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下,部分感染者及其私生活成为被攻击对象,隐私权保护措施迫在眉睫。
“流调信息泄漏问题,不仅使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遭受了疾病之外的二次伤害,还将不可避免地引发群众质疑流调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影响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游闽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因此,游闽健也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带来了“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强隐私保护的建议”提案。
游闽健认为,目前来看,流调信息泄露,并引发人肉、网暴等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流调操作流程存在泄露漏洞、流调参与人员法律意识不强以及针对违规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处罚不严等。
此种情况下,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如何平衡疫情下公众知情权和患者个人隐私权,加强对公民个人的隐私权保护?
游闽健建议,首先,要严格规范流调操作流程,建立个人信息流转留痕机制。“参与流调工作的相关部门,统一规范流调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加强在采集、汇总、统计、披露相关人员个人信息时的流程管理,并注意留痕,以防出现数据泄露、丢失、滥用等情形。在出现泄露情况时,通过留痕操作锁定具体责任人员。在需要公布相关病例行程轨迹等信息的情况下,也要确保进行必要的脱敏处理。”
另外,鉴于目前的流调信息泄漏主要源于微信等社交网络,游闽健建议,在信息采集、汇总时尽量使用统一、专用、且具有保密功能的沟通软件或工具。
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指导,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鉴于目前流调工作参与人员众多,且存在诸多基层社区和村居委会等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的流调培训的现实情况,建议加强对所有参与流调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增强其法律意识,尤其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意识。
再次,要及时处理违规行为,同步公开处理情况。游闽健说:“对于当地发生的流调信息泄漏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及隐私权的问题,建议相关执法部门及时进行调查,查清泄露根源,并予以严惩;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今年初,上海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到2035年上海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在疫情之下,广泛运用的大数据工具为上海疫情防控跑在病毒前面提供了巨大助力。而与此同时,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规则引导,需要予以重视,以实现数据联动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