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宁
生猪期货上市一周来,不负众望地向全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整体参与者理性、稳健,产业客户积极参与。《证券日报》记者最新获悉,首周运行以来,逾1000家单位客户参与其中,包括温氏股份、正邦科技、中粮肉食等多家上市公司,或申请套保交易试水风险管理。
多位分析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生猪期货首周运行平稳,流动性适中,市场有序理性,价格走势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生猪产业和现货市场情况的总体看法,整体符合预期。基于对产能快速恢复的考虑,猪价长期将接近甚至跌破成本价,但就短期而言,受消费支撑和产能未能完全释放等因素影响,猪价还将在高位震荡。
累计成交突破千亿元
记者获悉,截至1月15日,生猪期货共计运行了6个交易日,期间累计成交量23.9万手(单边,下同),成交额1013.5亿元,持仓量稳步增长,日均持仓量2.1万手。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新上市品种,生猪期货首周交易流动性适中,交易有序理性;从市场运行情况看,生猪期货首批共挂牌3个合约,主力合约为LH2109,价格总体呈现下跌走势。
五矿经易期货农产品研究员王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生猪期货上市后,各合约均出现跌停,原因在于三方面:一是判断价格将在2021年进入长期下行周期,这是由于产能逐步恢复,对未来价格普遍看空;二是生猪期价上市挂牌价偏高,给了空头逢高入场机会;三是由于实行较为严格的风控和保证金制度,上市初期门槛较高,多数散户无法参与,而机构客户更多倾向于在盘面卖出套保,空方的力量更强。
银河期货农产品研究员陈界正向记者表示,生猪期货首周运行期价偏弱,一方面在于各合约挂盘价普遍偏高,另一方面在于制度严格,例如参与交易的机构投资者,整体多以厂库为主,这就意味着未来将给出更高的盘面套保利润,空头力量较为明显。“生猪产能恢复逻辑是比较明确的,且考虑到鸡蛋和豆粕等饲料企业也参与交易,空头资金一定程度放大了生猪价格下跌力量。”
不过,陈界正认为短期生猪供需格局还将保持偏紧张状态。他说,虽然供应已经开始有恢复迹象,但是生猪出栏供应往往具有一定滞后性,且当前生猪出栏主要对应去年一季度能繁母猪存栏情况,生猪供应恢复产量可能性不大,所以产能实际并未到完全释放时期,供应依然偏紧,且低于历史同期,短期或将推动猪价上行。
徽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郭文伟也认为,生猪市场长期利润下行趋势基本达到市场共识,各方数据均显示出我国生猪产能恢复进展情况良好,在未有重大突发事件影响情况下,生猪市场产能供应将逐步恢复,猪价中枢价格将有所回落;从挂牌价格来看,各合约基准价格高于市场普遍预期。“虽然2020年底生猪存栏并未恢复至猪瘟疫情发生前水平,但各渠道统计的生猪产能恢复趋势不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猪存栏大概率趋势性增加,按平均增幅计算,2021年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将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前同等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总体来看,生猪期货合约能够较好体现现货市场变化,价格发现功能初显,期货价格公开、透明且具有前瞻性,这无疑对生猪加工和经营企业传递信号,企业可据此更为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经营。
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落地
记者获悉,生猪期货上市以来合计逾1000家单位客户参与了生猪期货交易,包括温氏股份、正邦科技、中粮肉食等在内的部分大型生猪养殖集团参与了生猪期货交易,或为后续深度参与积累经验,或申请套保交易试水风险管理。
河南龙凤山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猪养殖的大型现代化民营企业。该公司期货部经理王苑表示,生猪期货的上市对于生猪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公开、透明和连续的价格参考,引导养殖企业合理制定生产经营计划,规划控制养殖规模,从而实现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同时,生猪养殖企业还可以利用生猪期货套期保值,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利润。
此外,记者了解到,伴随着生猪期货的上市,国内第一批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迅速落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行业中已有30家期货公司联合9家保险公司及地方政府,自主启动了62个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相关项目类型涉及生猪价格险、养殖利润险等,政策性项目与商业性项目并行开展,覆盖四川、河南、湖北、湖南等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保障生猪规模达6.5万余头。
“生猪期货上市为保险+期货模式开辟了新战场。”新湖瑞丰场外衍生品部总监廖翔云也认为,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联手为生猪“上保险”,将会有效消除生猪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高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对于促进生猪养殖产能恢复,助力生猪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坚持立足服务产业客户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扎实做好生猪期货市场培育和风险防范各项工作,确保生猪期货市场平稳运行,促进市场功能逐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