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签订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显示,中国将向欧洲企业放开汽车领域的投资限制,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就扩大开放的影响而言,应该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进程的加快,国际知名汽车企业不断加大对华投资合作,有效推动了我国配套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促进了技术进步,带动了就业与经济增长。我国企业也在与国际高手“过招”的竞争中,提升了技术水平、磨炼了竞争本领,向市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另一方面,全面放开外资投资限制后,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的企业将会面临“出局”的风险,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进程可能加快。
黄利斌介绍,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持开放发展的原则,可以说中国是全世界最为开放的汽车市场之一,几乎所有知名国际汽车集团公司在中国都设有合资企业,且获得了良好的回报和发展。
按照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统一部署,中国于2018年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了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不超过2家的限制,届时汽车外资投资将全面开放。
黄利斌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全球化发展理念,与相关国家积极开展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标准法规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维护汽车供应链稳定畅通,引导行业企业主动应变、苦练内功,开发先进适用车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将有新发展格局。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欧投资协定加速进展的情况下,全面放开汽车股比限制,欧美高端品牌车企的进入,国内车企将会从品牌到整个行业进行不断的调整和自我提升,最终一批企业被淘汰,而同时也会产生真正的、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一流车企。
机构分析,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汽车领域股比放开等政策的渐进式实施,欧盟国家各大车企或提升合资股比,或加深与中国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优势企业合作,动作频出,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欧盟汽车重头戏,德系车企将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