各省之首,贵州以1333亿元位居第二,四川、辽宁、山东均超千亿。

除了借新还旧外,剩余的约4.55万亿元借债资金投向了重大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以稳投资、补短板。具体来看,这笔巨额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科教文卫、脱贫攻坚、农林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

由于去年地方举债规模创新高,使得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也快速累积。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25.7万亿元,尽管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但财政部官员透露债务率逼近了债务率警戒区间(100%~120%)下限。如果地方按去年规模继续发债,今年可能要进入警戒区间。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十四五”时期财政收入和债务率约束下,基于前期的债务高基数,未来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速度会放缓。不过今年中国会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政策不搞急转弯,今年地方举债规模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部署今年财政工作时表示,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1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建设债券等投资政策将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