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民营医院出路在哪? 去年并购重组申请通过率82.76% 专家建议持续优化并购重组机制 去年北向资金净流入超2000亿元 资本市场持续开放增强对外资吸引力 9家信托公司去年完成增资逾280亿元 注册资本金前十排序再变 军工指数创5年新高!近半数个股实现连涨 私募布局关注三个方向 白酒概念板块大涨3.69% 8只个股获近18亿元大单资金抢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跨入6.4时代 专家提醒外贸企业减少单边押注 十部门发文“力挺” 社区增值服务获政策支持 最严限塑令新年落地实施 谁会成为这场资本盛宴的“座上客”? 互联网存款“刹车” 民营银行负债困局待解 壹账通创配平台与山西汽修协会合作 推动汽车维修行业数据化转型发展 1月6日上市公告重要公告集锦:东方生物预计2020年净利同比大增近18倍 工信部将制定 重点行业碳达峰路线图 证券交易印花税纳入法律规范 专家称有助于维护证券交易行为 一波促消费政策来袭 这些领域将迎来利好 12部门联合发文促消费 深挖农村消费潜力 全力推进“双区”建设 经济第一大省再出征 我国将建立实施长江经济带 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互联网存款产品“急刹车” 中小银行自救转型发力点在哪?​ 11家信托公司去年被罚 专家称严监管将成常态 中信证券800亿公司债获批 或发力提高净资产回报率 期货创新聚焦实体经济发展 河北政企联手助力脱贫攻坚收官 全球开启碳中和大行动 各国竞逐新目标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升 考验出口企业锁定风险智慧 工银瑞信圆丰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1月11日起发行 去年A股IPO募资近4700亿元 注册制“贡献”超半 焦炭期价刷新历史高点 市场新一轮调涨启动 资本为何带不动民营医院? 新增财务造假量化指标: 一次精准的查漏补缺 境内企业“走出去”花钱松绑了 银行年年负债难,今年有多难? 大涨后预警信号闪现 人民币汇率波动或加剧 去年扎堆举牌港股银行股 看重高股息率 险资今年仍愿加仓银行股 ​券商系第14张公募基金管理牌照获批 多家券商仍在排队申请 公募基金发行延续“高温” 4只新基金一日售罄 政策力挺养老托育服务产业 专家还称需构建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央行上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 12部门多举措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中国碳市场 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青平:“三下乡”活动要突出务实之风 已经用上了!国家集采冠脉支架落地 受益患者点赞 因疫情防控 河北境内多条高速禁止上道、劝返车辆 冻到开裂!全国冻哭预警地图出炉 10省区小心冻伤 “饿了么”起诉“饿了吗”!一字之差,法院这样判... 河北石家庄:疫情期间交通违法推行不见面审核 中国智库与中亚两国合编“丝路友好史” 首批成果出版面世 中缅最大陆路口岸今起24小时通关 中国石化推进涉案财物清理 追回140余万国有资金 2020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6天 较2019年增36天 精准防控“严”打底“慎”当头 不折不扣落实各项防疫措施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民营医院出路在哪?

2021-01-06 11:08:06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2014年,国家政策层面强力支持社会办医,民营医院被视作推动公立医院改制发展的那条“鲇鱼”。嗅觉敏锐的资本迅速跟进。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超过40家A股上市公司收购医院类资产,“医院重组”一时间成为最闪亮的板块之一。不过时过境迁,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多家持有民营医院的上市公司又在卖资产的路上相遇。在资本大举抛售民营综合性医院的同时,特色化专科医院却杀出了一条血路,多家专科医院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资本扎堆剥离民营医院

2020年12月11日晚间,益佰制药宣布拟8.8亿元受让京福华越、京福华采优先级财产份额。两只标的基金的核心资产即*ST恒康旗下兰考县人民医院、兰考堌阳医院、兰考东方医院和泗阳县人民医院,这4家医院资产也是目前*ST恒康重整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该收购迅即引发上交所关注,在标的基金存在较多法律争议等情况下,监管层直指交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延期回复上交所问询后,12月25日晚间,益佰制药宣布终止收购计划。

*ST恒康前身是藏药公司“独一味”,由甘肃前首富阙文彬一手创建。2008年,独一味登陆中小板。2014年,阙文彬主导公司转型扩张,并更名为恒康医疗。2015年夏天,*ST恒康已在医院并购市场屡屡出手,在“民营医院第一股”的光环下,彼时公司市值峰值逼近350亿元,为现在的10倍有余。在2009年至2017年的胡润百富榜上,阙文彬连续九年蝉联甘肃首富。

但激进扩张的负面效应很快显现。自2017年开始,*ST恒康业绩出现滑坡,多家医院未完成对赌协议并引发诉讼。2018年、2019年,*ST恒康净利润分别亏损13.88亿元、24.98亿元,2020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叠加债务危机,公司现已身陷“退市”危局。

在保壳压力面前,近期*ST恒康通过引进海王集团、出售医院资产等方式“自救”。其中,为缓解资金压力,*ST恒康于12月2日宣布转让大连辽渔医院100%股权,交易作价9000万元,预计将给公司带来约8000万元净利润。2014年,*ST恒康以约1.28亿元的价格,将大连辽渔医院收入囊中。

“年关难过”的还有济民制药。该公司于2020年12月16日突然闪崩,此后连续10个交易日跌停,市值蒸发近90亿元。作为曾经的“药买医”并购板块成员,济民制药也于近期出售了医院资产。

12月9日晚间,济民制药披露将转让所持有的郓城新友谊医院全部84.49%股权,由于该医院业绩未达预期,且实际经营利润与承诺业绩差异较大,其自然人股东提前进行回购,价款合计约1.32亿元。

“卖卖卖”的还有国资系医疗上市公司。12月15日晚间,新华医疗公告,拟将持有的淄川区医院西院70%股权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出售,转让成交价格以最后摘牌价格为准。新华医疗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退出该投资项目,可以及时收回投资,有利于公司优化资产结构,集中资源拓展主营业务。记者注意到,该医院建设项目迄今尚未完工,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淄川区医院西院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为-258.92万元。

12月7日晚间,通化金马披露,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交易及标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决定终止收购鸡西鸡矿医院、双鸭山双矿医院各85%股权。通化金马于2019年11月开始筹备该重组,原拟通过控制黑龙江东部区域的核心医院资产,实现“综合医药制造+综合医疗服务”的业务格局。这意味着,公司添置终端医院资产、实现“制药+医疗服务”的上下游联动布局的转型计划搁浅。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梳理,仅2020年12月份以来,就有上述5家A股公司出售或终止收购医院类资产。而整个2020年,这一数据也达到了10家以上,这与前几年医院并购潮涌的情景形成极大反差。从趋势上看,A股公司正在加速“卖医院”。

整体来看,被上市公司“卖出”的医院资产,多数还是未盈利或亏损资产。早期并购的医疗机构不仅投资回报不及预期,还成为了商誉减值的重灾区。上市公司给出的剥离理由,多集中于拟重新聚焦主业,优化资产结构。从医院性质来看,则是以综合性民营医院为主。

主要是医院的投资周期特别长,特别是综合性医院,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专业团队很多都很难坚持下去,有专家指出。

与此同时,围绕医院类资产的投资热度亦持续下降。普华永道于2020年8月披露的一份医疗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社会资本投资境内医院依然处于调整期,公立医院并购交易热度减退。细分而言,2020年上半年,综合医院无大型并购交易,专科医院并购交易整体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资金向优质标的集中。

“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在资本和政策的双驱动下,民营医院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医院投资充满了激动人心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

事实上,医院的投后管理和业绩提升是投资民营医院一个重要命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医院的投资大多为控股型收购,合作后出资方未达到原股东的预期,导致资方与医生不和,甚至出现内斗,经营难度加大;另外,由于医疗服务管理人才在中国的缺乏,投资机构或上市公司无法组成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对被投医院进行有效管理和业绩提升。

从已知案例来看,部分医院在和资本牵手后,并没有贡献出投前预估的业绩。

以*ST恒康为例,2014年后在资本市场大举“买买买”,巅峰时期控股12家医院。然而这些医院资产并没有给公司带来预期的回报。2017年*ST恒康收购兰考3家医院时定的目标净利润是3年内不低于1.344亿元,但2017年末,*ST恒康负债总额为59.0565亿元,负债率为57.6%,盈利2.23亿元,到了2018年突然巨亏13.88亿元,2019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24.98亿元。2020年5月6日,恒康医疗被深交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业内人士称,资金回笼慢、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影响、公司管理层内部的分歧、跨界后的水土不服,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成为这些上市公司进军医疗服务领域的重大挫折,也让一些原本乐观的“跨界者”开始重新评估入局的代价。

为何短短数年,民营医院从资本哄抢变成了“烫手山芋”?

一位卫生局医改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民营医院的数量从2010年开始增长,目前数量远超公立医院,但是就诊量却只有公立医院的20%,导致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现金流紧张,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民营医院经营不善,加之上市公司主业也受到疫情波及,所以上市公司要集中把这些资产都清理变现。

“2010年开始一系列政策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院,初衷是政府希望能够借助资本的手段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但是10年过去了,大家发现政府通过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加上医保控费等一系列的举措,已经逐步缓解了这个问题。民营医院的定位略显尴尬。”上述人士表示。

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冯立果表示,目前资本力量进入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动力不足。民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个体性质的诊所,主要是医生个人创办,规模小、资本量小、服务能力也有限。二是大型诊疗服务机构,包括医院(特别是专科医院)、卫生院、体检机构等。其专业门槛高,资本需求量大,内部管理较为复杂,主要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创办。社会办医机构多数是营利性的,发展到现在,社会办医的问题还是很多,特别是民营医院的整体社会形象不佳,社会信任度不高。这里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公共卫生政策和民营医院产业政策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二是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滞后。三是民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管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开放度仍然不够,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

民营医院何去何从

来自天眼查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年度注册民营医院家数为3578家,2020年激增106%至7363家。不过,民营医院的年度注销量由2019年的347家增至2020年的685家。

快速增长,快速消失,当下国内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正如该组数据一般“分裂”。

反映在投资端,一方面,综合类医院资产并购遇冷;另一方面,特色化运营的专科医院依旧在向资本市场聚拢。自2020年7月底开始,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和华夏眼科3家民营眼科医院接连赴创业板IPO。妇儿类专科民营医院美中宜和、精神疾病类专科民营医院康宁医院等也于去年下半年启动了上市辅导。

民营医院的出路到底在哪?

现有的核心医技资源集中在大的三甲医院,民营资本很难切入,所以专科连锁民营资本切入较多,有专家分析称。

“大型民营医院将出现倒闭潮,小型民营医院面临成长机会。”上海和窗医院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刘牧樵在展望2021年医疗产业时表示。

刘牧樵认为,依靠国家医保支付建立起来的大型民营医院,短时期内无法全面摆脱对国家医保的依赖,经营亏损不可避免。财力弱的大型民营医院,将会破产倒闭。随着医疗市场全面升级及爆发式增长,船小好掉头的小型民营医院,容易摆脱对国家医保的依赖,一旦找到新的盈利点,将会突飞猛进。

“如果没有足够的医生资源,不建议开大型民营综合类医院。”一位民营体检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目前我国医改的核心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目标是常见病在基层,大病在三级医院,康复在基层,建立医联体,实现双向转诊,减少大医院的虹吸效应,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可以设想一下,即便是资本投入天量资金,聚集全球顶尖的医生,购买最贵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拔地而起兴建一个超级医院,势必加速优质医疗资源的集中,加剧虹吸效应,而这个医院在若干年后大概率会变成一个人满为患的臃肿机构。基层医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与医改政策相左。

因此,国家政策层面不断引导民营医院健康发展。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开展“民营医院管理年”,该活动以三年为期,共包括三个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6月,重点加强民营医院依法执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2021年7月~12月,在规范诊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民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有效保障医疗安全。2022年1月~9月,重点任务为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民营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活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民营医院要全面梳理自身工作,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改进医疗质量,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