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保监会此次对多家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情况看,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违规成为“重灾区”。其中不乏理财资金用途违规、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为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保本承诺等“经典问题”。
理财业务与同业业务持续处于监管“聚光灯”下。2020年,发售理财产品实现资产虚假出表等理财业务违规行为,多次“现身”银保监会对违法违规金融机构的集中曝光之中,涉事机构同样被开出巨额罚单。
通过罚机构、罚人员提高金融机构违法违规成本,通过公开披露加强行业震慑、促进公众监督,银保监会为金融机构行为“划出红线”,督促金融机构不得拉长融资链条、提高融资成本,不得再利用通道等方式进行资金空转、脱实向虚,而是应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持续整治已获成效。2017年起,不规范的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受到集中整治,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相关业务逐步回归本源,风险持续收敛。
这并不意味着监管会就此放松。银保监会此前强调,在监管检查中发现,该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新老问题,局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稍不留意可能死灰复燃。
可以预见,监管将继续严防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对于理财业务、同业业务、表外业务等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在银保监会开展的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中,对上述业务的整治是工作重点。
对金融机构而言,应在政策过渡期内做好理财业务转型。警惕理财产品投向限制性领域、投资非标资产出现期限错配、相互调节收益、刚性兑付、违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等问题。同时积极执行整改计划,防范理财老产品、同业理财、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反弹,积极进行存量资产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