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要实现信贷的新增投放,也需加大负债的筹集力度。
2020年以来,在结构性存款压降、智能存款下架、互联网存款受监管规范等背景下,银行揽储难度加大,负债承压。为缓解流动性压力,增加负债来源,银行纷纷上调了2021年度同业存单发行额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7日,有244家商业银行披露了2021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其中,有近半数银行2021年的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量超过了2020年的规模,包括8家银行拟发行量翻倍、22家银行拟发行量增幅达50%。
大幅上调同业存单发行量的多为中小银行,这与监管持续规范银行存款行为密切相关。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近期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这意味着,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将不能再销售银行的个人存款产品。
近年来,一些地方中小银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通过支付宝、京东金融、度小满等互联网平台推出高息存款产品,跨区域吸收存款。
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部分银行存款规模得以快速增长,有的平台存款规模占其各项存款比高达八成。互联网存款产品成为部分银行揽储“利器”,以亿联银行和蓝海银行为例,2019年两家银行存款规模分别为251亿元和225亿元,增速分别高达189%和107%。
目前,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纷纷主动下架互联网存款。在创新存款渠道收缩之下,除了新网银行之外,目前苏宁银行、民商银行、三湘银行、富民银行、金城银行、华瑞银行6家民营银行的2021年同业存单拟发行量较2020年均大幅上调,增幅分别为100%、46%、29%、28%、18%以及10%。
与此同时,2020年是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压降“大年”。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结构性存款余额约为7.46万亿元,环比10月压降4807亿元。这是自2020年4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达到历史峰值后,连续7个月的压降结果。从银行类型看,股份行和中小银行是此次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的主力。
在此情况下,不少银行负债端即将上演“跷跷板”效应,即结构性存款压降,同业负债抬升。例如,某股份行在其披露的计划中,描述了上调同业存单额度的动力:“在监管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的背景下,我行主动发挥同业存单更标准等特点,用以替代高成本结构性存款,负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Wind数据显示,目前有10家股份行披露了2021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其中,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4家银行2021年的拟发行额度均较2020年上调了1000亿元,拟发行规模在6000亿元至9000亿元之间。其他6家股份行拟发行同业存单的额度,与2020年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
对于未来同业存单发行趋势,中信建投银行分析师杨荣认为,在目前监管管控高息揽储行为的背景下,地方银行揽储压力增加,预计2021年存款由地方银行回流至大中型银行的趋势将持续上演。同时,随着地方银行存款的流出,将迫使地方银行转向同业市场,趋势性的集中发行,将推高地方银行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