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要培育一所新兴产业大学,培养不低于10万名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产业工人。
1月6日,临港新片区对外发布《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方案》(下称《方案》),提出率先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
具体目标还包括: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形成“1+N+X”(1所新型产业大学、多个境外优质教育载体与若干重点产教融合平台)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不低于10个高能级、高显示度的产教融合示范工程;培育不低于50家经认定的产教融合重点企业;形成立足临港新片区、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和全国的产教融合品牌等。
培育一所新兴产业大学
《方案》提出,鼓励行业企业联合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探索混合所有制职教本科试点,共同建设一所实体化运作、平台化管理的新型产业大学。
充分对接校企资源,以职业技术培训为先导,逐步引入学历教育资源,打造“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开放平台”三位一体产教融合载体。
聚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现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率先嵌入衔接龙头企业培训、用人标准,培育若干龙头企业牵头、高校职校共建的特色二级学院。
当前,临港新片区聚集了一批优质企业,正在加快建设以“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和“大飞机园”等特色园区为代表的前沿产业集群,区域内的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表示,上海历来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近年来,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持续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完善产教融合资源布局,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了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
前不久,上海印发实施的《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形成“1+6”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实现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度明显提升的目标。
其中,“支持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是上海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方案》还提出,根据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规划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规划,定期制作《临港新片区产业人口白皮书》《临港新片区紧缺人才目录》等,促进院校与行业组织、企业、产业园区间供需精准对接。
订单式培养产业人才
对于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提出,探索在高职教育领域试点注册制入学,支持区内高校扩大本科阶段自主选拔范围。鼓励电力大学等高校打造一批紧扣产业技术需求的专业(群)、贯通培养专业点,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订单式培养。
同时,鼓励职业学校充分借鉴“双元制”等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在技术类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常态化运作,培育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6日,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揭牌。一批校企合作项目、创新平台合作,以及政校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其中,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建桥学院分别与上海汽车、晋飞碳纤科技、特斯拉、蓝戈智能科技以及南麟集成电路进行了校企合作项目的签约,临港集团和星月投资、新鹏程签署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战略合作协议,华东师范大学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将由企业投资约4000万元,在建桥学院建设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中试线作为基地。
未来五年,临港新片区将以高水平产业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深度融合,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建设提供新动能,为国家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